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秦咸陽城遺址考古基地舉行2018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考古體驗活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從2006年起,我國將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定為「文化遺產日」,從2017年起調整為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目的為營造保護文化遺產的良好氛圍,提高人民群眾對文化遺產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動員全社會共同參與、關注和保護文化遺產,增強全社會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

今年的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題是 「文化遺產的傳播與傳承」。

6月9日,西咸新區秦漢新城在西部芳香園內秦咸陽城遺址考古基地舉行2018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場活動,活動以「走進秦漢新城,感受考古魅力」為主題,參與者通過參觀考古成果和考古基地,親身體驗考古工作,增強文化遺產保護意識,積極營造 「文化遺產人人保護,保護成果人人共享」的氛圍。

秦漢新城管委會副主任孫楠,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王小蒙,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秦咸陽城考古隊領隊許衛紅出席活動並講話。

秦漢新城學生代表、通過新城官方微信平台招募的市民、群眾文保員等眾多文博愛好者參加活動。

孫楠在講話中表示,在秦咸陽城遺址考古發掘現場舉辦「走進秦漢新城,感受考古魅力」主題活動,旨在營造保護文化遺產的良好氛圍,動員全社會共同參與、關注和保護文化遺產。

秦漢新城是中國歷史文明遺址的寶庫,文化遺產資源豐富,源遠流長。

無論是有2000多年歷史的秦咸陽城遺址,還是被譽為「東方金字塔群」的西漢帝陵遺址群,無一不承載著世界東方文明的根脈,映射著中華文明的源泉,是秦漢新城最為獨特的歷史人文符號,也是新城大力守護和弘揚的珍貴財富。

王小蒙說,秦咸陽城是大一統中國的第一座都城,其考古工作已經歷時近60年。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在此派駐秦咸陽城考古隊,並設立窯店、長興村兩個考古工作站。

在秦漢新城轄區這樣的文化遺產聚集地,應最大限度地通過特色活動帶動將文化遺產理念傳承下去,實現文化遺產與公眾共享美好生活。

未來,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將以考古發掘現場作為宣傳陣地,為文化遺產宣傳、保護、傳承擔負更多責任。

許衛紅介紹了近年來秦咸陽城遺址考古成果,對秦咸陽城遺址上發掘的關於宮殿建築、官署手工作坊、帝國府庫、民營手工作坊、秦宮王陵、中小型秦墓等信息作了詳細介紹。

她表示,秦咸陽城作為中國古代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都城,在中國城市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她承載的各類信息,具有深厚的科學與文化內涵,同時也是極具特色的環境景觀和旅遊資源。

隨後,秦漢新城對文物保護做出突出貢獻的2名群眾代表進行表彰,頒發「文物保護先進個人」榮譽證書。

10名文博愛好者獲贈新城歷時兩年編撰的《秦漢歷史文化遺存概覽》一書。

最後,全體活動人員參觀秦漢新城近年考古成果展和考古基地,並親身體驗秦咸陽城遺址考古,跟著專家體驗現場清理和文物清洗工作,感受考古魅力。

體驗過程中,來自秦漢新城的一名學生代表小林發了一條這樣的朋友圈:「來秦漢新城,薰陶心靈,體味現代人生;在遺址現場,感悟文化精髓。

文化遺產,影響世界。

」他表示,作為一名學生,考古體驗能將歷史書上學到的內容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受益匪淺。

據介紹,秦漢新城自2011年成立以來,堅持以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擔當,高舉秦漢文化之綱,推動新城從「文物之城」向「文化之城」邁進,全力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秦漢歷史文化集中彰顯區。

從2012年起,秦漢新城先後實施了五陵原綠化暨帝陵生態治理工程,打造了貫通東西的綠色帝陵遺址景觀帶,啟動建設了咸陽博物院、長陵博物館和延陵博物館,與惠普公司共同建設了秦漢新絲路數字文化(創意)基地,通過全球領先的數字化科技手段對秦漢歷史文化資源進行深度挖掘、開發和傳播,以此讓文物「活起來」,在傳承中對文化遺產加以保護利用。

通過本次活動親身體驗和感悟秦漢文化的博大精深,進一步深挖「秦漢文化」,傳承「秦漢文明」,講好「秦漢故事」,讓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成果不斷惠及大眾,服務民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國際古蹟遺址日 考古成果扯眼球

18日上午,主題為「用心靈感悟文化,以行動保護遺產」的國際古蹟遺址日活動在樂山大佛景區舉行,豐富的照片和詳實的資料吸引了許多遊客和市民前來觀看。 「快看,1899年的樂山大佛頭頂上長滿了草。」「...

陝西省文物局調研鳳翔雍山血池秦漢祭祀遺址

12月14日,省文物局局長趙榮、副局長羅文利、副巡視員呼林貴以及局機關相關處室成員,專程前往鳳翔縣柳林鎮,考察正在發掘中的鳳翔雍山血池秦漢祭祀遺址。 趙榮一行首先考察了血池遺址的祭祀坑發掘區,隨...

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守護一座文物之城

本報記者 王睿 劉曌瓊巍巍秦漢,源遠流長。歷史賦予西咸新區秦漢新城極為豐富的文化遺產,302平方公里的區域範圍內,104平方公里屬於遺址保護區,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上不折不扣的文物之城。作為國家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