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做都不會做錯的事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盂蘭盆:「盂蘭」譯為「倒懸」,比喻墮落於三惡道中的眾生如被倒掛著一樣,極為痛苦;「盆」則是救護之器。
「盂蘭盆」即「救倒懸」,意為解救地獄中受苦的惡道眾生。
我國最早設盂蘭盆齋是南朝梁武帝時,其後在民間普遍盛行。
到了唐代,皇家除了每年七月半送盆到各官寺,還常常在宮中設道場舉行盂蘭盆會,鐃吹歌舞,旌幢觸天,規模十分浩大。
至於民間施主也到各個寺院,獻供獻盆及種種供品。
長安城中的寺廟更是裝扮一新,花臘、花瓶、假花果樹等,各競奇妙。
不過到了宋代,這個節日有了變化。
以前是以盆供僧,到了此時,則是以盆施鬼道眾生了。
根據《佛說盂蘭盆經》,農曆七月十五日,是佛歡喜日,僧自恣日,是日修行、供養僧眾,其福百倍。
可超度超拔過去已經往生的七世父母,現世父母身體得安康,去除種種疾病。
行者自身供養聖僧寶培養福報智慧資糧,共修滅障消苦獲得究竟之安樂利益。
根據這部經記載: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目犍連尊者,以天眼通觀見他的母親投生餓鬼道,皮骨相連,日夜受苦,於是手持缽飯給母親食用;然而目犍連的母親因以惡業受報的緣故,飯食還沒入口,就全部變成火炭。
目犍連尊者為拯救母親脫離苦趣,於是向佛陀請示解救的方法。
當時佛陀對目犍連尊者說:「 你不要以為仗你的神通之力,就能救拔你的母親!要知道娑婆世界眾生,一生都是積惡造業,罪根深重。
如你欲想救拔母親,只仗憑你個人神通之力,非依仗大福德因緣之力量,碓實是無法救離她脫出苦報!」
佛教導目犍連:「你應當於七月十五日眾僧自恣日,虔誠廣設種種供物飲食,恭敬奉獻佛僧,承仗三寶威德福力,拔濟母親脫離餓鬼道中饑渴之苦!」
目犍連尊者聽聞佛陀教導之後,依隨佛陀所示的方法,於七月十五日那天,預備種種飲食,盛於盆器之中,恭敬虔誠地奉佛獻僧。
目犍連尊者的母親也在這一天,得脫一劫的餓鬼之苦。
經中佛曰:「其有供養此等自恣僧者,現世父母、六親眷屬,得出三塗之苦應時解脫,衣食自然;若父母現在者,福樂百年;若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入天華光。
」
由於這個因緣,佛陀再次慈悲叮嚀囑咐:『今後凡佛弟子行慈孝時,都可於七月十五日時,佛歡喜日,備辦百味飲食,廣設盂蘭盆供,供養眾僧,這樣做既可為在生父母添福添壽,又可為已逝的父母離開苦海,得到快樂,以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所以在這一天,佛弟子要發願為了生生世世的父母親人離苦得樂,廣行善法:供齋、吃素、放生、廣行善事等等。
這個世界上的父母,永遠不怕孩子添麻煩,但永遠怕給孩子添麻煩。
當父母年富力強時,他們對你百般呵護;當父母年老體弱,再也不能為你傾力付出時,不給子女添麻煩,是他們能夠給予你最後的愛。
央視有個公益短片——《老爸的謊言》。
年老的父親,接到女兒從遠方打來的電話,對女兒連連說:「我啊,吃得飽,睡得香……」「你媽?不在,不在,跳舞去了,我在跟一些老朋友排節目……」 其實,這個時候他的老伴已經生病住院,自己獨自照顧老伴,有時候擔心得夜不能寐。
但為了不讓遠在外地的女兒擔心,父親隱瞞了真相,選擇了所有的一切都自己扛。
對女兒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不要擔心我們倆,家裡的一切都很好」。
父母想著孩子來回奔波必定會擾亂他們的生活,影響他們的工作,心疼孩子在外打拚不易的他們,選擇撒下一個又一個的謊言。
張泉靈說過一個故事。
有一次,她去採訪一位老奶奶時,她覺得老人身上有一股特別的「老人味」。
當問起她多久洗一次澡時,老奶奶的回答,讓張泉靈驚訝,但聽到最後,幾乎淚目。
老奶奶說:「我平時儘量不洗澡,我這個歲數一個人住,洗澡是件很危險的事情,萬一我摔倒了,摔癱了,孩子的後半輩子就都耽誤了。
