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曰辰:廣河縣齊家坪小村子藏著大學問,揭示齊家文化的內涵!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齊家文明因1924年首要在甘肅省廣河縣齊家坪發現而得名,存續於距今約4300~3500年的大跨度時間規劃。

安特生尋找遺址的整體判斷的確屬於異乎尋常的精準,迄今為止的考古實證表明:安特生於1924年夏季考察發掘的洮河流域是中國彩陶文化類型最為豐饒、存量最為富集的中心區域。

世紀曰辰

結合1923年夏秋之際在湟水流域的發掘和其後在鎮番縣的發掘,安特生將甘肅彩陶文化按時間順序依次分為齊家期、仰韶期、馬廠期(新石器時代末期與石銅器時代之過渡期)和辛店期、寺窪期、沙井期(紫銅器時代及青銅時代之初期)——而這些描述史前文明的文化分期又依次得名於如下考古遺址:寧定縣齊家坪遺址、西寧縣朱家寨等眾多遺址(包括今青海省西寧市朱家寨、甘肅省臨洮縣馬家窯等眾多遺址)、碾伯縣馬廠沿遺址、洮沙縣辛店遺址、狄道縣寺窪遺址、鎮番縣沙井遺址。

世紀曰辰

世紀曰辰

甘肅省文物局副局長馬玉萍認為,如果把黃河中上游的彩陶文化整體看成是一個「豹子」那麼發掘仰韶文化只是通過「窺斑」見到了「豹腹」,而安特生在甘肅的發掘等同於描繪出了「豹頭」之外的整個「身軀」。

1924年,安特生髮現了不同於仰韶期的文化遺存,他將其命名為「齊家期」。

安特生在自己的考古報告中寫道:「絕無彩色陶器之跡,但美麗之單色壓花陶器極為特別,齊家期似較仰韶者為早」。

這一發現,是安特生在中國考古發現的重大成果之一。

世紀曰辰

齊家文化分布範圍東起涇、渭河流域,西至湟水流域,南達白龍江流域,北入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左旗,介於黃土高原、青藏高原、蒙古高原相互連接交會的特殊地域。

從20世紀50年代至今,中國考古學家在甘、寧、青地區做了大量的考古調查與發掘工作,其中規模較大、收穫頗豐的遺址有:甘肅廣河齊家坪,武威皇娘娘台、海藏寺,天水師趙村、西山坪,天水七里墩,武山傅家門,靈台橋村,永靖大何莊、秦魏家,臨潭磨溝,青海樂都柳灣、大通上孫家寨、貴南尕馬台、西寧沈那、民和喇家、大通長寧,寧夏固原海家灣、店河,隆德頁河子等,資料越來越豐富,為揭示齊家文化的內涵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世紀曰辰

世紀曰辰

首先我們知道齊家文化是處在相當發達的父系氏族社會向奴隸社會的過度階段,通過多年的考古發掘,我們了解到以陶器、細石器、綠松石、骨片等為多,而玉器和青銅器卻並不多見。

最具代表性的當屬出土於武威市齊家文化第二類皇娘娘台遺址的玉璧。

皇娘娘台遺址受到甘肅隴東的「馬家窯文化」與陝西「龍山文化」的影響,其關係是密切的,所以在研究玉器的時候,可以借鑑龍山文化的影響。

安特生髮現齊家文化時,認為它是該地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認為甘肅和河南的仰韶文化源自於齊家文化,但後來的考古發現,證明其在仰韶文化之後,大約在西元前2500年-西元前1500年,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已經進入銅石並用階段。

世紀曰辰

皇娘娘台遺址出土的璧體外徑8.8厘米、孔徑2.4厘米~2.7厘米,厚0.9厘米。

現藏甘肅省博物館,屬國家一級文物。

此玉璧在對質地研究時,發現它是個近似和田白玉的材質,呈青白色,璧面光潔無紋飾,厚薄不勻,可見切割痕跡。

而周邊有沁蝕。

這一現象有可能說明,它的玉質密度不太大,是地方玉的可能性多。

從沁色的沁染狀態看,它的壁外沿面的光潔度不好與璧面相比。

這也正好說明邊壁的拋光沒有壁面的好。

中孔規整,系單面鑽成,故兩面孔徑大小不一。

這樣的鑽孔似乎成了現在許多人判斷是否是齊家文化玉壁的一個依據,其實廣州南越王墓的一塊玉壁,也是單面鑽孔,孔截面呈孔徑大小不一的梯形。

玉材是兩廣地界的玉材。

所以對齊家文化玉壁的外觀面貌要整體把握。

世紀曰辰

齊家文化玉壁的外觀面貌一大特點,在加工工序上出現工藝水平相差懸殊的現象,比如厚薄不勻,切割留痕,而璧面卻光潔。

其大部分製作簡樸厚實,加工草率,留有明顯的切痕。

方圓不中規矩,可以看出玉壁的外形加工不是採取管旋取料的方法,究其原因恐怕和隨行使工有關。

所以壁沿的修整和其拋光粗糙不均,有的甚至未經拋光,像半成品一樣。

即使一些製作相對精細,較具觀賞性的琮和璧,其工藝水平相差懸殊的現象依然存在。

即使到了與陝西關中的西周文化同期的甘肅毛家坪文化年代,其玉壁外沿也不盡周圓,白色半透明,外薄里厚。

寬4.1,厚0.1一0.3厘米。

所以不能把齊家文化應屬青銅時代,而想當然的同發達時期的青銅文化玉器加工水平相提並論。

世紀曰辰

首先發現於甘肅廣河齊家坪遺址而得名。

齊家文化主要分布在甘、青境內的黃河沿岸及其支流和寧夏南部地區,其年代在距今四千年前後。

此前,學術界公認的文化特徵主要有二,一是有一群獨具特徵的陶器,二是出現了紅銅器和青銅器。

今天,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它還有一批獨具特色的玉器,其內涵之豐富,品種之繁多,工藝之精美,令人折服。

當為齊家文化乃至西北原始文化的重要特徵之一。

世紀曰辰

世紀曰辰

齊家文化中還存在以人殉葬的習俗,殉葬者都是奴隸和部落戰爭中的受害者。

殉葬這一惡俗反映了社會地位的差別與階級分化。

墓葬中隨葬品的多與少也顯示出貧富不均的社會現實。

如皇娘娘台墓葬的隨葬器物,陶器少者一兩件,多達37件,玉石璧少的只有1件,多者83件。

這種情況表明,首先齊家文化中以冶金業為主導的手工業在不斷地增長,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其次也說明社會內部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階級出現,私有制產生,原始社會將要崩潰,齊家文化進入軍事民主制階段。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安特生:被誤解的開路者

中國史前考古學以及近代田野考古學是從安特生開始的。安特生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前後,在中國北方進行了一系列的考古活動,揭開了中國近代考古學序幕。他也由此被人們譽為中國考古學的奠基人。然而,在過去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