孟子說不以規矩,不成方圓,這句話中的“規矩”該如何理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這是出自孟子的《離婁章句上》。

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則。

“規矩”是指畫圓的儀器和畫方形的直角尺,泛指規章制度。

首頁>Club>小南史2021-02-1223:42 孟子說不以規矩,不成方圓,這句話中的“規矩”該如何理解? 17 回覆列表 1#繼往開來huangniu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這句話出自《孟子》的《離婁章句上》。

規矩:規,指圓規,是畫圓形的工具。

矩,曲尺,是畫方形的工具。

《孟子-離樓》原文如下: 孟子曰:“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離婁,傳說是黃帝時人,眼晴特別明亮。

黃帝丟掉了一顆寶珠,派離樓找到了。

公輸子,即魯班,古代技藝高明的木匠。

師曠:古代音樂家。

孟子這段話是說:離樓眼睛雖好,魯班技藝再巧,不按規矩做不成器具。

師曠雖然聰明,不按音律寫不好曲子。

帝王雖然高明,不依仁政治理不好天下。

世界上的事物無比複雜,在時空上又瞬息萬變。

我們生活在世界上,從個人的衣食居行,到社會的人際交往,到國家和國際的管控治理,都必須要有一定的規矩,否則就要亂套。

生產上,無論工業還是農業,都需要制定並執行各種標準。

商業上,必須要有精確而統一的度量衡。

人際關係中,必須要有各種合同或契約。

每個機關、學校、醫院、企業,都必須要有規章和制度。

國家的治理,必須要有政策和法律。

以上種種,都可以用一個詞來代表,那就是兩個字:規矩。

人類社會從最早沒有規矩,到逐漸有了規矩,是社會的一大進步。

從無規矩到有規矩; 從區域性的、臨時的規矩到全面的、長期的規矩; 從一個人或少數人定規矩,到大家民主制定規矩; 從制定了規矩但不認真執行規矩,到必須認真執行規矩; 從一部分人遵守一部分人不遵守規矩,到全社會人人遵守規矩; 從必須強迫人們遵守規矩,到全社會人人自覺遵守規矩。

以上每一次規矩的進步,都是社會的進步。

不同的規矩和不同的規矩狀況,代表了不同的生產發展水平和社會發會水平。

革命家、改革家、革新者主張廢除舊規矩,建立新規矩,不斷地用新規矩代替舊規矩。

新規矩的建立,是社會進步的結果;新規矩的執行,又會推動社會更大的進步。

2#楊朱學派 孟子曰: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先說規矩的本意:規是用來畫圓的工具;矩是用來畫方的工具。

再說規矩的延伸意:禮法、法度。

再進一步延伸為修養,禮儀。

這就類似衣的本意是指上衣。

延伸意是指衣服。

3#秦春目 方圓的意思,現在人心生在野外生存,沒有心裡歸家與主共同說愛,神家荒涼,神盼望荒山能成方圓。

人心就是田地。

石匠是規矩的。

4#東風別業 謝邀,別人說過的,東風就不說了,東風知道自己所說不合傳統理解,因而不受歡迎,不過沒關係。

這句話真的很樸實很形象。

工匠們工作都使用工具,使用工具才能有效地製作器具。

第一表明孟子這是對技術的充分肯定。

規矩是技術。

第二社會學理論術語來自生產技術術語。

所以生產技術停滯,就會必然地導致社會學的停滯。

中國幾千年的歷史證明這一點。

而西方正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對生產技術提出更高的要求,導致自然科學技術發展,進而社會科學和哲學也大發展了,也證明這一點。

