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盤點中國歷史上的盜墓「攻防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歷史上的盜墓攻防戰

在古代中國,人們相信死亡並非生命的終點,死去的人只是進入了另一個世界。

因此,古人特別是富貴顯達之人,

總希望死後能夠帶走儘可能多的財寶器具,好在另一個世界繼續享樂。

而隨葬品越放越多,厚葬逐漸流行起來,並成為 古代中國一個重要的社會文化現象。

這些深埋地下的巨大財富,意味著無限的誘惑。

無數盜墓賊紛紛闖入死,世界,謀求一夜暴富。

達官顯貴們顯然也 意識到了這一問題,於是在營造墳塋之時,少不了也要絞盡腦汁地採取一些防盜措施。

一方要盜,一方要防。

一方出於 利益的追求和安全的考慮,使盜墓技術日益高超嫻熟,另一方出於保,費盡心把陵墓建好,便在鬥智鬥勇之中展開了。

「望」、「聞」、「問」、「切」四字訣

中國古代盜墓賊世代積累的盜墓技藝令人嘆為觀止,曾經有人總結了一套「望」、「聞」、「問」、「切」四字訣。

「望」也就是看地形。

古代墓葬由於時間久遠以及當時墓葬風格原因,很多在外形上已經和自然的平地、山丘、土 坡混雜如一了,不知道的人走在墓旁也看不出來。

但高明的盜墓者在幾公里以外就能看出來,因為古墓在建造時多依風 水布局,比如「秦埋嶺漢埋坡」,以風水術為指導尋找墓穴百發百中。



「聞」,也就是搜尋墓葬具體位置。

聽風、聽雨、聽雷,觀草色、泥痕,例如翻開墓表土層,取一撮墓土放在鼻下 猛嗅,從泥土氣味中辨別墓葬是否被盜過,並根據土色判斷時代。

長沙的盜墓者還能夠依據隨葬銅器氧化導致的土質變 化,即所謂「銅路」準確地判定銅器所在位置,等等。

土有「熟土」、「活土」 (也叫「五花土」)、「死土」的分別。

有經驗的盜墓者看上一眼就能明白這裡有沒有墓 葬,甚至一眼就能看出是什麼時代的墓葬。

有些盜墓賊喜歡在下完雪的時候出來「四處轉轉」,尤其喜歡下雪粒很細很 細的那種雪,其中道理就跟「土」有關。

清代著述中提到一個名叫焦四的廣州「巨盜」,每當雷電大作之時,便帶人至荒郊,令眾手下:四散「聽聲」。

一 日,一個隨從跑回來,說每當天空響起大雷的時候,就隱隱覺得腳下浮動,似乎能聽到地下有聲音與雷聲相應。

焦四大 喜,說「找到了! 」這就是傳說中的聽雷。

「問」也就是踩點,準備工作。

以算命先生或風水先生身份拜訪當地老人,從交談中獲取古墓信息與方位。

找到墓葬之後,就要用到「切」 了,也就是找好打洞的方位。

要想挖掘成功,必須熟知歷代墓葬結構。

唐墓是墓磚 搭起來的,磚之間沒有粘合,搭成穹頂。

明清墓則多為磚石複合結構,墓磚之間以石灰和鐵片鑲死,墓頂很厚,7縱7橫 共14層的青磚砌起來有2米多,非常堅固,盜墓者挖掘時會選擇其弱點就是基牆,或是墓底。

一般來說,明墓的後牆最薄 弱,基本上只有2層磚,所以幾乎所有明墓的古盜洞都是開向後牆的。

見不得光的勾當

盜人墳是一種鋌而走險的行為,不但要面對道德和輿論壓力,心理上還要承受遭到報應的恐懼,而且歷朝歷代, 盜人祖墳這種事,一旦被查獲將面臨殺頭的危險。

也正是這一原因,盜墓者首先所要考慮的便是如何尋求隱蔽。

有的盜墓者假裝在基地邊上種瓜,在看守瓜地的草棚子裡開始挖地道:有的假裝在大墓邊上打井取水,井挖好之後 就從半腰橫著挖,土都不用外運,正好填到井裡。

表面上絲毫察覺不到,而墓里早已被盜得精光。

解放前的盜墓賊,一般是1個人或2個人干,盜一座墓僅需一個晚上,有專用挖掘工具,以及連體服裝老鼠衣。

其挖 掘工具類似現代打隧道的掘進器,稱作「三片裝」,非常精妙。

「三片裝」很像螺旋槳,選用鋒利的鏵犁葉片的一部分 做掘進器,後部緊連著螺旋狀的「排土」裝置,不但能夠將土掘出、排出,而且稍用力便能夠打透墓磚。

更重要的是還 可以把土夯實在洞壁四周,加固盜洞,同時還不會在盜洞入口處堆成一堆。



當然,類似的工具還有很多,挖的墓不同,盜墓工具也不同,但都是為適應實地需要而加以改造的。

例如同樣是洛 陽鏟,挖漢墓用的是重鏟,因為漢墓大都比較深,填的是木方,而且大都坍塌,所以還要用到撇刀等搗土的工具:挖唐 墓時用扁鏟(類似月牙鏟)方便從磚縫翹起牆磚:掘明清墓則要帶上斧頭和短的撞木,用以撞開較薄的後牆。

