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譯經|天龍八部的因緣(舍利弗問經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八部鬼神篇

舍利弗復白佛言。

世尊。

八部鬼神。

以何因緣生於惡道。

而常聞正法。

佛言。

以二種業。

一以惡故生於惡道。

二以善故多受快樂。

舍利弗問:世尊,八部鬼神是因為什麼因緣生在惡道,但又可以常聞正法?

佛陀說:因為兩種業。

惡業故生在惡道,善業故多受快樂。

又問。

善惡二異可得同耶。

佛言。

亦可得耳。

是以八部鬼神。

皆曰人非人也。

天神者。

其之先身。

以車輿舍宅飲食。

供養三寶父母賢勝之人。

猶懷慳儉諂嫉妒者故。

受天神身。

如普光凈勝天神等。

虛空龍神者。

修建德本。

廣行檀波羅蜜。

不依正念。

急性好嗔故。

受人非人身。

如摩尼光龍王等。

夜叉神者。

好大布施。

或先損害。

後加饒益。

隨功勝負。

故在天上空中地下。

乾闥婆者。

前生亦少嗔恚。

常好布施。

以青蓮自嚴。

作眾伎樂。

今為此神。

常為諸天奏諸伎樂。

阿修羅神者。

志強。

不隨善友所作凈福。

好逐幻偽之人。

作諸邪福。

傍於邪師。

甚好布施。

又樂觀他斗訟。

故受今身。

迦婁羅神者。

先修大舍。

常有高心。

以倰於物故受今身。

緊那羅神者。

昔好勸人發菩提心。

未正其志逐諸邪行。

故得今身。

摩睺羅伽神者。

布施護法性好嗔恚。

故受今身。

舍利弗接著問道:善惡相異,怎麼會同時具備?

佛陀說:可以的。

八部鬼神,又叫人非人,似人又不是人。

我現在為你說他們各自的因緣。

[天神]前生將車子、房子和飲食全部供養給佛法僧、父母以及十分賢德的人,但心裡還懷著吝嗇、諂媚、嫉妒,比如普光凈勝天神等。

[虛空龍神]前生為人時,特別注重守持根本道德,喜歡布施,但並沒有正確的知見,脾氣急躁易怒,如摩尼光龍王等;

[夜叉神]為人時經常行大布施,但往往損害他人利益在先,後面再進行補救。

隨他們這種善惡功德的多寡,有生在天上、空中、地下之分;

