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甲骨驚天下-------殷墟記行之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薩堡兒 原創)


(一)

當我們步入殷墟遺址公園時,那塊刻有「甲骨文發現地」的石碑映入眼帘。

六個紅色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向參觀者訴說著這個偉大的發現。

六個紅色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殷墟雖然挖掘了完整的婦好墓,通過其完美保存下來的文物,探尋窺測到商朝武丁鼎盛時期的風貌,但真正讓殷墟聞名天下的還是甲骨文的發現。

殷墟遺址公園 內景

殷墟遺址公園博物館裡,解說員帶領我們欣賞了七塊龜腹甲甲骨文的仿製品後,指著陳列櫃里那塊刻有卜辭文字的牛肩胛骨說,這可是整個博物館裡的鎮館之寶。

卜辭完整地記載了商王準備第二天打獵,占卜行動是否順利。

她告訴我們,這塊牛肩胛骨是在附近的甲骨窯穴里發現的。

最負盛名的七塊龜腹甲文

從博物館出來後步行幾分鐘,就可來到甲骨窯穴。

這裡現在變成了一個窯穴展廳。

展廳模仿商朝房屋,裡面陳列的圖片,詳細介紹了窯穴的發現經過。

正是這個貌似平凡的洞穴,讓安陽市小屯村聞名天下。

這裡出土的15萬片甲骨以及其上刻錄的文字,破譯了整個商代社會的方方面面。

這個窯穴也被稱為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圖書館」和「百科全書」。

發現上萬枚甲骨文的窯穴遺址

(二)

談到甲骨文,不能不提清末金石學家王懿榮。

1898年清廷國子監大臣王懿榮因病在北京的中藥鋪抓藥時,偶爾發現一味龍骨藥材上刻有奇怪的文字。

甲骨文這個最偉大的考古發現由此誕生。

我們永遠懷念王懿榮,不僅僅他發現了甲骨文,還在八國聯軍侵犯北京時,臨危受命,擔當團練大臣,抵抗侵略者。

兵敗後率夫人與長媳投河自盡,守職盡忠。

我們應當向這位忠勇殉國的金石學家致以崇高的敬意。

王懿榮等著名的甲骨文專家

王懿榮去世後, 浙江人劉振玉通過老鄉劉鶚,獲得了王懿榮遺留下來的部分甲骨文,開始尋找甲骨文的來源地,最終探訪到甲骨文來源地是河南安陽小屯村,這裡正是商朝都城遺址--殷墟。

甲骨文起先用於商王占卜,刻字於龜腹甲與獸骨,其文字從象形,指事,會意,再到形聲,轉注,假借,每個創造都現實了古人的聰明智慧。

今天見到的甲骨文,絕大部分是卜辭,即商王與貞人在每次占卜時,把他們之間的對話記錄下來,刻在龜甲或獸骨上。

貞人就是主持占卜的官員。

商王在祭祀、戰爭或田獵等重大活動,或當遇到災害,都要進行占卜。

一篇完整的卜辭包括  敘辭,(時間及貞人名字);命辭:(占問的事由);占辭:(過程記錄);驗辭:(是否應驗)。

在龜甲上鑿個洞,放到火中去燒灼,燒灼後龜甲沿洞口出現裂紋,貞人根據紋路猜測未來。

我們可以想像到,在商朝,貞人是高危職務,他對占卜結果終身負責。

如果經常發生占卜錯誤,影響商王的正確施政,那麼很可能會丟掉腦袋。

鎮館之寶

除了用於卜辭的甲骨文,還有一些甲骨文是記錄日常生活或自然現象的,比如干支表刻辭。

之前學者認為干支紀年方式始於西漢,甲骨文證明了從殷商之前,以天干(甲、乙、丙、丁、戊、等等)與地支(子、丑、寅、卯、辰、等等)紀年方法已經使用,充分顯示了中國古代先人的智慧。

