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庚:青銅器辨偽思想與方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容庚先生(1894-1983)

容庚先生(1894-1983)是我國著名的古文字學家、考古學家。

1926年被聘為古物陳列所古物鑑定委員會委員,鑑定清廷所藏青銅器。

其辨偽實踐即始於此。

1941年《商周彝器通考》的出版標誌著其辨偽思想的成熟並形成系統建構。

他的辨偽成果代表了20世紀四五十年代青銅器辨偽的最高水平。

容庚擅長於文獻考據,重資料的排比與梳理,而少理論概括與闡發。

我們從其相關著作和辨偽實踐中凝括出三個辨偽思想和七條辨偽方法,以彰著容庚先生在青銅器辨偽史上的獨特貢獻。


商晚期爻爵

三個重要的辨偽思想

⒈偽造和仿造區分開研究的思想。

仿造先秦青銅器的現象主要見於宋元明清時期,只求形似,不求逼真,能夠反映一個時代的美術工藝和時代風格,可以視為藝術作品。

偽造是為了牟利,不但追求神似,甚至在有銘真器上加刻銘文,或者在無銘真器上補刻銘文,其對古器物、古文字和古史的研究危害無窮,因此,辨偽是青銅器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

容庚把仿造與偽造區分開,對青銅器辨偽的科學發展有重要意義,為後來的研究者所遵循。

商晚期子韋爵

⒉在把握偽器製造規律基礎上的偽器分期思想。


在青銅器研究史上,容庚首次對偽器作了較科學的分期。

其意義在於可以進一步服務於青銅器的辨偽。

他把偽器分為三期:

⑴乾隆以前,作偽者很少接觸真器真銘,所以銘偽者器亦偽,作偽水平較低,容易辨別。

這個時期有很多仿宋代著錄銘辭而作偽的器物。

雖也有形制花紋精緻者,但銘文笵鑄則惡劣易辨;

⑵道光至清末,估人多於無字之真器上偽刻銘文,或於字少之器加刻銘文。

但由於銘文知識不足,所刻銘文,文義荒謬,字體惡劣,真偽易辨。

雖有偽刻文字之佳者,但往往文字、形制與古不合;

⑶民國以來,由於青銅器修理經驗較前豐富,作偽技巧趨精,辨偽難度增大。

加之印刷技術的進步,影印之法興起,人皆得見影本;辨偽經驗與辨偽理論豐富,人皆提防偽器,故作偽之術因之而日進。

商晚期獸面紋方斝

⒊形制、文字、花紋三者互相推求,注意器物的統一性和完整性,無銘器和有銘器並重的辨偽思想。


所謂「器物的完整性」包括器物的出土地點及共存物、製造年代、器物著錄與收藏以及器物形制、花紋、銘文與時代、地域的關係等要素,這些要素在真器上具有內在的統一性。

傳統的金石學屬於經學、史學的附庸,金石學家的興趣偏重於青銅器的銘文,無銘之器則被忽視或遭屏棄。

容庚注重利用出土資料,把眼光拓展到無銘器,並注重發掘器的同出器物以及器物組合情況,強調發掘資料的完整性(包括各種遺物資料的完整和擺放位置的未被擾動),使延續了千年的為古董把玩鑑賞和補證經史服務的金石學,蛻變成有完整體系的中國青銅器學科,把青銅器辨偽水平提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上述幾點已經成為學界的共識,看似平淡無奇,但它卻是在對中國青銅器發現史、青銅器著錄史、青銅器辨偽史、古代學術史以及青銅器鑄造工藝全面把握的前提下作出的科學論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青銅器的分類、鑑定方法

青銅器(Bronze Ware)是由青銅合金(紅銅與錫的合金)製成的器具,誕生於人類文明時期的青銅時代。青銅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現,是一種世界性文明的象徵。最早的青銅器出現於6000年前的古巴比倫...

青銅器的時代

對古代青銅器中的傳世品進行研究,從而確定其歷史價值、科學價值、藝術價值的工作。鑑定工作的第一步是辨偽。第二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研究確定某件真品的價值,給予恰當的評價。為了確定每件青銅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