[乾闥婆]前生為人平和,樂善好施,但仍有嗔恨心,常常以色蓮花的物品和紋飾莊嚴自己,熱愛音樂,再生為樂神,為諸天演奏音樂。

[阿修羅神]前生個性剛強無比,不隨善知識修清靜福報,反而追逐虛偽、裝神弄鬼的人,跟隨邪師,作諸多邪福;喜歡布施,但又喜歡看他們人身體和口頭上的爭論。

所以轉生為阿修羅。

[迦婁羅神]前生為人時,修慈悲喜舍中的大舍心,以為有所得,驕傲無比,常常恃強凌弱,瞧不起別人,故轉生為金翅鳥。

[緊那羅神]常常勸別人發菩提心,自己卻不能如實修行,做邪惡事。

故轉生為歌神。

[摩睺羅伽神]為人時好布施,極力護法,但嗔心太重。

故轉生為大蟒神。

人非人等。

皆由依附邪師行諂惡道。

以邪亂正俱謂是道。

以自建立。

夫出世道者。

不雜魔邪諂悅之語。

諂悅之語非出生死。

是入惡道。

諂悅邪人所可言說。

大觀似道細則睒鑠。

當依正法及行正法者。

當得佛法僧力解脫無為。


若依相似法。

依行邪導師。

系縛生死永淪惡趣。

是無知人非求出世。

入邪見網。

邪導師者。

雖讀眾經。

以邪事業矯制邪科。

出邪諂法誑惑凡人。

以求敬仰。

佛陀繼續說道:八部鬼神,都是因為跟隨邪師學習外道,心行不正,反而以為是真正的道理,廣招門徒,執著而無明,所以受鬼神身。

殊不知真正的出世之道,是不摻雜任何虛妄歪曲的言辭的,虛妄歪曲的言辭,不能究竟生死。

應當依靠佛陀、佛法、僧眾的力量,得到解脫。

如果是學習似是而非的佛法,或乾脆依附邪師,將被生死束縛,在惡趣里永遠沉淪下去。

無知之人,只在世間法上爭論不休,不求出世解脫之道,滿腦子都是不正不明的見解。

那些邪師雖然也遍覽經律論,但只求表面解,增長自己的邪知邪見,為了名利或一些不正的目的,欺誑凡夫俗子而已。

非人所知。

說雲我知。

非人所得。

說雲我得。

或人難曰。

那知那得。

答曰。

空界天神幽中知識。

密以語我。

或雲。

某年某月有利有害。

逆相開示應防應救。

此滅彼興我得汝失。

如是欺誑薄俗之人。

不能深思德本。


隨逐邪末失其正見。

興造邪業生顧錢帛。

死入惡道。

拔舌吞銅百千萬歲。

後作畜生亦無量歲。

復生為鬼。

或在山林曠野河海舍宅。

益懷諂誑無有休息。

或迷謗行人使失道徑。

或示語邪巫言。

先亡形服恐動百端。

甚可惡賤求人飲食。

無有終極。

值我弟子心懷正直不失正念者。

聞即呵叱終敢復為。

若我弟子。

心懷怯弱易失心者。

從其求免踰得其便。

千端萬緒求索無厭。

如是之人無丈夫相。

為邪所動。

死墮惡趣。

甚可悲念。

別人不知道的,他們說知道;別人不能獲得的,他們說能獲得。

如果別人責問:你是怎麼知道的?他們就回答說是天神幽冥界中的善知識,用密語告訴我們的。

又或者,到處說某年某月有禍事,有好事,應該怎麼預防對應;哪裡會有什麼滅掉,哪裡會有什麼興起,你會得到什麼,你會失去什麼等等。

邪師們就是用這些方式,去欺騙凡夫俗子,而不去做應該做的事,為善去惡,思考道德根本。

跟隨追逐邪知識而失去正見,造作惡業,追名逐利的人,死後將墮入惡道中,於地獄中被拔除舌頭,灌銅汁,受千百萬年的大苦。

然後再無量歲中為畜生,然後為餓鬼,遊蕩在山林曠野,河水及海邊,空屋之中,心裡的惡念越來越增長,如果正好碰到有道心的人,他們會在暗處迷惑他們的心智。

或者隱藏起來,用巫術般的惡言嚇唬人,做這些事只為了索取食物,實在可惡下賤。

我弟子心懷正直不失正念的人,遇到這種情況大聲呵斥,仍不能讓他們停止作惡;如果是我弟子,心裡怯懦害怕,按照他說的要求做,他就會用各種方法索求無度。

這類弟子沒有大丈夫的樣子,容易被邪物邪念所動,死後墮入惡道中,十分可悲。

舍利弗復白佛言。

八部鬼神。

依空為空神。

依地為地神耶。

佛言別有地神。

如凈華光等。

過去世時好修布施。

多嗔難滿嗜酒喜歌舞。

故作此神。

著純白之衣。

潔凈無垢。

舍利弗又問佛陀:八部鬼神,是否在空中住的,就是空神,依地而住,就是地神?

佛陀說:另外還有地神,比如凈華光神等,過去世常修布施,但嗔心太多,喜歡飲酒作樂,唱歌跳舞,所以轉世為地神,他們穿純白的衣服,潔凈得沒有一絲污垢。

羅漢住世篇

舍利弗。

復白佛言。

云何如來。

告天帝釋及四天大王雲我不久滅度。

汝等各於方土護持我法。

我去世後。

摩訶迦葉、賓頭盧、君徒般嘆、羅睺羅。

四大比丘住不泥洹。

流通我法。

佛言。

但像教之時信根微薄。

雖發信心不能堅固。

不能感致諸佛弟子。

雖專到累年。

不如佛在世時一念之善。

其極慊至無復二向。

汝為證信。

隨事厚薄為現佛像僧像。

若空中言。

若作光明。

乃至夢想。

令其堅固。

彌勒下生聽汝泥洹。

舍利弗問道:世尊,你為何告知天帝釋和四大天王說「我不久後要滅度,你們要在各方護持正法,我舍世間後,摩訶迦葉、賓頭盧、君徒般嘆、羅睺羅四大羅漢不得涅槃,留在世上讓佛法能流通起來。

