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北京金名片——2017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北京市主會場活動6月10日舉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化遺產是傳承一個國家歷史文化,維繫民族精神的不可再生的珍貴資源。

保護文化遺產、保持民族文化的傳承,是增進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一、社會和諧的重要文化基礎,更是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和創造性、促進人類共同發展的前提。

習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是一張金名片,傳承保護好這份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是首都的職責。

我國於2005年決定將每年6月的第2個星期六設立為「文化遺產日」,從2017起,「文化遺產日」正式更名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在我國首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來臨之際,由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政府主辦,北京市文物局宣傳教育中心、通州區文化委員會、通州區園林綠化局、北京市徒步運動協會、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和圓明園管理處承辦,北京市各區文化委員會協辦的2017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北京市系列主題活動於6月10日正式拉開帷幕。

主會場活動全面體現「擦亮北京金名片」

6月10日上午8:00,2017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北京市主會場活動在有著一河兩岸六園十八景的大運河森林公園隆重舉行。

主會場活動以「擦亮北京金名片」為主題,旨在展示北京地區的優秀文化遺產和近年來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取得的成果,宣傳文化遺產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彰顯文化遺產的無限魅力。

相關領導、文保志願者、徒步愛好者、學生及新聞媒體等社會各界人員參加了主會場活動。

在千年延綿不息的運河古道上,仿佛能感受到當年的運河之上,白帆蔽日,船歌嘹亮,游舫如織的繁榮盛景。

由非遺表演者帶來的一曲激昂豪邁的運河號子拉開了活動的序幕,活動正式吹響號角。

市領導王寧在講話中指出,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歷史文化名城和文物保護工作。

北京的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快速發展,取得了斐然的成績。

北京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長城資源調查和大運河調查全面完成,不可移動文物家底基本摸清。

文物修繕及名城保護工作有序推進,文物開放單位和博物館的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有效提升。

文化遺產保護成果進一步惠及民眾,全社會參與文化遺產保護意識進一步增強。

「擦亮」文物、「擦亮」歷史文化遺產就是擦亮了北京金名片。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副所長郭京寧對進行北京市2017年上半年考古工作成果進行了階段性發布。

近年來,配合北京城市副中心,延慶世園會和順義、豐臺等區的建設項目,在文物保護和考古挖掘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績。

截止5月30日,今年北京市配合各類基本建設工程共完成考古勘探項目54項,勘探面積約660萬平方米。

完成考古發掘項目20餘項,發掘面積約16000平方米。

發掘和保護各時期古代墓葬1300餘座、窯址35座、房址10餘處。

出土文物共計3000餘件(套)。

尤其是為配合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設,依據有關規定,由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工程建設辦公室責成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對通州區潞城鎮的胡各莊村、後北營村、古城村等地區展開的考古調查、勘探與發掘工作,工作成果顯著,取得了一系列考古新發現。

其中,北京通州漢代路縣故城遺址在今年4月份成功入選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由4位文保志願者及20位來自通州永順鎮龍旺莊小學五二班(大運河志願保護班)的同學們為觀眾帶來了一首動情的詩朗誦《文物保護 志願先行》,為主會場活動增加了新鮮元素。

「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本詩描述了社會力量與文物部門攜手搭建起傳承歷史文脈,守護文化遺產平台的故事,為觀眾呈現出了首都北京的厚重與深情。

主會場活動的最後一個環節為秉承著「徒步+遺產」概念的「擦亮北京金名片,走進文物看北京——2017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徒步大會活動」。

徒步是當今世界參與人數最多的全民健身運動,目前,北京市經常參與徒步運動的人口數量已經達260餘萬,覆蓋面非常之廣泛。

本次參與徒步活動是來自北京市徒步運動協會通州分會的成員。

此次徒步路線全程約6公里,由漕運碼頭出發,行至銀楓秋實認證點後折返。

參與者將在徒步健身的同時,感受到文物古蹟的滋養心靈的文化魅力,切身體會到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要意義。

