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海昏侯墓致遠艦如期入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2016年5月17日訊,昨天,「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備受矚目的海昏侯墓和遼寧致遠艦如期入選。
據評委介紹,本次評選覆蓋考古項目時間跨度很大,「上至百萬年前的舊石器遺址,下至近代的致遠艦都有。
」此外,今年的考古項目不少都是早年的發現,以往做過多次發掘,如銅綠山礦冶遺址就可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
而浙江餘杭良渚遺址則是繼2007年之後第二次入選「十大」。
江蘇興化、東台蔣莊遺址
雲南甘棠箐舊石器遺址
浙江良渚古城外圍大型水利工程
陝西周原遺址
湖北銅綠山四方塘遺址墓葬區
江西南昌海昏侯墓
內蒙古多倫遼代貴妃家族墓葬
遼寧「丹東一號」清代沉船(北洋水師致遠艦)
亮點1:
良渚遺址再入圍
為大禹找到「前輩」
「早在2007年,良渚古城就曾入選十大考古發現。
這些年,良渚不斷有『驚喜』,如果不是非常突出的話,我們是不會優先考慮的。
本次再度入選,是因為它實在太重要了。
」北大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嚴文明介紹,本次入圍的良渚文明遺址是古城外圍的大型水利工程,它證實了良渚古城由內而外具有宮城、王城、外郭和外圍水利系統的完整都城結構。
其中,水利系統規劃和影響的範圍超過100平方公里。
在山體上,高壩與低壩錯落把水擋住,並形成高地水庫和低地水庫。
水庫底部還有平行的水渠,「此前我們一直認為它是擋水用的,後來發現它是引水用的。
」早在5000年前就有這麼形制完整的水利系統,不論規模還是歷史,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
「這個工程很容易讓大家聯想到中國古代大禹治水的傳說」,此前,人們始終質疑當時技術水平的限制,而只將它當做是一個神話。
如今,比大禹還要早得多的良渚文明就發現了這麼完善的水利工程,「這充分證明,大禹治水也不是『空穴來風』。
」
亮點2:
揭開良渚古玉
未解之謎
除了浙江餘杭的良渚古城外,今年的十大發現中,良渚文明還有身影露面,那就是江蘇興化、東台蔣莊遺址。
蔣莊良渚文化墓地位於聚落東北部,整體呈南北走向,共清理墓葬282座。
嚴文明介紹,由於良渚是非常強勢的文化,墓葬多位於太湖流域,所以人骨極難保存。
而墓葬之中出土了許多斂屍之用的玉琮、玉璧,其分類、放置似與性別相關,但由於此前墓葬主人男女難辨,一直讓學者們諸多猜想。
而蔣莊良渚遺址則位於長江以北,是良渚文明的邊界,突破了以往學界認為良渚不過長江的傳統觀點。
墓葬之中人骨歷歷,可清楚分辨玉琮處於男性墓葬,玉璧出於女性墓葬,「這對良渚葬風葬俗、社會關係等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
另外,還有讓不少古玉研究者、愛好者興奮地發現,著名的「鳥站祭壇」紋玉璧終於確定出土於良渚文化。
「過去,這樣的玉璧現身於民間,大家難辨出處。
後來,安溪百花山曾有老鄉捐獻一枚,但也不是考古發掘的成果。
因此,不少研究者懷疑這個圖案的真實性。
」而本次在蔣莊發現了「鳥站祭壇」紋玉璧,無疑對其時代和地域的確認有著決定性作用。
亮點3:
礦冶遺址
首現墓葬「見物又見人」
「過去人們常說,考古發現是『見物不見人』。
在湖北大冶銅綠山四方塘遺址的發現中,可是『見人』了,還有100多位。
」北大考古文博學院資深教授、本屆評委會主任委員李伯謙介紹,銅綠山也是中國礦冶考古首次發現的與礦冶遺址相關的墓地。
上世紀70年代引起關注至今,大冶銅綠山遺址除了弄清楚了採礦、選礦、冶煉的連鎖過程,還發現、清理墓葬135座,揭露面積達2275平方米。
其中,東西兩周時期墓葬123座,「這些墓葬與銅礦礦體、巷道的時間吻合。
此外,還出土了包括開礦工具和劍、戈等兵器在內的170餘件各種材質的文物。
」這些工具隨葬的人們是做什麼的?不禁引人深思。
李伯謙告訴大家,在礦址有35個腳印,說明這些人與礦冶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而他們的分工也各不相同,「開礦工具的主人負責下井開礦,兵器的主人負責保衛礦址。
」李伯謙說,這體現了當時的官吏系統運作過程,有利於重現當時的礦冶生產情況。
亮點4:
海昏侯劉賀入選
不因「網紅」
曾因身世成謎、擁有萬餘件珍貴陪葬的神秘墓主人——海昏侯劉賀在去年引起身份謎團的揭曉而名噪一時。
昨天,海昏侯劉賀墓入選十大考古發現,讓其考古領隊楊軍又驚又喜,「十大考古評選的標準不同於公眾關注的標準,這次入圍的考古發現的分量都很重。
」
毋庸置疑,海昏侯墓是目前發現的文物最多、內涵最豐富、保存最完整、級別最複雜的墓葬。
「上至帝王,下至平民,劉賀都做過,而墓葬出土的不同文物記載了他不同的身份和經歷。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考古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劉慶柱表示,海昏侯墓的發掘對於研究西漢列侯等級葬制具有重大價值,其重要性不可迴避,評選時專家的意見較為一致。
海昏侯此前備受媒體、公眾的關注,而在網絡的走紅是否對其入選「十大」有著推波助瀾的作用呢?楊軍表示否定,受關注不是考古價值的評定標準,考古新發現評選關注的是在考古中是否有完整的理念以及使用的方法,「關鍵不是挖到了什麼寶貝,而是對於認識歷史帶來的改變。
」
亮點5:致遠艦
成日本侵華實證
劉慶柱認為,致遠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是我們屈辱的、被侵略的歷史,但同樣也是記載著侵略者罪惡的歷史,真相不容掩蓋。
」
經過三個年度共四次的水下考古調查,考古研究者在深達24米的海底找到一艘鋼鐵沉艦。
水下發現沉艦整體受損嚴重,清理過程中,艦體絕大部分區域發現有火燒的痕跡,從周邊拋撒的鋼板、木質船板、鍋爐零件等物品,可推測發生過劇烈爆炸。
據記載,1894年,中日爆發甲午海戰,在交戰過程中先後沉滅揚威、超勇、致遠、經遠四艘軍艦。
