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年稀世珍寶重現於世——上村嶺虢國墓地發掘親歷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本文作者寧景通,生於1940年,河南伊川人,1958年參加工作,歷任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幹部、洛陽地區文物隊副隊長、三門峽市文物工作隊隊長、三門峽市文物局副局長。

本次發布有刪節】

1990年至1991年,在河南省三門峽市上村嶺虢國墓地中,出土珍貴文物1萬多件。

其中玉莖銅芯鐵劍經北京科技大學鑑定,是我國目前發現最早的人工冶鐵實物。

它的發現,把我國的冶鐵史向前推了一個多世紀。

這次發掘的墓葬,規模之大,出土文物之多,不僅在河南省的西周考古發掘中為首次發現,在全國也是較為罕見的。

為此,這次發掘的2001號墓和2009號墓,分別被國家文物局專家組評為1990年和1991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在國內外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當時,我作為三門峽市文物工作隊隊長,組織了這次發掘,參加了工作的全過程,此文便是根據發掘日記寫出的。

虢國博物館

上村嶺虢國墓地位於三門峽市區北郊。

1956年至1957年,原黃河水庫考古工作隊為配合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和三門峽城市建設,在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夏鼐和安志敏先生的率領下,曾對該墓地進行了大規模的調查和發掘,從而為確定虢國的地望和研究兩周之際的虢國文化面貌提供了科學的資料。

當時共發掘古墓葬234座、車馬坑4座,出土文物9179件。

其中青銅器181件,帶銘文的14件。

那次發掘的最大一座墓是虢國太子墓,編號為M1052。

墓內出土青銅器30多件,陪葬的車馬坑為10輛車20匹馬。

該次發掘成為新中國考古事業上的重大收穫之一。

當時的《上村嶺虢國墓地發掘報告》不僅在國內學術界有很大影響,還以漢、英、俄三種文字向世界公布。

郭沫若撰寫的《三門峽出土青銅器二三事》一文,肯定了出土文物的價值。

遺憾的是由於種種原因,當時發掘的範圍只限於墓地的南部,北部的國君墓區未被發現。

30多年過去了,原來發掘的虢國墓地上已建起高樓和車間,湖濱火車站坐落在墓地的中央,除東南部原發掘的1727號車馬坑就地保存並已成為文物陳列館外,過去發掘的其他遺存已不見蹤跡。

出土文物:玉器

經河南省文物局同意,由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和三門峽市文物工作隊聯合對上村嶺虢國墓地進行搶救性發掘。

領隊是省文物研究所第二研究室主任姜濤,我任副領隊。

1990年2月22日,省文物研究所所長郝本性帶領三名技術人員來到墓地現場,籌備發掘工作。

當地政府對這次發掘工作給予了大力支持,發掘經費由市財政撥款,安全保衛由公安部門負責,發掘人員的辦公、食宿地點設在墓地內一幢私人小樓內。

這幢小樓位於墓地西北部,根據破案材料和對墓地初步調查得知,不僅此樓下面壓有國君大墓,現已發現的大墓和車馬坑也都分布在小樓附近,在這裡辦公既便於工作也有利於工地的安全。

出土文物:銅魚

發掘工作即將開始,墓地里明顯的盜洞有十多個,先處理哪座墓葬,墓號順序如何編排,也是大家經常議論和關注的問題。

我們分析,墓地最西邊的一個盜洞較深,大約有10米深還未到底,可能是一座大型墓葬。

同時這個盜洞又先後兩次被盜掘,可見盜墓者還未把文物盜走。

該墓距路邊不遠,安全係數相對較差,因此決定先開挖此墓。

當時墓地未經鑽探,對地下情況還不了解,搶救的對象是被盜的殘墓,所以墓葬的編號也就只能按發掘的順序編排。

50年代原發掘墓區的墓葬編號是從M1001編起,這個編號已將排滿,無法後續。

為使這次發掘與50年代的發掘相區別,故將發掘的墓葬序號從M2001編起,將發掘的第一座墓記為「90M2001」,簡稱1號墓。

(連載待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陝西韓城梁帶村

梁帶村隸屬陝西省韓城市昝村鎮,位於市區東北7公里黃河西岸的台地上,遺址緊臨黃河。在梁帶村及其附近地區約4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共發現兩周時期墓葬103、車馬坑17座。大面積勘探後共發現兩周墓葬895...

河北行唐發現東周時代古墓群

光明日報訊(耿建擴、郝子朔)6月8日,河北行唐縣南橋鎮故郡村北,考古隊員小心翼翼地在大小不一的探方里忙碌著。這是一處約有50萬平方米的古墓群,經專家初步確定,為春秋晚期至戰國早期貴族墓地以及戰國...

湖北棗陽出土迄今最早「商」聲編鐘

棗陽郭家廟30號墓最新出土一套春秋早期編鐘,為迄今所見能敲出「商」聲的最早編鐘。至此,中國古代音樂從「五音不全」發展到「五音齊備」。昨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考古隊總領隊方勤說:「此前認為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