佛陀回答說:像法時代,人們信根微薄,即便是對正法能起信心,也不堅固,不能感召諸佛及得道的佛弟子,雖然他們常年修行,但還不如佛住世的時候,弟子們的一念之善。

因此我讓十大比丘住世,當像法時代的修行人在專念之時,根據他們悟的程度,顯現佛像和僧像,或在空中出聲,或顯現光明,或在夢中示現,讓修行人能堅固信心。

當彌勒菩薩下生為佛時,四大羅漢再入涅槃。

分若戒相篇

舍利弗復白佛言。

如來現世二十年前。

度諸弟子無有常施隨有便施。

自二十年後。

施多定物。

是義云何。

佛言。

有長者子。

名曰分若多羅。

宿有善根。

生婆羅門家。

樂欲舍家修無上道,隨大目犍連。

於巴連弗邑天王精舍。

求受具戒。

目連語云。

汝可七日七夜悔汝先罪皆使清凈。

無諸妨障者。

我當為汝從僧中乞。

分若多羅言。

云何得知妨障已滅。

云何得知我受得戒。

仰願諸佛。

加我威神。

令我罪滅得見得戒之相。

佛言。

汝但勤誠。

誠至自見。

分若白佛。

謹奉尊教。

懇惻日夜到第五夕。

於其室中雨種種物。

若巾若帕若拂若帚若刀若斧若錐若鏟次第分別墮其目前。

分若多羅。

生歡喜心。

生得果心。

滿七日已。

具白目連。

目連問我。

我語之曰。

是離塵相拂割之物也。

當以嚫師。

師其緣也。

夫受戒者。

隨其力辦可以為施。

不限於此不必備此。

舍利弗問道:世尊住世二十年前,規定弟子們像布施供養什麼,就布施供養什麼,為什麼二十年後,要布施供養規定的物品?

佛陀說道:有位長者的兒子,名叫分若多羅,過去世種下善根,雖生在婆羅門家,卻一心想要離家修正道。

後跟隨目犍連學習,在巴連弗邑天王精舍,祈請目犍連為他授戒。

目犍連說:「你要先懺悔過去的罪業七天七夜,使身心清凈,沒有妨礙,我才准許你出家。

」分若多羅問:「怎麼得知罪業已盡,妨礙已滅,怎麼得知我能授戒?看樣子我只能希望諸佛加持,讓我儘快滅罪,可以見到得戒之相。

」諸佛告訴他:「只要時時保持誠心,自然得見。

」分若多羅說道:「我一定謹記並遵守教導。

於是他日夜不停地懺悔,到第五日,在他的住室中,天降許多物品:汗巾,手帕、拂塵、掃帚、刀、斧、錐、鏟依次落在他面前。

分若多羅生大歡喜心和得果之心。

滿七天以後,他向目犍連報告此事,目犍連來問我因由,我告訴他說,那些都是世間勞動之物,說明分若多羅已經脫離了它們,超凡入聖。

他應該要報答你這個老師,因為你們的師徒之緣,他才得以受戒。

隨他的能力去供養你,不需要限制規定他供養什麼。

時食非時篇

舍利弗復白佛言。

世尊。

有諸檀越。

造僧伽藍厚置資給供。

來世僧有似出家僧。

非時就典食僧。

索食而食。

與者食者得何等罪。

其本檀越得何等福。

佛言。

非時食者。

是破戒人。

是犯盜人。

非時與者。

亦破戒人。

亦犯盜人。

盜檀越物是不與取。

非施主意施主無福。

以失物故。

猶有發心置立之善。

舍利弗問道:世尊,有一些施主,造廟蓋寺,供養足夠的生活用品等。

將來的僧眾,看起來是出家了,但在戒律不允許的時間,像掌管食物的僧人索要食物來吃,那索食之人,和給食之人會有什麼罪報?供養的施主又能有什麼福報呢?

