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回聲--半坡遺址與半坡文化展》在吐魯番開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天山網吐魯番訊(記者曾賢榮攝影報導)8月5日,吐魯番博物館與西安半坡博物館聯合舉辦的《遠古回聲--半坡遺址與半坡文化展》正式開展。

展覽共展出99件(組)文物,包括半坡文化代表性文物紅陶雙耳尖底瓶、魚紋盆、人頭壺等,展覽將持續到9月5日。

為配合半坡文化展,吐魯番博物館還在現場舉辦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手工藝人現場展示,把半坡文化代表性的圖案用火繪的方式再現在葫蘆身上。

現場的的觀眾可以親自體驗,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更多人了解歷史,了解文物背後的故事。

吐魯番高昌區一小美術老師尤努斯現場臨摹了紅陶雙耳尖底瓶,他說,通過臨摹讓我對文物又有了新的認識,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讓更多人了解半坡文化,了解歷史,了解其中的故事。

在參觀的人群中,來自庫爾勒的克依木·吾甫爾看的很認真,他對記者說,能在吐魯番看到來自西安的文物展,非常難得。

據了解,半坡文化是具有重要地位和影響的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之一。

其核心區域在黃河最大支流渭河的中下游地區,整個分布或者影響範圍南達漢水中上游地區,北跨河套地區,東至豫西、晉南地區,西及甘肅東部。

「遠古回聲——半坡遺址和半坡文化展」,是西安半坡博物館開放五十多年來,第一次以較多數量、較高等級的文物舉辦的巡迴展覽。

連結

「半坡」當初只是個普通的地名。

隨著建國初期的偶然發現和考古發掘,它逐漸演變成一個特殊的詞語,具有了不同尋常的含義。

它既代表著一座6000年前古老村落的遺址,又代表著一座著名的博物館,還代表著一種重要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半坡遺址坐落於歷史文化名城西安東郊的白鹿原下、滻河之畔。

1953年初發現,1954~1957年由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進行了五次大規模發掘。

半坡遺址的保存面積約為10000平方米。

這是我國第一處進行大規模搶救性考古發掘的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

考古學家在遺址中發現了環壕、房屋、窖穴、陶窯、墓葬、祭祀等豐富的遺蹟,以及石器、陶器、骨器等上萬件遺物。

通過對這些遺存的年代進行測定得知,半坡遺址距今約6800~6300年。

鑒於在中國史前文化研究方面的重要意義,1961年,半坡遺址成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半坡遺址上建立的西安半坡博物館,是新中國第一座史前聚落遺址博物館。

魚紋盆

複製品。

原件出土於西安半坡遺址,目前在西安半坡博物館展出。

半坡文化的紋飾中,魚紋最多也最精彩。

它經歷了高度寫實—基本寫實—基本抽象—高度抽象的發展過程。

到最後,甚至發展到用一個三角形來代表一條魚的程度。

盆的腹部繪有一條高度寫實的魚,它的嘴巴、舌頭、牙齒、眼睛、腮、鰭、尾巴都表現的非常真實,說明它是半坡文化早期的器物。

鳥魚紋彩陶葫蘆瓶

一級文物。

因外形模仿自然界的葫蘆而得名。

這是半坡文化中繪畫最為繁複的一件彩陶。

它由幾何形圖案和動物圖案構成。

兩個正面分別繪有兩隻鳥頭,和接近鳥的羽毛和身體的圖案;兩側面,即兩個環形耳的上下,則分別繪有兩條寫實的魚,和抽象的魚的圖案。

這種把鳥和魚繪在同一件器物上的現象,被考古學家視作「鳥氏族」和「魚氏族」兼并或結盟的象徵。

小朋友參觀《遠古回聲--半坡遺址與半坡文化展》。

吐魯番博物館在現場舉辦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手工藝人現場展示,把半坡文化代表性的圖案用火繪的方式再現在葫蘆身上。

臨摹半坡土陶的現場活動。

鳥魚紋彩陶葫蘆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西安不只有秦始皇陵兵馬俑哦

作為十三朝古都的西安,外人提起西安首先就想到的是秦始皇陵兵馬俑,大雁塔,古城牆之類的耳熟能詳的景點,但是作為一個聞名的古城在滾滾的歷史長河中,時光刻畫在西安的痕跡不只是這些東西,今天小編就給大家...

中國美術-新石器時代的繪畫藝術

中國新石器時代的繪畫藝術,主要體現在彩陶的裝飾紋樣上。那麼,首先講一下什麼是彩陶?彩陶,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紅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礦物質顏料進行描繪,用赭石和氧化錳作呈色元素,然後入窯燒制,在橙紅色...

半坡遺址和半坡文化展開展

漳州新聞網訊(記者 戴嵐嵐)5月18日是第41個「國際博物館日」,「遠古回聲——半坡遺址和半坡文化展」在市博物館三樓舉辦。展覽將持續至7月18日。此次展覽以一位學生和一位考古學家對話問答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