通過實物資料的考察與甲午海戰檔案、北洋海軍檔案和海域當地口述史料的綜合判定,確認遼寧「丹東一號」清代沉船為清北洋水師的致遠艦,這是日本侵華的實物證據。
「過去說,『考古不下三代』,喜歡以年代論價值,這種傳統觀點要改變了」,專家認為,通過致遠艦的入選可說明,考古研究也是實物和文獻的結合,旨在解決歷史存疑難題。
劉慶柱解讀十大考古新發現:海昏侯墓入選有三個因素
人民網北京5月16日電(陳燦)「這十大考古新發現,上至雲南一百萬年前的舊石器,下至近代的致遠艦,跨度之大非常罕見。」今年評審之一、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劉慶柱評價今年的十大考古新發現時說。2015...
「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日前在北京公布,從100萬年前火堆開始,到甲午海戰「致遠艦」沉船終結,橫跨新石器時代、商周、春秋戰國、西漢、遼代與近代;地域上,則包括雲南、江蘇、浙江、湖北、甘...
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公布 揭秘國寶如何重見天日
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公布 國寶這樣重見天日5月16日,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公布,按時代排列分別為:雲南江川甘棠箐舊石器遺址;江蘇興化、東台蔣莊遺址;浙江餘杭良渚古城外圍大型水利工程的調查...
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良渚「梅開二度」
5月16日下午,由中國文物報社和中國考古學會主辦的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在北京國誼賓館召開新聞發布會。經過15日、16日兩天的終評報告和評審投票,最終有10項考古發現從來自全國的25...
2015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億萬寶藏重見天日
【科技訊】5月18日消息,中國幾千年文明,自然有許多古墓遺蹟,自2014年9月開始,考古學家先後挖掘了一些具有歷史意義的古墓,使許多價值煉成的國寶重見天日。此次考古挖掘中,保存最為完好陪葬最為豐...
海昏侯墓入選十大考古新發現 三星堆遺址再次落選
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16日揭曉,除了海昏侯漢墓考古這張「網紅臉」外,還有遼寧丹東致遠艦水下考古、湖北大冶銅綠山遺址等入圍,其中浙江餘杭良渚古城外圍遺址已是第二次入選。與往年相同,今年的...
政解|大冶銅礦遺址「發現人」入選考古新發現
新京報快訊(記者黃穎)通常考古發現都是人類活動遺址,此次入圍「2015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湖北大冶銅綠山遺址四方塘墓葬區,則可視作一個大型銅礦遺址。這處遺址有兩個首次:一是首次在礦冶遺址發現...
蔣莊遺址入選 「十大考古新發現」
中國江蘇網5月18日訊 (記者 顧日升)考古界的「奧斯卡」——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每年都備受關注。5月16日下午,經過激烈角逐,興化蔣莊遺址成功入選「2015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榜單。經過...
興化、東台蔣莊遺址衝刺「十大發現」 「良渚人」骨骼隱藏中華文明基因
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初評活動近日啟動,興化、東台蔣莊遺址入圍初評。據悉,蔣莊遺址是長江以北地區首次經大規模發掘的良渚文化聚落,並發現了隨葬琮、璧等玉質禮器的較高等級墓地,突破了以往...
我省寶雞周原遺址榜上有名
本報訊(記者 文艷)昨日下午,「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陝西寶雞周原遺址考古項目入圍。 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已舉辦20多屆,在考古行業內和社會公眾中的關注度、影響力不斷增強,已經...
「劉賀墓」「致遠艦」入選2015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新京報快訊(記者黃穎)今日(5月16日)下午,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公布,海昏侯考古、遼寧丹東致遠艦水下考古等入選。 中國考古學會副理事長、故宮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長李季發布了2015年度...
江蘇蔣莊良渚文化遺址 入選「2015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考古界一年一度的「奧斯卡」——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了。記者獲悉,位於江蘇興化、東台二市交界的蔣莊良渚文化遺址在激烈的競爭中,以全票通過,成功入選「十大」。這也是江蘇繼2013年揚州...
2015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南昌西漢海昏侯墓等入選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曾江 張哲 齊澤垚)5月16日下午,「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揭曉了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雲南江川甘棠箐舊石器遺址、海南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