佛陀說,在不恰當的時間內進食,是破戒的行為,犯了盜竊罪;在不恰當給予僧人食物,也是破戒的行為,也同樣犯了盜竊罪。

等於偷了施主的東西,不是施主本意,所以施主沒有從中得到福報。

但因為有供養之心,所以種了善根。

舍利弗言。

時受時食。

食不盡者非時復食。

或有時受至非時食。

復得福不。

佛言。

時食凈者。

是即福田。

是即出家是即僧伽。

是即天人良友。

是即天人導師。

其不凈者。

猶為破戒。

是大劫盜。

是即餓鬼。

為罪窟宅。

非時索者。

以時非時非時輒與。

是典食者。

是名退道。

是名惡魔。

是名三惡道。

是名破器。

是癩病人。

壞善果故。

偷乞自活。

是故諸婆羅門。

不非時食。

外道梵志亦不邪食況我弟子知法行法。

而當爾耶。

凡如此者非我弟子。

是盜我法利。

著無法人。

盜名盜食。

非法之人。

盜與盜受。

一團一撮片鹽片酢。

死墮燋腸地獄。

吞熱鐵丸。

從地獄出生豬狗中。

食諸不凈。

又生惡鳥。

人怪其聲。

後生餓鬼。

還伽藍中處。

都圊內啖食糞穢。

並百千萬歲。

更生人中貧窮下賤。

人所棄惡。

所可言說人不信用。

不如盜一人物其罪尚輕。

割奪多人故。

良福田故斷絕出世道故。

舍利弗問道:時食(也就是持午)的人,在當時沒有吃完,過了規定的時間再吃,有福報嗎?

佛陀說:日中一食,並吃得乾乾淨淨的人,才是福田,才是出家人,才是僧眾,才是天人的的良師益友。

吃不乾淨,也等於是破戒,等於是盜劫,等於是餓鬼做的事,是罪惡的根源。

過午還索要食物,掌管食物的人還會給予,這都叫退卻道心,叫惡魔行,是三惡道的人做的事,是裝不滿水的破器皿,是有癩病的人,因為壞了善果,才偷盜食物來活命。

正因為如此,連婆羅門都會過午不食,其他外道也不作邪食(說的是四種邪命:1、下口食 種植田園,和合湯藥,2、仰口食 仰觀星宿,日月風雨雷電霹靂之術數,3、方口食 曲媚豪勢,通使四方,巧言多求,4、維口食 學種種之咒術,卜算吉凶,以求衣食,而自活命)。

何況我的弟子們,都知道其中的道理,還要破戒,只能說他不是我的弟子,是偷我佛法利益的人,是眼中無有正法的人,是用佛法來獲得聲名和食物的人。

偷盜者和受盜者,即便是盜一粒鹽一滴粗,死後也會墮入燋腸地獄,吞熾熱的鐵丸;從地獄受罪以後,再往生為豬狗,吃不乾淨的東西;又生為惡鳥,叫聲令人恐懼;又生為餓鬼,住在僧舍的廁所里,吃糞便為食。

前前後後一共要經歷千百萬年。

後生在貧窮的人家,遭他人嫌惡,說任何話別人都不相信。

盜竊一個人的東西,罪報還輕些;盜竊十方的供養,要受到無量的罪報。

佛親出家篇

舍利弗復白佛言。

如來宗親多有出家。

為自發心。

為佛神力耶。

佛言。

諸釋憍慢著樂。

何能願樂。

特是父王宣勒。

宗室生二子者。

一人隨我。

阿那律久積善根深樂正法。

攜率釋子跋提難提金毗羅難陀跋難陀阿難陀提婆達多優波離。

澡浴清凈來至我所。

欲求出家。

時有上座名毗羅茶。

別度阿難阿難陀。

次一上座名婆修羅。

別度提婆達多跋難陀。

唯阿難修不忘禪。

宿習總持。

於少時中得佛覺三昧。

積百萬川水。

攬以為雨。

雨水奔流入於大海。

阿難手從海中取以分別色味。

不雜。

還置本源。

無有漏失。

舍利弗問佛道:世尊,您的宗親多有出家,是他們自己發心,還是佛陀的神力幫助?