甲骨文

參觀完宮殿遺址與王陵遺址後,我聽從了計程車龐師傅的建議,抓緊時間參觀設在安陽市區的「中國文字博物館」。

這個博物館離安陽高鐵站不遠,如果遊客是搭乘高鐵來安陽的,回程時把這個文字博物館列入旅遊計劃是個不錯的主意。

這座冠於「中國」名稱的國家級博物館,外形建築含有濃濃的殷商宮庭風韻,且具有後現代派風格,很好地演繹了遠古與今天的人文對話。

中國文字博物館

在文字博物館裡,我在戰國時期六國文字及秦國統一文字後的「馬」字圖片展覽前佇立許久。

甲骨文這樣的象形文字,因為是靠眼睛識別,無論古今方言聲韻如何變化,人群顛簸流離到那個角落,文字含義永遠不變,只要文字留存,精神不滅文明不息,中華文明從古至今,綿延不絕,原因於此。

秦始皇吞併六國,統一文字(書同文),客觀上保持了華夏文明的純潔性,今天我們怎麼稱讚秦始皇都不為過。

戰國時期六國文字及秦國統一文字後的「馬」

甲骨文以其線條挺拔,粗獷遒勁的「刀筆」特色,成為人們喜愛的書法藝術。

從考古現場,我們看到許多甲骨文習刻中,含有許多疑似的筆書痕跡。

那些習刻雖然模仿毛筆墨書的體態,但又具有刀刻勾勒的特徵。

從其他地方出土的甲骨文與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相對照,可以發現書寫方法均不相同,顯示了不同地方的書寫流派。

由此推測,在遠古的殷商時期,存在各種流派的毛筆書法家和刻字工匠,他們相互切磋,取長補短,爭艷鬥麗。

也許每年在商城王宮還會進行各種隆重的筆墨書法與刀刻書法的比賽,並能評出書法大師。

商王興許會給榮獲大師稱號的書法家頒發獎品。

甲骨文從數千年前的那一刀精雕細刻,如蒼穹中一道道靈光閃耀,天地間一簇簇火團燃燒,在中華大地上烹飪烘焙出的一道道文字盛宴,讓我們品味到青銅金文的華紋麗圖、篆書的凝重峻奇、隸書的清秀靈動、楷書的古樸俊秀,,,在這些盛宴的觥籌交錯中,我們看到了王羲之的長袖善舞,顏真卿的低吟淺唱,趙孟頫的狂草高歌,,,

猜一猜這是什麼字(下期公布答案)

(三)

由於甲骨文的發現,三千年悠久的中華文明就以無懈可擊的文字昭示天下。

爾後,一系列地殷墟考古挖掘,開始了對一個偉大文明的大闊步歷史追溯。

零星記錄在【尚書】【春秋】【山海經】等古典文獻里的先秦神話傳說中的商朝,終於揭開了它神秘的面紗。

史太公在其巨作【史記】里那段「洹水南,殷墟上」的敘述有了堅實的依據。

有圖有真相的中華文明探索從周朝又向前延伸到了600年,直抵公元前十六世紀(BC1600)。

不要小看這六百年,卻把歐洲的古羅馬時代拋在了後面,把大部分可考的古希臘文明拋在了後面,(現在的西方文化,是以中世紀的義大利文藝復興為基礎,而義大利文藝復興也只是繼承了古希臘文明的衣缽)。

同時期世界上還存在另外兩種文字,一種文字,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

(BC3100-525)。

可惜,在波斯鐵蹄的踐踏下,古埃及以及他們的文字煙飛灰滅。

我們只能到法國巴黎協和廣場上的方尖碑以及大英帝國博物里的羅塞塔石碑上憑弔這種文字。

還有一種文字就是誕生於古巴比倫的楔形文字。

公元前十七世紀,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把其統治時頒布的法典,用文字刻在了石碑上。

巴比倫先被北方的亞述國所滅。

復國後的新巴比倫又被波斯人血洗殆盡。

那座被稱為「漢謨拉比法典」的石碑,被法國人挖掘後掠奪並保存在巴黎的羅浮宮,成為其鎮館之寶。

世界上沒有人能夠直接閱讀以上兩種古老文字。

若干古埃及文字是通過並存在羅塞塔石碑上的古希臘文破譯的。

古巴比倫文也是通過與古波斯文銘刻在同一個石碑而轉譯的。

通常說四大文明古國 ,還包括古印度文明。

個人認為同時期的古印度,還是一個個分裂的原始部落城邦間的爭鬥,也沒有文字流傳,正如馬克思所說:「印度的歷史就是沒有歷史」。

所以,若以文字來排定文明發祥地的英雄座次,印度根本排不上號。

殷墟王陵遺址

(四)

