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驚現春秋戰國時期大型船棺墓群 進一步揭開古蜀文明神秘面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這是位於成都市青白江區大彎鎮雙元村的春秋戰國大型船棺墓群發掘現場(3月3日攝)。

經過近一年的考古勘探和發掘,文物工作者在成都市青白江區大彎鎮雙元村發現近200座春秋至戰國時期的船棺墓群,出土文物上千件,其中青銅器的數量多達540餘件,堪稱「地下青銅器寶庫」。

新華社記者 薛晨 攝

新華社成都3月5日電(記者惠小勇、童方)經過近一年的考古勘探和發掘,文物工作者在成都市青白江區大彎鎮雙元村發現了近200座春秋至戰國時期的船棺墓群。

出土上千件文物中,青銅器尤顯異常精美,堪稱一座「地下青銅器寶庫」。

3日,記者走進發掘現場,看到足有兩個足球場大的平地內,密集分布著大小不一的長方形豎穴土坑墓。

墓坑大部分為南北向,少量為東西向,大部分墓葬葬具為船棺。

多數墓葬成組分布,有的兩座一組,有的三座一組,也有十多座一組。

其中最大的一座M154號墓位於中間,漆黑厚重的船棺躺在兩米多深的墓坑內,可以清晰看出棺身連同棺蓋是由整段古木製成。

船棺的周圍還均勻地抹著厚厚一層用於密封的青膏泥。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發掘現場領隊王天佑介紹,M154號墓坑深2.3米,船棺長6.1米,寬1米,棺內出土器物數量最多、等級最高。

其中的漆木器紋飾特徵、銅印章符號特徵與2000年成都商業街船棺墓葬出土的同類器物特徵非常接近。

商業街船棺墓葬被認為是戰國早期的古蜀王墓,所以154號墓墓主的身份也應該非常尊貴。

截至目前,共發掘清理墓葬180座,規模為近年來罕見。

王天佑告訴記者,墓群年代跨度200多年,從春秋晚期延續至戰國中晚期,出土的隨葬品中有大量的青銅器、陶器、漆木器、玉石器。

其中,出土青銅器的數量多達540余件,且保存完整,紋飾精美,包括兵器、容器、工具、飾件等。

另外還出土8枚印章,40余件器形精美、色彩亮麗的漆木器,以及500余件陶器。

部分器具中還發現稻、瓜籽、桃核等。

記者隨後在青白江區博物館目睹了這批青銅器的「芳容」:有鼎、壺、敦、鍪,戈、鉞、劍、矛,斤、鑿、鋸、削,品種多樣、琳琅滿目,形制優美、花紋絢麗,讓人領略到古蜀文明的豐富多彩。

另有少量青銅容器風格與楚文化青銅器風格接近。

其中一件青銅盞,蓋、身大部分飾蟠螭紋,捉手、器耳、器足採用透雕、浮雕工藝,精美異常,可見當時製造工藝的精湛;有兩件青銅戈,戈身上分別繪有精緻的龍紋、虎紋浮雕,活脫脫一個「虎踞龍盤」;還有約4厘米長、頗為精緻的各式銅削刀等微小器具。

「這次出土青銅器的紋飾大部分為巴蜀文化中的常見紋飾,包括蟬紋、虎紋、龍紋、手心紋、巴蜀圖語等,由此判斷墓葬年代大部分在秦滅巴蜀以前。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劉雨茂說,過去成都周邊地區發現的船棺葬多為戰國時期,春秋時期的極少,此次發掘填補了這一空白。

劉雨茂等專家認為,從金沙遺址、商業街船棺葬、青白江雙元村春秋戰國墓群,到前不久剛公布的蒲江戰國船棺墓群,使商周時期至戰國晚期的古蜀文明形成序列,進一步揭開了古蜀文明的神秘面紗。

為研究古代巴蜀地區的歷史文化、生活喪葬習俗及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間的交融等提供了重要研究資料。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成都驚現春秋戰國時期大型船棺墓群

據新華社成都3月5日電經過近一年的考古勘探和發掘,文物工作者在成都市青白江區大彎鎮雙元村發現了近200座春秋至戰國時期的船棺墓群。出土上千件文物中,青銅器尤顯異常精美,堪稱一座「地下青銅器寶庫」...

成都發掘180座春秋戰國船棺墓群

中新社成都3月7日電 (張浪 楊珺)成都市青白江區雙元村船棺墓群7日下午對媒體開放,記者跟隨考古隊一同走進發掘現場。記者走進發掘現場發現,其面積相當於足球場大小。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發掘現場領隊王...

成都「地下青銅器寶庫」發現神秘腰坑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成都3月27日電(記者童芳)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27日公布,被譽為「地下青銅器寶庫」的成都市青白江區大彎鎮雙元村春秋戰國船棺墓群又有重要發現,編號為M154的船棺墓葬底部發現神秘...

成都青白江出土「地下青銅器寶庫」

近日,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宣布,在青白江區大彎街道雙元村,勘探和發掘出了春秋至戰國時期的大型船棺墓群。出土上千件文物,其中包括540餘件精美的青銅器,出土規模為近年罕見。

桃源發現戰國古城 采菱城墓群

湖南日報1月26日訊(記者 李國斌)在桃源縣,有一個戰國古城采菱城遺址。記者今天從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該所專家近期在采菱城遺址附近發掘了15座古墓,出土漆木器、彩繪陶、兵器等一批珍貴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