對付墓室 內部的棺槨也有分別,木質的棺槨用斧頭比較容易劈開,而石質的則要用尖頭杵和鑽鑿。

進入墓穴當中,黑燈瞎火地找值錢的東西也有講究。

一般來說,任何朝代墓內的物品擺放都有其規律。

一旦判斷出 是什麼時期的墓葬,墓室結構、陪葬品的擺放規律、主墓室中有什麼、耳室中有什麼等等,心裡基本就有數了。

漢墓一 般結構強度低,多為墓坑或坑上加木方,往往是塌陷的,灌滿了土,要是進了雨水那就是一坑的淤泥,東西全在泥里 頭。

但盜墓者很有辦法,他們會讓有經驗的「師傅」先下去,用竹篾仔細探試,連一個小小的印章都不會漏掉。

而且漢 墓陪葬品擺放很有規律,一般貴重的陪葬品會放在墓主棺內其左肩部和右腳部。

西漢墓不帶耳房,找起來相對麻煩。

東 漢墓就方便了許多,因為墓坑旁邊多帶了兩個耳房用來放隨葬品。

死人與活人的對抗

面對日益專業的盜墓者,人們針鋒相對地採取了許多防護措施,唐朝前後的墓為防止被挖掘,採用磚石結構,墓頂 越來越厚,又在墓壁和棺槨四周填上流沙和碎石,當盜墓者試圖從下方掘入墓室的時候,極易引起塌方,活埋洞中。

記 載了更為複雜的防盜設施越王勾踐欲遷移父親的墓,結果剛一挖開,墓中風生,飛沙射人,人都不敢進去,最後只能作 罷。

中也記載了營造陵地的一些方法,例如內鋪方石,外填流沙,刀劍陷阱,還有機關觸動的伏弩、伏火。

但是盜墓賊也常常有破解的辦法。

墓頂磚石太厚,盜墓者便選擇迂迴地從墓的側壁甚至底部鑿入。

有沙石流下時, 便採用礦工作業時的做法,搭建竹木巷道。

有的墓主在墓穴中養了大群蜈蚣、毒蠍,盜墓者帶上幾百隻雞,給吃了個精 光;有的墓主在墓室上方設清水一池,池水中有鋒利鋼錐。

盜墓者則將竹木拖入,綁成竹筏泛舟其上:還有的墓中藏有 水銀和毒氣,盜墓者就向墓中拋灑硫磺,等毒氣激盡再進去。

唐朝人寫的中講過一個故事,可謂是死人與活人鬥智鬥勇。

一群盜墓賊盜掘了一座告蒙,下掘數十丈,碰到一堵石 門,是以鐵水澆縫的,盜墓賊用羊糞浸泡,羊糞的酸度很高,對鐵質具有很太的腐蝕作用,多日之後門打開。

但當石門 打開時,箭出如雨,射殺數人。

盜賊逃出後不斷投石其中,每投一次,就有許多箭射出。

投了十餘次之後,箭似乎放完 了。

盜賊們再次進入,又觸發了機關,數十個木人,張目運劍,又傷數人。

盜賊用棍棒擊落木人手中的兵杖,木人才停 下來。

見南壁有大漆棺,用鐵索懸在半空,其下金玉珠璣堆積。

眾盜賊紛紛上前搶奪。

棺材的兩角忽然噴出許多細沙,

很快沒至膝蓋,沒來得及逃出的都被沙理死。

盜墓意味著活人對死人的冒犯,陽間對冥界的挑釁,儘管不那麼光明正大,但因為充滿了狡黠和冒險,幾千年來凡 乎成了充滿魔幻和探險色彩的傳奇,甚至占據了我們文化中一個有趣的小角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古代盜墓賊的行規和盜掘手法

干盜墓勾當的人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官盜,像漢末的董卓、曹操,五代的溫韜,到民國時的孫殿英等,都很有名,他們往往動用大批士兵,明火執杖地大幹;還有一種是民盜,分布各地,人數眾多,都是偷偷摸摸地進行,...

「趣聞」盜墓賊靠什麼找的古墓的呢?

盜墓,是淵源古遠的社會文化現象。新石器時代的考古資料已經可以看到有意識的墓葬破壞現象的遺存。在春秋時期「禮壞樂崩」的社會變化之後,厚葬之風興起,於是盜墓行為益為盛行。陝西鳳翔的秦公1號大墓,是迄...

駭人聽聞:歷史上真正的盜墓

干盜墓勾當的人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官盜,像漢末的董卓、曹操,五代的溫韜,到民國時的孫殿英等,都很有名,他們往往動用大批士兵,明火執杖地大幹;還有一種是民盜,分布各地,人數眾多,都是偷偷摸摸地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