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州牧勢力坐大中央管治權名存實亡 - 巴士的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州牧位居郡守(太守)之上,掌握一州的軍政大權。
東漢末年,各州牧之間也不斷混戰。
(網上圖片). 這樣的情況持續的結果,使各個 ...
刺史是中國古代官職的名稱,始於漢代。
其等級和職權範圍隨朝代不同而多有變遷,但主要都是作為各地方的重要官員。
「刺」是檢核問事的意思,即監察之職。
到了東漢末年,州牧再取而代之,群雄乘此割據一方。
漢武帝(網上圖片)漢武帝時,全國地方劃分為13個監察區,是為冀、兗、豫、青、徐、幽、並、涼、荊、揚、益、朔方、交趾共13州。
每州會派遣一名刺史,每年8月出巡,監察地方官員,並在歲終至京師向御史中丞稟報。
刺史制度本意是用等級低的官員監察等級高的官員,以達到制衡的目的,儘管刺史的權力越來越大,但是始終沒有統領一州的法定權力和信度。
-閱讀更多-
(網上圖片)東漢靈帝時,各州刺史改稱州牧。
於是,刺史不再是監察官員,而成為了在地方掌有實權的官員。
另外,又從原本的中央和郡、縣之間加入州一級,成為中央、州、郡、縣的四級結構,州在這個時候,才正式劃入國家的行政架構之中。
州牧位居郡守(太守)之上,掌握一州的軍政大權。
東漢末年,各州牧之間也不斷混戰。
(網上圖片)這樣的情況持續的結果,使各個州牧紛紛利用天下大亂,名正言順在地方割據勢力,而那些未被改為州牧的刺史和郡守,也趁機擴大權利和武裝力量,還有人在戰亂中自封為州牧和刺史,如此一來,等於宣告東漢政府的實質統治力已經名存實亡。
忽必烈多次招撫文天祥「甘之如飴」從不投降
香港海員大罷工的卓越領袖——林偉民
緬伯高「千里送鵝毛」物輕情意重
黎元洪怎樣在「甲午海戰」中保住小命
司馬光借「色厲內荏」貶低包拯門生張田
不容有失的拯救行動香港秘密大營救
伯夷之風可以令壞人「頑廉懦立」
武王墩戰國古墓真主將揭曉楚考烈王成大熱
延伸文章資訊
- 1東漢末年州牧勢力坐大中央管治權名存實亡 - 巴士的報
州牧位居郡守(太守)之上,掌握一州的軍政大權。 東漢末年,各州牧之間也不斷混戰。(網上圖片). 這樣的情況持續的結果,使各個 ...
- 2東漢末年的「州牧制」:皇帝控制地方的努力 - 每日頭條
東漢末年的「州牧制」:皇帝控制地方的努力,為何成覆滅的開始? ... 導讀:東漢末年,爆發了聲勢浩大的黃巾起義。漢靈帝為儘快肅清各地叛亂,加強對地方的 ...
- 3州牧割據_百度百科
東漢末年,為了鎮壓黃巾起義,朝廷不得不借助地方力量,令各地州牧掌握兵權。董卓進京,靠的就是他在涼州刺史任內擁有的兵權;袁紹、韓馥興兵討伐董卓,也是聯合各地擁 ...
- 4東漢末年:歷史背景,州牧形成,割據情況,四個十年,三國時期
東漢末年,由於土地兼併越加尖銳,地主豪強擁有自己的私人武力,加上中央政府政治黑暗,皇權虛弱 ... 不過到了東漢靈帝時,他接受劉焉的建議,將各州刺史改稱州牧。
- 5東漢末年-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東漢末年(184年-220年,東漢光和七年-建安二十五年)是指黃巾之亂起,直至曹丕篡漢或三國鼎立( ... 东汉末年被归入广义的三国时期。 ... 刺史改州牧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