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池」密檔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出土的男性「玉人」

祭祀坑出土的弓弩

由壇、壝、場構成的「壇場」

新聞提示 3月9日,「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揭曉,我省鳳翔雍山血池秦漢祭祀遺址考古項目獲得179票,位居第一。

國內考古界重量級專家給出了這樣「低調奢華」的評價:雍山血池秦漢祭祀遺址是迄今為止考古發現時代最早、規模最大、遺存性質最明確、持續時間最長的「皇家祭祀台」;對血池遺址考古發掘,不僅是對正史記載中在雍地開展的一系列國家祭祀行為的印證,也是從東周諸侯國到秦漢大一統國家祭祀活動最重要的物質載體和實物體現。

一個血池、一座祭壇、整齊的青銅箭鏃、完整如初的玉人俑、散落的古物、難解的疑問......位於鳳翔縣柳林鎮半坡鋪血池村以東至溝南村之間的山樑與山前台地上的這片遺蹟上,到底隱藏著怎樣的謎團?

不忘初心數十年苦苦尋「畤」

雍城遺址是春秋至戰國中期的秦國都城遺址,位於鳳翔縣。

20世紀50年代以後,陝西省考古研究所對雍城進行了多次勘察和發掘。

在幾代考古人努力下,雍城遺址逐漸向世人揭開了神秘的面紗,尤其是上世紀七十到八十年代,在著名考古學家韓偉的主持下發掘出的秦公一號大墓,更是讓世界震驚。

隨著發掘工作的深入,考古人在雍城遺址區內探明了面積寬廣的陵園區和生活區,奠定了大雍城的格局,但考古人始終有個遺憾,就是沒有發現祭祀的場所。

「雍地的祭祀傳統可以追溯到黃帝時期,一直到西周晚期在此還有郊祭活動舉行。

」3月14日,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秦漢研究室主任、研究員田亞岐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說,春秋戰國時期,秦國在其都城——雍城郊外先後建立了包括鄜畤、密畤、吳陽上畤、吳陽下畤的雍四畤祭祀系統,使雍地不但成為當時的政治、經濟、軍事中心,而且成為國家最高等級的祭祀聖地。

西漢早期,為了修養生息,仍繼續沿用早先秦人設在雍地的舊制和畤祭的基礎設施,並且在原先秦雍四畤的基礎上增設了西漢時期的北畤,以郊祀雍畤作為王朝最高祭禮,形成完整的雍五畤祭祀五帝系統。

雍畤文化遺存作為秦漢時期的國家最高等級祭祀典禮的產物,是中華禮制文化的組成部分,史書上雖然有祭祀的記載,但「畤」的位置究竟在哪裡?幾十年來,考古工作者始終沒有找尋到。

「1985年前後,當時負責雍城考古的韓偉按照文獻記載並結合實地考察,認為這個祭祀場所應該在雍城遺址的郊外。

我那會剛從學校畢業來到考古隊工作,跟著韓偉把雍城遺址附近的山頭都跑遍了。

」田亞岐說,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在柳林鎮北側的一個小山頭上發現了一個圜丘狀的夯土台,結合地理位置、環境地貌,以及文獻中的記載,它完全符合秦漢時期置「畤」的條件,然而因為沒有相關的證據支撐,這個推測始終只是個推測。

石破天驚「皇家祭天台」現身

從去年4月開始,由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國國家博物館、鳳翔縣文物旅遊局、寶雞市考古研究所和鳳翔縣博物館聯合組隊,對鳳翔雍山血池秦漢祭祀遺址展開了考古發掘。

截止到去年11月,除了完成2000平方米年度發掘任務,還對這處總面積達470萬平方米的大型遺址進行了詳盡的考古調查。

目前共確認相關遺蹟包括各類建築、場地、道路、祭祀坑等3200餘處。

隨著考古發掘的不斷深入,在對山樑高處的古遺蹟調查中,考古人員發現不少夯土基址和戰國至西漢早中期的板瓦、筒瓦、瓦當等建築材料,從其規模上仍然可區分出從大型宮殿到一般小型建築之大小不同等制,這與文獻所記雍畤應該有能夠提供皇帝親往主祭的「齋宮」、祠官常駐的管理與祭具存放場所的建築群落的背景相吻合。

