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圈溝遺址又發現兩處百萬年前文化層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本報訊(記者耿建擴 通訊員田建輝、仝輝)記者日前從河北省陽原縣委宣傳部獲悉,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歷時數月對泥河灣遺址群進行了詳細考察,在馬圈溝遺址第一文化層探方右側山體發現兩處百萬年前文化層,因水平位置處於馬圈溝第一文化層上方,所以專家將其命名為IA、IB文化層。

至此,陽原縣境內百萬年前遺址數增至48處,全世界百萬年前遺址數增至55處。

此次發掘之前,全世界百萬年前遺址數53處,陽原縣占46處,而聞名世界的馬圈溝遺址就分七個百萬年前文化層。

1990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教授布朗將馬圈溝第一文化層界定為150萬年前。

1992年,河北省文物局由謝飛領隊進行連續發掘,2001年,對第三文化層進行發掘,驚現古人類「餐桌」:在發掘探方的南部區域,散落著一組以象的骨骼為主,間有石製品、動物遺骨和天然石塊構成的古人類進餐場景,多數骨骼上有砍砸和刮削的痕跡,生動地展示了古人類群食大象,刮肉取食、敲骨吸髓的情景,對研究當時人類的行為提供了珍貴的科學資料。

目前,考古工作隊正在對IA文化層進行緊張有序的發掘,已發掘20餘平方米,在正在發掘的第八水平層,發現了石製品、動物化石130餘件。

在考古發掘現場的陽原縣文物保護管理所所長成勝泉說:「此次發現的IA、IB兩個文化層位於132萬年前的半山遺址下方10米處,年代應該在135萬年前以上,彌補了原先半山遺址和馬圈溝遺址第一文化層132至155萬年之間的斷序,使該區域舊石器時代的文化序列更加完整,為132至155萬年間的古人類活動研究提供了具體實物,對泥河灣考古以及泥河灣保護與利用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高星曾表示:「有活動的遺址肯定就有人類的存在,目前泥河灣遺址發掘的面積非常小,有待開發的潛力很大,發現人類化石只是早晚的問題。

據了解,隨著泥河灣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考古工作的推進,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還將對馬圈溝遺址第二、三文化層進行縱向發掘。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表示,因為之前探方的面積較小,第二文化層的大象腳印並沒有發掘完,第三文化層的一根大象肋骨是從探方南壁取出,所以很有可能再次發掘出200萬年前猛獁象骨骼化石。

屆時,馬圈溝遺址第二文化層大象腳印將在原地進行保護留存,作為馬圈溝遺址博物館實物對遊客展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泥河灣是陽原的,也是世界的」

「我是泥河灣人,我叫成勝泉。」從事舊石器考古30多年的他,每次都向別人這樣介紹自己。4月底,記者在陽原縣小長梁遺址見到了59歲的成勝泉。「每天跑山頭、看地層,雖然很辛苦,但我們覺得很充實。」成勝...

河北陽原發現距今2至5萬年人類活動場所

被譽為「東方人類故鄉」的河北省陽原縣泥河灣遺址群又有考古新發現。正在這裡進行考古發掘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周振宇表示,考古工作者們近日在泥河灣遺址群西白馬營遺址發現了兩處距今2至5萬...

崇禮太子城遺址或為金代皇家行宮

1月18日,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考古業務匯報會在石家莊舉行,考古專家們發布了過去一年中考古勘探、發掘、文物保護等一系列成果,許多精彩而富有價值的發掘項目和文物保護成果首次與公眾見面。這一年,除了燕趙...

河北陽原發現距今2至5萬年人類活動場所

新華社石家莊5月30日電(記者白林)被譽為「東方人類故鄉」的河北省陽原縣泥河灣遺址群又有考古新發現。正在這裡進行考古發掘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周振宇說,考古工作者們近日在泥河灣遺址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