第三,守規矩,打勝仗。

規矩嚴格聽從工匠的指揮。

規矩就是聽從服從的意思。

第四,規矩是法器,這種法器上有法制,用以標準。

標是動詞。

所以法家管子最早引用他。

孟子引用它,證明儒家是充分肯定法治的!第五,工匠使用規矩的目的是為成方圓,是為成器的。

揭示技術,方法,組織紀律對於工程對於事業的成功是必須的。

證明儒家也是十分重視方法的。

而不是隻有法家才重視方法。

第六。

規矩是定量工具,在科學就是定量分析。

沒有定量,不可以精確把握事物。

這是孟子儒家知道的道理。

到朱熹理學,傳統理解成熟固定並深入人心,規矩就是規則規範標準,但不得不承認這是定性的。

這就是思想桎梏之一,它遺憾地失卻定量意識,失卻對定量分析技術與工具的追求。

而失卻定量分析意識,失卻技術與工具,就連賢能的人也只是定性地討論,不能精確把握事物淪落為空談,誤國,歷史證明了這一點。

但不能怪孔孟之道啊!第七,孔子為易經作傳,證明孔子重視技術與工具,重視認識方法。

儒學的基本精神和科學也一樣,都是人文精神。

所以孔孟之道,儒學從根本上來講並不妨礙科技進步,可以說跟科學是一家。

5#平凡2850 先說答案。

在題主所指的這一句中,“規矩”的意思就是它的本義,圓規和矩尺。

《孟子·離婁章句上》: “孟子曰:‘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員;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這句話的意思是: 孟子說:“即使有離婁那樣敏銳的視力,有公輸班那樣精巧的手藝,如果不使用圓規和矩尺,也畫不出方形和圓形;即使有師曠那樣的聽力,如果不根據六律,也不能校正五音;即使有堯舜所遵循的道路,如果不施行愛民的政策,也不能把天下治理好......”規矩和方圓 我們文化的源頭,在於天文。

因此我們的文化,是錨定於這片亙古不變的天地的文化。

規矩和方圓,也是如此。

這是公元618~907唐代的《伏羲女媧圖》,1965年在新疆阿斯塔那出土,現藏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

伏羲所持的就是矩尺,女媧手持的就是圓規。

圓規和矩尺,是上古時期華夏聖王所使用的天文儀器。

我們的祖先伏羲氏,透過圭表測影,以圓規和矩尺為基本測量工具,利用勾股定理和重差法,算出來了周天數,也就是一年有365.25天。

在周天數的基礎上,進一步算出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四個極值點: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定下了四時,建立起四時象數模型。

進一步進行推演和計算,得出了河圖洛書這樣記錄天地運動的象數模型。

有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這8個極值點,以這八個極值點為根據,把周天分為八等份,便有了八卦模型,八卦的每一卦,分別對應三爻,總計有二十四爻。

把周天分成二十四份,二十四節氣,便誕生了。

這就是規矩最初的作用,天文學的測量工具,而非木匠工具。

那麼方圓又是什麼呢?方圓,最初就是指方形和圓形。

在古代,天為圓,地為方。

這同樣是為了便於天文測量。

我們現在的人,一說古代的天文學,就覺得是古人都認為天圓地方,然後就開始嘲笑古人。

所謂的圓,指的是天球為圓,一個球面的三維座標系,投影到平面的二維座標系,需要使用到圓規和矩尺。

古人並不認為地球是一個方塊,天是一個圓罩子蓋在一個方桌子上那樣。

古人反駁的很有力,古人說,如果真是蓋天說那樣天圓地方的話,地的四個角就蓋不住,就會伸出到天的外面去。

後來,規矩從測量工具被引申出規則、規範的意思; 方圓則引申出邊界、範圍的意思。

給人立規矩,就有了制定人倫規範的意思。

6#詩在遠方也在近處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這是出自孟子的《離婁章句上》。

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則。

“規矩”是指畫圓的儀器和畫方形的直角尺,泛指規章制度。

7#一郢 孟子曰:"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在古代的方形和圓形,就是用矩和規,劃出來的。