佛陀說道:我的宗親都是王族,高傲輕慢,耽於娛樂,怎麼會自己願意出家呢。

是因為我的父王下令,宗室中凡是有兩個兒子的,就讓其中一個跟隨我出家。

阿那律在過去世積累了不少善根,喜愛正法,就帶著釋迦子弟:跋提、難提金毗羅、難陀跋難陀、阿難陀、提婆達多、優波離,沐浴乾淨來到我住的地方,祈請出家。

那時毗羅茶上座為阿難和阿難陀剃度;婆修羅上座為提婆達多和跋難陀剃度。

只有阿難修過不忘禪,從過去世一直保持到現在。

所以很快就得到佛覺三昧。

即便是把百萬河流的雨水,匯成雨水,落到大海里。

阿難從海水中取一點一滴分別其中的色味,又能原原本本地將這滴水,還到它本來的河流中,不會有任何漏失。

文殊師利。

白佛言。

世尊。

舍利弗者。

如來常言。

其於聲聞中智慧第一。

不謂小心能問要義。

佛言。

其久種明悟。

發揚我法。

以諸慧利利眾生故。

這時,文殊師利菩薩對佛陀說:世尊,您常說舍利弗在聲聞中智慧第一,他能問這麼多佛法要義,不像是小乘的根性。

佛陀說道:他早就悟道了,是為了弘揚佛法,解眾生迷疑才問。

親恩師恩篇

云何如來。

說父母恩大不可不報。

又言。

師僧之恩不可稱量其誰為最。

佛言。

夫在家者。

孝事父母在於膝下。

莫以報生長與之等。

以生育恩深故言大也。

若從師學開發知見。

次恩大也。

夫出家者。

舍其父母生死之家。

入法門中受微妙法。

師之力也。

生長法身。

出功德財。

養智慧命。

功莫大也。

追其所生乃次之耳。

舍利弗繼續問道:世尊如來,您說父母恩重如山,不可不報,又說師僧之恩也不可稱量。

那它們之間,誰為第一?

佛陀回答說:在家之人,孝順父母,承歡膝下,也不足以報答生養之恩。

因為生養之恩太深厚,所以說大。

而跟隨善知識學習,開發知見,師恩就要排在第二位。

如果是出家之人,舍父母家庭和生死,在正法中學習微妙的出世間法,這是老師的作用。

脫離肉身的束縛,讓法身得以生長,顯現功德資財,成就智慧得解脫,老師的功勞可以說沒有比他大的了。

那相比之下,生育之恩,就在其次。

又言。

當何名斯經。

佛言。

當名菩薩問喻。

以廣大故。

又名舍利弗問。

爾時四眾聞說是已。

五十新學比丘。

信根成立法眼清凈。

舊德天人八部等。

皆大歡喜。

作禮而去。

舍利弗最後問道:世尊,應當怎麼命名此經。

佛陀說:應當名為菩薩問喻經,因為所說內容廣大龐雜,也可以名為舍利弗問經。

那時的四眾弟子和五十個新學比丘聞佛陀所說法,,信根立刻成熟,得正知見。

千二百大比丘、天人八部眾等,皆大歡喜,作禮而去。

經解

舍利弗問經,梵名S/a^riputra -paripr!ccha^ 。

全一卷。

譯於東晉,譯者佚名。

又作菩薩問喻。

收於大正藏第二十四冊。

屬小乘律部。

乃佛在王舍城音樂樹下,答舍利弗之所問。

計有戒律傳持之次第、戒律諸部之分派、開遮衣缽食酒殺生等事、說偏袒兩肩之作法、八部鬼神聞法之因緣、滅後像法之佛教、分若多羅之受戒施物、凈食不凈食、如來宗親出家之因緣、父母及師恩等。

本經為大眾部所傳,有關小乘諸部之分裂系依據文殊問經、異部宗輪論所說而立論。

[法經錄卷五、開元釋教錄卷三、大藏經南條目錄補正索引]

知會

水平有限,多有錯漏之處。

為了方便現代人的閱讀習慣,或加入諧趣之詞,或略有增刪,所以只能作為參考。

譯經這個欄目的所有打賞,將公開用來印經回向,或作實際公益,或教育事業,或作廣大布施。

火爺的色相·一周譯經

微信號:shixiaohuo1983

故事很長讓我們聊到天亮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佛陀教你怎樣得到最大法益

作者:釋宗立有同學問起要如何才能得到最大的法益,於是在藏經中找出了《善恭敬經》。這部隋代闍那崛多三藏所翻譯的經典告訴我們,怎樣做才能獲得最大的法益。(同學們有興趣的話,可以讀讀原典。)歡迎一起乘...

怎樣做都不會做錯的事情

盂蘭盆:「盂蘭」譯為「倒懸」,比喻墮落於三惡道中的眾生如被倒掛著一樣,極為痛苦;「盆」則是救護之器。「盂蘭盆」即「救倒懸」,意為解救地獄中受苦的惡道眾生。我國最早設盂蘭盆齋是南朝梁武帝時,其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