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魯番學專家陳國燦辭世 享年85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陳國燦教授主要論著書影
訃 告
中國共產黨黨員、著名敦煌吐魯番學專家及中國中古史專家、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首席專家、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暨中國三至九世紀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陳國燦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18年6月7日16點25分在中南醫院不幸辭世,享年85歲。
陳國燦先生1933年10月24日生於湖北省鄂城縣,1951年考入武漢大學歷史系,本科畢業後師從史學大師唐長孺先生攻讀研究生,1958年畢業後,赴內蒙古大學歷史系任教,從事中國古代史教學及北方民族關係史研究。
1975年調回武漢大學歷史系,先後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1998年退休。
曾兼任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副會長,中國唐史學會顧問,中國古都學會理事,甘肅敦煌研究院兼職研究員,新疆吐魯番學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委員,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兼職教授、學術委員,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客座教授,台灣政治大學、東吳大學、中國文化大學、中興大學客座教授,《西域研究》《敦煌學輯刊》編委,《吐魯番學研究》顧問等職。
陳國燦先生一生致力於中國古代史暨敦煌吐魯番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他潛心探研,辛勤耕耘,碩果纍纍,除主編《〈全唐文〉職官叢考》《吐魯番文書總目·日本收藏卷》《吐魯番柏孜克里克石窟出土漢文佛教典籍》,參與編纂《吐魯番出土文書》《敦煌吐魯番文書初探》《中國大百科全書·歷史卷》《敦煌學大辭典》等工作外,還撰著出版了《斯坦因所獲吐魯番文書研究》《日本寧樂美術館藏吐魯番文書》《唐代的經濟社會》《敦煌學史事新證》《吐魯番出土唐代文獻編年》《論吐魯番學》《陳國燦吐魯番敦煌出土文獻史事論集》等學術專著,在《歷史研究》《中國史研究》等中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百餘篇,相關成果先後獲得首屆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優秀成果獎一等獎、國家教委首屆全國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一等獎、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第二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二等獎、教育部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三等獎,在中外學界產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影響,為推動我國敦煌吐魯番學的發展,尤其是吐魯番學的創建與繁榮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陳國燦先生高度重視歷史學人才的培養,他關愛學生,教書育人,師德高尚,先後多次開設「中國古代史」、
「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史」、「唐代經濟史」、「敦煌吐魯番文書概論」、「隋唐史專題」、「吐魯番文書研究」等課程,長期堅守在教學第一線,培養了一大批本科生和多批碩士、博士生,1995年被評為武漢大學「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
他注重科研與教學有機結合,授課深入淺出,循循善誘,極富親和力與感染力,深受歷屆廣大學生好評。
陳國燦先生還高度重視與國內外學術同行的溝通與交流,他經常參與專業性的國際學術會議,先後應邀在北京大學、廈門大學、蘭州大學、內蒙古大學、華中師範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台灣政治大學、日本東京大學、京都大學、美國耶魯大學等做學術講座或講演,為推進武漢大學歷史學科的學術交流和學科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陳國燦先生一生忠誠黨的教育事業,視學術如生命,退而不休,始終堅守在科研第一線,即使在生病動手術之後,仍以堅強毅力伏案工作,堅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的結項工作,體現了一個真正共產黨人和高校人民教師的高貴品質。
這種生命不息、科研不止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陳國燦先生千古
武漢大學歷史學院陳國燦先生治喪小組
2018年6月8日
大家都在看
自治區黨委召開常委會議 陳全國主持
張文勝:以釘釘子精神全面推進河(湖)長制 奮力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吐魯番
區縣傳真 | 當「我能為你做什麼」成為習慣用語,村民們紛紛為他們點讚!
策劃、編輯:郭美櫻子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目前100000+人已關注加入我們
坎兒井水甜 黨的恩情深
覺得不錯,請點讚↓↓↓
原大原色影印《世界民間藏中國敦煌文獻》出版
新華網北京9月17日專電(記者 倪元錦) 《世界民間藏中國敦煌文獻》日前由中國書店出版社出版。據介紹,其採取原大、原色影印,各版面之間櫛次相連,開創敦煌文書出版版式之先河,為研究真實再現原本敦煌...
2014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 《絲綢之路出土各族契約文獻整理及其與漢文契約的比較研究》 之「絲綢之路出土民族契約研究國際學術論壇」在吐魯番召開
2015年10月29日至31日,「絲綢之路出土民族契約研究國際學術論壇」在吐魯番召開。該論壇是武漢大學出土文獻與傳統經濟研究所所長乜小紅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絲綢之路出土各族契約...
回歸「語文學」以賡續絕學
【文化評析】 1928年,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成立之際,傅斯年先生曾雄心勃勃地呼籲要將「東方學之正統」從巴黎奪回到中國。有鑒於伯希和等西方漢學大家技高一籌,不僅懂漢學,而且還通「虜學」(古...
敦煌學翻譯:一個亟待解決的短板
一個國家的文化影響力不僅取決於該國的獨特文化魅力,還取決於發達的傳播手段和強大的傳播能力。語言作為文化傳播的載體和重要媒介,是國際文化互動、交融的直接推動力。質言之,語言交換或翻譯,很大程度上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