考古專家們根據此次考古發掘出土的器物初步研究判斷,血池遺址可能為西漢初期漢高祖劉邦在雍城郊外原隸屬秦畤基礎上設立的國家最高等級,專門用於祭祀天地及黑帝的固定場所——北畤。

石破天驚!去年11月15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長、著名考古學家劉慶柱前往雍山血池遺址考察。

他認為血池遺址作為秦漢時期國家專門設在雍城郊外的固定祭祀場所,是迄今為止考古所發現時代最早、規模最大、遺存性質最明確、持續時間最長的「皇家祭天台」。

血池祭祀謎團有望解開

自古以來,古人認為祭祀是除軍事之外的另一件大事,即「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由於雍州地勢高,被古人認為是神明聚居處,在雍地進行祭祀,離神靈最近,也最容易溝通對話。

」田亞岐說,在血池遺址發現數量最多的遺蹟是分布較為密集的三類3000餘個祭祀坑。

其中第一類是「車馬」祭祀坑。

儘管這類坑坑體較大,但坑內的「車馬」及其出土器物卻製作精巧且形體很小,其「木偶」性的明器(專門祭祀鬼神的禮器)化特徵突出,顯然在當時應該專門有一個行業或者一群人在從事這類禮器的製造。

從「車馬」祭祀坑展現出的不同形制分析,這應與文獻記載歷代牲肉埋葬坑。

部分祭祀坑雖經晚代盜擾,但出土器物仍然十分豐富,最新統計顯示已在各類祭祀坑中出土的玉人、玉璜、玉琮、玉璧、蓋弓帽、車軎、車轙、馬銜、馬鑣、銅環、銅泡、銅管、弩機、銅鏃等玉器、青銅車馬器以及小型木車馬等器物2109件(組),均為用於祭祀之物。

第三類是極少數的「空坑」。

這些「空坑」會不會與史書記載中的「血祭」有關呢?考古專家們已在現場採集了「空坑」內的土樣標本,同時通過對其它出土文物的器表檢測,以檢驗是否有文獻所記「血祭」和用火「燔燒」的痕跡。

而經田亞岐考證,遺址所在的血池村為古地名,他認為村名或許與當時祭祀

考古解密一直在路上

血池村秦漢遺址的發現,無疑為雍畤文化遺存的研究開啟了新的篇章。

雍山是華夏九州之一雍州的發源地。

據《史書·封禪書》載:「黃帝郊雍上帝,宿三月」。

由於雍父居雍,軒轅黃帝曾在此地郊祭天帝。

黃帝因郊祀雍畤,與古雍州有著不解之緣。

而夏禹將天下分為九州,把西北廣大地區命名為雍州。

到了秦代,秦人繼承周人的祭祀傳統,創新出「畤」祭祀方式,先後建立了包括鄜畤、密畤、吳陽上畤、吳陽下畤的雍四畤祭祀系統。

漢承秦制,兩漢基本沿襲秦朝的祭祀制度。

祭畤這一國祭形式從春秋初期到西漢末期前後延續長達700多年,其規模之大、影響之廣在秦漢史上絕無僅有。

因而雍原曾被稱作三畤原、五畤原,雍地成為當時祭畤文化中心。

田亞岐表示,儘管在《史記·秦本紀》和《漢書·郊祀志》等古文獻中有大量的記載,但是以往一直沒有發現「畤」的實物蹤跡,這次對雍山血池遺址的考古發掘,是關於「畤」遺存完整功能結構的首次發現,它以實際文化遺存印證了雍城這座從秦國遷都之後,歷經秦代至西漢武帝時期,它仍繼續作為秦皇漢武時期「聖都」,以舉行國家最高祭天禮儀活動之功能區的存在,填補了既往整個雍城遺址唯缺郊外以畤祭天遺存的空白。

考古證實,雍山血池秦漢祭祀遺址就是史料記載漢高祖劉邦所置的北畤,是一處漢代時期皇家國祭的場所。

那麼,秦時期的雍地四畤所在的位置到底在哪裡?期待隨著考古工作的不斷深入,能夠早日揭開困擾多年的謎團。

本報記者趙爭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鳳翔現秦漢「皇家祭天台」

使用長達700多年,「秦皇漢武」都曾在這裡祭祀出土1900餘件(組)玉人、玉璜、小型偶車馬等用於祭祀的文物華商報訊(記者鮑吉)大山之下,小山之上,封土建壇。近日,鳳翔縣城南一處秦漢遺址的發掘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