矩:一種基本工具,可以畫直角形和方形,也可以測度直線長短或估量角度數,也指法度等。

規:畫圓的器具,今指圓規。

規,有法度也。

從矢,從見,會意。

——《說文》規矩方圓之至也。

——《孟子》規者,正圓之器也。

——《詩·沔水》序·箋圓曰規,方曰矩。

——《楚辭·離騷》我有天志,譬若輪人之有規,匠人之有矩。

——《墨子·天志上》圓者中規,方者中矩。

——《荀子·賦》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

——《荀子·勸學》 8#顏小二述哲文 “規矩”代表“工具”,孟子這句話是在強調“工具”的重要性。

這裡的“規矩”在字面意思就是用來畫圖的工具,例如尺子和圓規等。

放在為人處世上,一般可以將“規矩”理解為做事的原則,以及已經驗證的經驗、規則;從社會秩序方面來說,則代表了“教化”的工具,即社會道德規範。

1、孟子之“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工具”很重要孟子是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孟子》一書中記錄著他關於“規矩”的一些說法。

孟子認為,即便人有離婁那般好的視力,有公輸班那樣好的技藝,但是如果沒有丈量工具,如圓規和尺子,也沒有辦法畫出標準的方圓。

很顯然,孟子此舉是在強調“規矩”的重要性。

如果不做引申,規矩在這裡,其實就是畫出規整“方圓”的工具。

也就是說,想要畫出標準的方圓,技巧是需要的,先天天賦也是需要的,但是“工具”卻是十分必要的。

即便有天賦,有技巧,但是沒有“工具”,所畫出來的“方圓”就總顯得有些差強人意了。

基於此,我們不難看出,孟子在借“畫方畫圓”強調工具的必要性。

那麼孟子強調的“工具”指的是什麼呢?若是放在為人處世上,則就是已經驗證了的經驗、準則;若是從社會秩序方面來說,實則就是強調社會道德規範的重要性,從這一點分析,其實孟子最終還是有強調後天教化的意味。

2、做事要有條理;教化需要“規範”要說“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想要表達什麼,我們不難體會出兩層含義。

首先,孟子此處就是在強調做一件事情以前,要注意借鑑過去的經驗,不要一頭熱,像一個無頭蒼蠅一樣,僅僅只是憑著一腔熱血進去亂闖,這樣的結局往往是碰得頭破血流。

在做一件事情以前,要儘可能瞭解相關規律和章法,畢竟機會只會給有準備的人,而很多時候,事先對自己想要做的事情進行周全的調查,往往就是在準備能夠引導自己“成功”之頗具保障性的“工具”。

其次,孟子屬儒家,而儒家大多致力於維護社會安定,所以,從這一點出發,孟子強調“規矩”很有可能是在強調後天教化使用工具之必要性,即“社會道德規範”的重要性。

而社會道德規範之內容的制定,就需要根據當前的社會環境以及前人的成功經驗來看了。

在孟子思想體系裡面,人是性善的,也就是說人具備“善”的天賦;同時,人類社會中不乏“賢能”之輩,他們本身就可以作為品德高潔的榜樣性代表,自然在向善方面有些自己獨到的“體會”,我們可以把這種體會看成技巧。

有了“技巧”,有了“天賦”,就能夠完成教化嗎?還不夠,還需要社會道德規範這個“工具”。

當“工具”、“技巧”、“天賦”三位一體的時候,維繫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當不屬太難的事情。

3、孟子對“規矩”的強調,實則最後也是落到人類社會之教化這個問題上來 基於上述分析,我們不難看出,“規矩”雖然原指畫圖用的工具,但是顯然,孟子是在借“規矩”強調在社會教化過程中,作為工具之社會道德規範的重要性。

