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南昌西漢海昏侯墓等入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曾江 張哲 齊澤垚)5月16日下午,「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揭曉了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雲南江川甘棠箐舊石器遺址、海南東南部沿海地區新石器時代遺存、浙江餘杭良渚古城外圍大型水利工程的調查與發掘、江蘇興化、東台蔣莊遺址、陝西寶雞周原遺址、湖北大冶銅綠山四方塘遺址墓葬區、江西南昌西漢海昏侯墓、河南洛陽漢魏洛陽城太極殿遺址、內蒙古多倫遼代貴族家族墓葬、遼寧「丹東一號」清代沉船(致遠艦)水下考古調查十項考古新發現脫穎而出,集中體現了2015年度考古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1.雲南江川甘棠箐舊石器遺址,發現一處用火遺蹟。

遺址出土石製品以小型為主,石製品的類型包括石器、石核、石片、斷塊、殘片等。

出土骨製品28件,木製品十多件。

此外,還出土了豐富的動、植物化石。

江川甘棠箐舊石器遺址位置示意圖

遺址發掘區航拍照

遺址T1探方南壁剖面照

2.江蘇興化、東台蔣莊遺址,揭露良渚文化墓地一處,發現房址8座、灰坑110餘座以及水井、灰溝等聚落遺存。

出土玉、石、陶、骨器等不同材質遺物近1200件。

出土的各類陶鼎等主要炊器具有鮮明的自身特點。

對於構建江淮地區史前考古學文化譜系、研究良渚文化與本地土著文化以及北方大汶口文化的關係都具有重要意義。

3.浙江良渚古城外圍大型水利工程,距今約5000年的良渚水利系統由11條人工堤壩連接山谷和孤丘組成。

該水利系統是良渚古城的有機組成部分。

它證實良渚古城由內而外具有宮城、王城、外郭和外圍水利系統的完整都城結構。

是世界上已發現的結構保存最完整的早期都城系統。

良渚水利系統以堤壩形式出現,帶有明顯的防洪調水功能。

而世界其他的早期文明如埃及、兩河流域及印度河流域的水利設施多為以灌溉為目的之水渠、水窖、池塘等形態。

東西方文明所存在的這種差異性,在世界文明史研究上具有重要價值。

4.海南東南部沿海地區新石器時代遺存,包括陵水橋山、蓮子灣以及三亞英墩三處遺址的發掘,及在海南東南部沿海地區考古調查發現的30餘處史前遺址。

以英墩、橋山遺址為支點構建的編年序列,為構建海南東南部沿海地區史前考古學文化編年與譜系提供了關鍵證據。

海南橋山遺址出土了海南首座史前墓葬,並出土人類遺骸,將為研究海南先民的體質特徵、DNA信息等提供支持。

蓮子灣、英墩遺址出土了豐富的海、陸生動物遺存,為了解當時的自然環境及人類生計方式提供了重要資料。


5.陝西寶雞周原遺址,主要圍繞鳳雛建築群為中心的賀家北區域開展工作,管窺整個遺址的聚落結構;同時以釐清池渠類「框架性遺蹟」為目標,宏觀把握周原聚落結構和功能分區。

揭露2處夯土基址、1處居址--墓葬區、2座車馬坑,對5處池渠遺蹟解剖發掘。

收穫頗豐。

陝西寶雞周原遺址,車馬坑CMK1內埋1車四馬,車輪牙為青銅澆鑄而成,車軎、車轄、橫飾上的紋飾皆為綠松石鑲嵌而成,發掘者認為是最早的「豪車」。

6.湖北大冶銅綠山四方塘遺址墓葬區,清理墓葬135座。

共出文物170餘件。

首次在礦冶遺址發現墓地,揭示了礦冶生產的管理者和生產者的相關信息。

首次完整地揭示了銅綠山礦冶產業鏈的基本情況,出土的爐渣、銅礦石和銅器為研究銅綠山礦冶生產流程和技術提供了新資料。

不同墓葬隨葬品顯示不同的勞動分工和技術種類:隨葬銅兵器的可能與礦區保衛有關,隨葬銅斧、銅鑿、銅刮刀等可能與礦區采冶、竹木管理和製作有關,隨葬銅削刀可能與生產記錄相關。

