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完成考古發掘項目20餘項 長安街東延為漢城「復活」讓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017年6月10日訊,今天是我國第12個「文化遺產日」,也是全國首個「文化與自然遺產日」。

上午,北京市文物局發布今年上半年考古工作成果。

今年1月1日至5月30日,北京市完成考古發掘項目20餘項,發掘面積約16000平方米。

發掘和保護各時期古代墓葬1300餘座、窯址35座、房址10餘處。

出土文物共計3000餘件(套)。

其中在城市副中心又發掘各時期古墓葬276座,在延慶世園會發現罕見魏晉家族墓地。

漢代「路縣故城」遺址在通州被發現,這是北京進入新世紀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考古發掘。

(資料圖 劉航攝)

「我們現在站的這個『路邊』就是路縣故城的『中軸線』」。

今天上午,記者隨市文物局來到位於通州區潞城鎮古城村的路縣故城考古現場。

巨大的探溝中,層次分明地展示著漢、遼金、明清三個年代的考古層。

一條寬5.5米的道路赫然其中,這條「土路」正是2000多年前路縣故城的「中軸線」。

而通州路縣故城的保護方案也漸漸明晰,路縣故城上禁架橋,下控修路,長安街的延長線——通胡路將調整規劃,不從地面穿路縣,繞城而行。

市文物局介紹,路縣故城考古遺址公園的規劃已經進入編制階段。

今年本市將清理路縣故城南城牆的排水渠,通過明確其走向,摸清城內水如何排到城外,南城門及附近城牆也將進行發掘。

未來,人們有望親眼目睹這座漢城「復活」全過程。

市文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2月2日至5月14日,城市副中心共完成勘探面積998845平方米,發掘面積約7000平方米。

發掘各時期古墓葬276座。

其中戰國-西漢墓4座,東漢墓100座,唐墓2座,遼金墓103座,元代墓4座,明清墓61座,不明時代墓2座。

出土各類文物1000餘件(套),包括陶器、瓷器、銅器、金銀器。

其中,4月12日至5月23日,在位於通州區潞城鎮棚戶區改造一級開發A區A-10地塊東北1號能源站項目對63座古代墓葬及兩座古窯址進行了發掘,發掘總面積2310平方米。

此處位於潞城鎮胡各莊村東北,西距漢代故城遺址約1.5公里、南臨建設中的北京城市副中心配套工程。

在此發現的西漢墓葬結構為長方形土坑豎穴墓,初步推斷為夫妻異穴合葬墓。

出土器物葬於棺槨之間,有鼎、壺、盒組合。

延慶世園會土地一級開發項目位於延慶區李四官莊、谷家營村等地,考古工作於去年8月開展。

迄今勘探254萬平方米,發現墓葬1100座,已發掘墓葬845座,包括東漢、魏晉、唐代、金代磚室墓以及明清時期土坑墓。

其中,7座魏晉墓葬屬於家族墓地,保存完整,在北京地區較為少見,發現了寫有「上谷」的封門磚。

此外,今年上半年,圓明園如園遺址二期考古發掘工作如期開展,清理出延清堂、含碧樓、挹霞亭、觀豐榭、引勝軒、假山、道路、湖泊及其泊岸等遺址,出土了粉彩瓷磚、玉器、瓷片、玻璃、嘉慶御筆石刻及大量金磚等重要文物。

「目前,已基本摸清如園遺址布局、建築形制和營造方式。

今年4月至5月,為配合豐臺花鄉造甲村回遷安置房二期及配套工程建設而開展的考古發掘,共發掘漢代墓葬5座、明代墓葬19座、清代墓葬14座,發掘面積915平方米。

專家介紹,此處漢代墓葬破壞嚴重,隨葬品多已不存,陶器器形有罐、灶、狗、雞等及壺、倉、房、井、勺等殘片、此外出有五銖銅錢,「其中一處7個墓室的多室墓,形制複雜規格較高,說明墓主人有著較高身份地位。

」從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分析,該批墓葬年代為東漢中晚期。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孫樂琪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副中心今年發掘墓葬276座

昨天是我國第12個「文化遺產日」,也是全國首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當日,市文物局發布今年上半年考古工作成果。今年1月1日至5月30日,北京市完成考古發掘項目20餘項,發掘和保護各時期古代墓葬1...

考古擦亮北京歷史金名片

光明日報記者 張景華近日,北京市文物局對外發布了今年上半年考古工作成果:2017年上半年,北京完成考古發掘項目20餘項,發掘和保護各時期古墓葬1300餘座,窯址35座、房址10餘處,出土文物共計...

北京城市副中心考古發現大量戰國遺存

「要動土,先考古。」為配合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文物部門從全國挑選了2000餘人參與此次考古勘探,共完成100多萬平方米的勘探任務,相當於142個足球場。昨天,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和北京市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