同時,在為人處世上,孟子對“規矩”的強調實則也是在告誡我們做事要有章法,要多多收集相關可借鑑經驗,避免和無頭蒼蠅一樣,胡亂摸索,以至於最後一敗塗地。

9#又見炊煙777 這句話就是說,我們處在社會上不管幹什麼都沒有絕對的自由,都要知道那些可以做那些不可以做。

一個家庭有規矩,一個集體更有規矩。

否則都不守規矩,那麼社會很難和諧。

我們今天所說的規矩,就是道德規範,是我們心中的一把尺子。

不遵守規矩人們就會對他有看法,覺得這個人沒教養。

懂得規矩的人,肯定是個自律有教養的人,他們不用提醒就能自覺遵守規矩原則。

孟子說“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古人很早就知道凡事需要規矩,否則難成方圓。

古人尚且如此,現在社會我們更應該提高自身修養,懂得規矩,遵守規矩。

我覺得規矩有時雖然沒有強制性,生活中的規矩有時很小,比如吃飯時不在菜盤裡扒拉,看見愛吃的菜就猛吃,不管他人。

再比如坐車時,手機不要外放聲音,影響他人,這些看似看起來很小的規矩,我們都要注意,它反映一個人的素質和教養。

10#餘鐵江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揭示了一個重要的道理。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規矩,懂規矩,守規矩。

社會是由人集合而成。

社會活動是人類的活動,人們活動的動機、目的往往不同,如果沒有一個規矩來約束。

各行其道,社會就會陷入混亂,陷入無秩序的混亂中。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強調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規矩、規則、做法、否則無法成事。

規﹑矩——本來來自木匠術語,“規”指的是圓規,木工幹活會碰到打製圓窗、圓門、圓桌、圓凳等工作,古代工匠就已知道用“規”畫圓了;“矩”也是木工用具,是指曲尺,所謂曲尺,並非彎曲之尺,而是一直一橫成直角的尺,是木匠打製方形門窗桌凳必備的角尺沒有規和矩,當然無法做成方形或圓形的東西,於是出現了那句俗語。

不過,現在這俗語已不再是木工專用,而變成了人們泛指任何事情若無一定規則,便會出錯的告誡用語了。

“規”和“矩”合併成一個新詞,“規矩”可解作一定的法則、標準、規範或習慣。

11#奮鬥不停 大家好,我是連輝。

今天我站在個人的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們華人最注重的臉面以及規矩是自古以來傳承。

規矩使我們華人在各國面前都是禮儀之邦,但是同樣約束了我們的實際行動能力。

下面我們就說一下不以規矩,不成方圓的出處。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出自“孟子”的《離婁章句上》。

是孟子要求當政者實施仁政的吶喊。

之後在生活中成為了警告格言。

總結:當時可能是以此句來勸說當政者的行為,約束自身的行為。

但是到目前有很多的人因為規矩不敢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

使自身的想法不能講出,給自己或者身邊的人帶來不同程度的傷害。

個人感覺這句話但約束了很多人的情況下,也同樣限制了很多人。

發表回復 相關內容《孟子》中說: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它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什麼叫不以規矩,不成方圓?無規矩不成方圓講的是什麼?“無以規矩,不成方圓“誰說的?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試辯證分析規矩和創新的關係?規矩不在,方圓能圓嗎?“無規矩不成方圓”這句話到底如何理解?孟子說: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你炒股的規矩是什麼?“無規矩不成方圓”的規矩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有史料記載嗎?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與有了規矩不利於創新這個辯證關係的詳細分析? ∧三角形牆面怎麼設計好看?∨牡丹春天溫度時需要保護麼? 熱門排行 如果自己的老婆總是自以為是,還特別的倔強,該怎麼辦呢?為什麼工作幾年總是會被人認為我剛畢業?鹿泉的海山公園以前是什麼樣的?電子商務裡的梅特長菲定律是指什麼?喬碧蘿被封殺後“露臉”,成功已勢不可擋,微博粉絲奔20萬,還有自己的經紀人,如何?以理解為話題的作文600字?乳腺癌一週放療幾次放療會難受嗎?黃磊山楂解膩茶做法?小企業會計準則下計提的各項準備?有沒有那一些細節讓你覺得你被世界溫柔以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