全球最大的軟體公司之一,美國甲骨文公司的英文名稱ORACLE CORPORATION並不含甲骨文的意思,(甲骨文英譯 Oracle bone )。

有好事者將這個公司翻譯成「甲骨文」公司,不料該公司高層非常喜愛這個中文譯名,因為可以把最現代化的資料庫軟體技術與中國古老的文明聯繫在一起,豈不是幸事。

他們於1986年在中國商標局申請註冊了「甲骨文」的計算機運用類方面的商標權,又於1996年收購了另外一家中國公司註冊的網絡IP類的「甲骨文」商標,並於2002年正式啟用「甲骨文」作為公司產品的中文商標。

美國人理察·西爾斯,幾十年如一日,痴迷漢字,縮衣節食,整理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字形並做成「Chinese Etymology(漢字字源)」放到網上,讓漢字學習者輸入漢字就可查看字形,字意及其淵源。

西爾斯的網站被稱為線上《說文解字》,他本人也成為中國「網紅」,被譽為「漢字叔叔」。

漢字叔叔西爾斯 (網絡截圖)

甲骨文及漢字文化對世界產生的影響越來越大,甲骨文項目順利入選《世界記憶名錄》理所當然。

現在甲骨文還成為文化創意的原始碼,被衍生成為手機殼,T恤衫,電腦包及新年紅包上的圖案元素,令人耳目一新。

古老的文字里,還有許多謎團待解密。

在安陽中國文字博物里,我們看到了這樣的通告:歡迎鼓勵全世界甲骨文研究者運用雲計算、大數據等現代技術手段與傳統研究手段相結合,破譯二千多個尚未解意的甲骨文,單字獎勵金額高達10萬元。

這是何等的豪氣。

有關甲骨文的故事,還會繼續被講述被演繹。

文字博物館前廣場

(五)

西方某些學者對源於夏商周的中華文明始終抱有懷疑。

甲骨文的發現,使得高度發達的商代文明「鐵證如山」。

近幾年在浙江良渚發現的古城,距今五千年,這讓我們再次闡述「中華五千年文明」有了100%的底氣。

在良渚出土了許多帶有刻畫符號的陶器與玉器,是否這些符號就是殷商甲骨文的先祖?我們期待著專家們更多的發掘與解答。

多年前在埃及國家博物館參觀,講解員評點古埃及文明時的眉飛色舞至今印象深刻。

今天參觀殷墟,相比豪不遜色。

世界古代四大文明,若論宏大,古埃及第一,華夏第二,若論傳承,至今唯一。

打算去埃及旅遊的朋友啊,奉勸你們先到殷墟走一圈,體會一下什麼是文化自信。

婦好墓出土的青銅器

如果把中華文明比作一個勇往直前的巨人,該巨人身上流淌的血液,就是由一個個方塊漢字所打造,其幹細胞從甲骨開始,經過木簡,竹簡,絲帛,紙箔一路承載,跌宕起伏,伴隨文明巨人浩浩蕩蕩,無敵可擋。

在華夏土地上,即使外族屢次入侵,無法消滅文字,也就無法剷除文化,反而被漢文字及承載的文化所同化,被巨人擊倒。

蒙元如此,滿清皆如此。

以甲骨文為基礎的象形漢字,即使讀字的口音不一樣,但神散形不散,它永遠銘刻在一代代華夏兒女的記憶中與血液里,凝聚成一股堅不可摧的文化力量。

離開安陽,心頭湧起了四個字:殷墟不朽!

中國文字博物館主體建築

(完)

*作者自註:薩堡兒,杭州人。

工科大學畢業,從事製造業,愛好閱讀及旅行。

業餘主持「薩爾茨堡」頭條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甲骨文的發現

在清朝光緒年間,古董商、金石學家王懿榮,是當時最高學府國子監祭酒(相當於校長)。有一次他看見一味中藥叫龍骨,看見上面刻著字,就覺得很奇怪,就翻看藥渣,沒想到上面居然有一種看似文字的圖案。於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