兩個考古分會場活動揭開考古神秘面紗

本次活動設立了兩個分會場,分別為圓明園公眾考古分會場及西漢路縣故城遺址分會場。

主會場活動將與兩個考古分會場分別進行大螢幕連線,實現三個會場聯動。

在圓明園公眾考古分會場,如園遺址考古發掘工地向公眾開放,考古工作者在現場為公眾講述考古背後的故事。

如園在乾隆三十二年(1767)基本建成,是乾隆第三次下江南遊覽江寧(南京)瞻園即明代中山王徐達西花園後仿建。

通過考古發掘,我們了解到,如園是近幾年考古發掘中保存最好的遺址,也是近幾年發掘的首座仿江南園林遺址,遺址處處顯示江南園林意境。

本次考古發掘基本揭露出如園遺址的整體布局,對其研究、保護、展示和利用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圓明園考古展」配合分會場活動,近百件圓明園遺址考古發掘出土文物首次亮相,不乏皇家玉器銅器精品,向觀眾展示圓明園昔日的輝煌。

在西漢路縣故城遺址分會場,剛剛入選了2016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路縣故城考古工地開放接待,考古領隊在現場進行講解。

此外,「副中心考古成果圖片展」將配合分會場活動,展示一年以來副中心建設匯總的考古發現。

各區系列活動凸顯文化遺產豐厚內涵

6月10日當天,不止主會場活動精彩迭出,各區都舉辦了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動。

東城區同步舉辦了心手相傳 創新發展——東城區2017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朝陽區同步舉辦了文蘊朝陽之2017年朝陽區「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題活動及花會展演、廟區展廳參觀、琴書、傳統文化進校園成果展演、非遺手工藝品義賣、非遺手工體驗、師生作品展等活動;海淀區同步舉辦了「點亮大運文化遺產」活動啟動儀式及點亮文化遺產遺址繪畫大賽,文化遺產全景也將上線;豐臺區同步舉辦了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宣傳活動,部分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免費向市民開放;石景山區舉辦了石景山區非遺文化成果及天津、河北部分非遺文化成果展覽、展示,「京津冀」非遺專場演出;門頭溝區利用20餘幅展架展板,近200張照片製作展板全面展示門頭溝區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以來的文物資源;房山區設置了諮詢台,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進行現場展示,「房山區文化遺產保護成果攝影展」也於當日啟動啟動;順義區同步推出了焦莊戶地道戰遺址紀念館主會場活動及,以各基層文化單位,如影劇院、圖書館、等的分會場活動;大興區當天推出了全區非遺成果展、非遺展演、文物保護法規宣傳、古森林藝術展等相關活動;昌平區同步開展了系列宣傳活動,面向公眾發放宣傳材料展示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平谷區展出了文化遺產與「一帶一路 」、平谷區「歷史遺址」導覽、平谷區文物修繕工程成果等內容 ,並與現場向公眾發放《平谷史話》等宣傳材料;懷柔區同步推出了「助推懷柔遺產保護」——2017年首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宣傳活動,現場多項非遺項目展演備受公眾青睞;密雲區舉辦了 「密雲非遺如此絢麗多嬌」展演及「非遺製作技藝展示 傳統文化保護傳承」等活動;延慶區同步開展了 「愛我中華,保護長城」簽名儀式、長城小知識有獎問答等參與度高的活動;十三陵特區當天推出了一系列網絡視頻專題直播,在十三陵景區內開展了「關愛遺產 為愛行走」公益徒步活動,還將通過中國風景名勝區協會網站免費向遊客提供長陵500張免票……具體情況請參見附表。

繼承優秀傳統文化,是加速國家創新發展、提高民族凝聚力、增強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條件。

文化遺產是優秀傳統文化最實在、最具體、最直接、最真實的體現。

「經過新中國60多年的建設,北京已經成為一個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這是中華文明的一張金名片,傳承保護好這份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是首都的職責。

我們期待文物的歷史文化光芒能更好地照進當代、傳承未來,書寫現代文明與文化遺產相融共生的嶄新篇章,為民族復興夢想注入強大精神力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踐行公眾考古 回饋社會大眾

內容摘要:在第十個文化遺產日到來之際,為積極踐行公眾考古,使考古成果惠及社會大眾,結合「保護成果,全面共享」的主題,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羅家沖遺址考古發掘現場舉辦了一次以「走進考古,文明探秘」...

文字實錄

開場節目:《運河號子》 主持人(於平):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大家早上好。一曲激昂豪邁的《運河號子》拉開了2017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北京主會場開幕式。2016年9月國務院正式發布,自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