」
為了不給子女添麻煩,年老的父母寧可忍受不適,就是為了防止生病,就算生病了,也要將可能給孩子帶來麻煩的「苗頭」,扼殺在搖籃里。
不知什麼時候,父母越來越在乎自己的身體了,他們在遙遠的城鎮或者鄉村裡,努力地讓自己健康地活著,只為了換來子女的安心。
有人形容過中國父母,一生以兩種模式存在:「在線」和「隱身」。
當他們還能為子女付出的時候,他們「在線」,拚命地為孩子「閃爍」。
當他們年老,不能為子女付出的時候,他們選擇「隱身」,寧願病著,受著委屈,也不願意麻煩孩子。
不給孩子添麻煩,是他們心底給予孩子最後的愛。
在這世上,父母是對我們最好的人,也是我們最親的人。
當你無法確定自己現階段要做什麼的時候,那就對父母孝順吧,這是唯一一件怎樣都不會做錯的事情。
七月,殊勝月!大家一起報父母恩,願現世父母健康,願七世父母超度,願歷代祖先離苦,慈悲所有眾生的同時自己也得到福報。
--內容來源網絡,僅供參考
「佛法中的孝道」,究竟 釋迦世尊所教導我們孝順父母,它的真實義理是什麼?一般人都知道:一個人之所以為人,他最起碼作人的人格,就是要包括了「孝順、禮敬、供養父母」,否則連作人的資格都沒有了,這一點不論是古今中外,不論是學佛與否,都不會改變,因為這是世間的常法。
在《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當中, 佛說到父母的恩德深重,重到眾生無論怎麼樣的回報,都沒有辦法回報他們的恩德,所以佛弟子應當要盡一切的能力來報答父母之恩。
在《阿彌陀佛經》裡面也說到:佛弟子要往生西方,必須要修集三福凈業;三福之中最起碼、最基本的就是世間福德,又叫作世福,它是指世俗本來就存在的人倫之道 (人間的善法),例如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等等。
如果這個基本的福德都沒有辦法具備,那就代表這一個人呢,他連做一個人的福德都不夠。
所以佛法之中,孝養父母是最最起碼的事情,如果一個人連這一點也做不到,那就可以知道,他根本還不具備有修學佛法的因緣,所以即使他再怎麼努力,在佛法上也難有進步。
但是佛法中真正的孝,就只是孝順父母、奉養父母而已嗎?那這樣子與世俗人與儒家所說的孝,又有什麼不同呢?
世俗的孝是「孝且能順」,是在世俗法上使得父母尊親能夠富足快樂,能夠不辱所生,能夠贍養送死。
一般的佛弟子則會知道,這樣子做只是讓父母這一生稱心快意,對於他們未來的無量生,不一定有實質的幫助;所以佛弟子會想盡辦法,讓父母尊親能夠和佛法結緣,能夠得到未來生的大利益,這才是佛法中的孝順。
也就是,不但要救護父母的色身,還要能夠救護父母的法身慧命,這才稱之為大孝。
也就是說,儒家之道如果只是贍養父母的肉身,那不能算是真正的孝順,因為家中的犬馬,我們也都能夠贍養啊!必須要能夠照料到父母的心、意、識,讓父母歡喜、沒有遺憾,這才叫作孝順;但是佛弟子除此之外,更上一層樓,不但要照顧父母的色身,要照顧父母的心、意、識,更要為父母未來無量生謀取福德因緣。
佛法中的孝順不只是能夠奉養,它更需要進一步的能夠引導自己的父母,跟佛法建立善緣,能夠儘早的進入佛門當中修行,能夠得到涅槃的法義,能夠走向解脫的彼岸,才能夠將過去長久以來,生生世世的輪迴之苦,一次徹底解決,這才是真正佛法中的孝順,才能夠真正叫作大孝。
--摘錄《什麼是佛法中的孝道》
七月十五盂蘭盆節臨近,佛弟子須知道的來龍去脈
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即是中元節,又被叫做盂蘭盆節。盂蘭盆節是在於供僧,其精神在於孝親報恩。這一天是眾僧經過三個月的結夏安居,前來見佛陀報告修行成績的日子。佛陀聽了弟子們修行有進步,生歡喜心,所以...
神通第一的目犍連介紹及藝術品欣賞
神通第一的目犍連介紹及藝術品欣賞感恩一切善知識,一切有緣人,資料整理不容易,希望一切大德,有緣人,能夠轉發文章,讓更多的有緣人能夠看到相關資料,謝謝一切大德,有緣人無上的功德。記得關注在下。目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