隨葬孔雀石、鐵礦石、石砧等碎礦工具的或無隨葬品的小型墓墓主,可能是礦冶生產底層的技工或工人。


7.江西南昌西漢海昏侯劉賀墓 由兩座主墓、七座祔葬墓、一條外藏坑和園牆、北、東門及其門闕等墓園的相關建築構成,內有道路系統和排水設施。

現已出土1萬餘件(套)文物,發現了以紫金城城址、歷代海昏侯墓園、貴族和平民墓地等為核心的海昏侯國一系列重要遺存,是我國目前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好、內涵最豐富的漢代侯國聚落遺址。

海昏侯劉賀墓對於研究西漢列侯等級葬制具有重大價值,另外出土數千枚竹簡和近百版木牘,是我國簡牘發現史上的又一次重大發現。

還出土整套樂器,再現了西漢高級貴族的用樂制度。

諸多帶有文字銘記的漆器和銅器,反映了西漢時期的籍田、酎金、食官等制度。


8.漢魏洛陽城宮城太極殿遺址 確定了該宮城牆垣的四至範圍與時代序列,進一步了解了該宮城中樞區軸線建築的空間布局,對宮城最重要核心建築太極殿宮殿建築群的布局結構有了嶄新認識,也證實文獻記載曹魏新建的洛陽宮是一座居北居中的單一宮城,由此也確認中國古代由漢代多宮制到以後各代居北居中單一宮城形制的轉變時間,由以前認為的南北朝時期提早到三國曹魏時期。

漢魏洛陽城宮城太極殿是由位於北魏宮城主要建築軸線中部、東西向分布的三座大型夯土台基建築為主體構成,結合記載當分別是太極殿和太極東、西堂遺址。

在太極殿主體建築周圍,還圍合有廊廡、宮門等附屬建築,形成東西約340米、南北約310米的大型宮院。

9.內蒙古多倫遼代貴妃家族墓葬 M1出土隨葬有銅、鐵、瓷、琥珀、銀等幾大類, 還出土大量隨葬瓷器;M2全長近四十米,墓門仿木結構,唐風濃郁。

該墓出土銀、銀、銅、鐵、玉、琥珀、玻璃、木、泥、絲綢等大量文物。

內蒙古多倫遼代貴妃家族墓葬發掘意義重大:出土瓷器為大宗,瓷器器口、足多包金飾,是遼代釦器出土最為集中的一次。

還出土五件玻璃器,為草原絲綢之路研究提供實物資料。

另發現墓誌一盒,中部陰刻篆書「故貴妃蕭氏玄堂志銘」幾字。

據墓誌可知墓主人為遼聖宗妃。


10.遼寧「丹東一號」清代沉船(致遠艦)水下考古 調查2015年抽沙揭露出更大範圍的船體,整體保存一般,穹甲下為動力機艙,推測發生過爆炸。

艙內過火面積大,艏部、右舷、艉部均有火燒跡象。

海魂不滅!

遼寧「丹東一號」清代沉船(致遠艦)出土文物中與「致遠艦」身份相關主要遺物:方形舷窗、152毫米炮彈、十管加特林機槍、魚雷引信、「致遠」定製瓷盤等。

調查工作是考古學與海洋物探等現代科技相結合的成功案例,開啟了中國水下考古對近代沉艦展開調查的新領域。

綜合:中國社會科學網 中國考古網新浪微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日前在北京公布,從100萬年前火堆開始,到甲午海戰「致遠艦」沉船終結,橫跨新石器時代、商周、春秋戰國、西漢、遼代與近代;地域上,則包括雲南、江蘇、浙江、湖北、甘...

考古學界的年度盛宴

海南地區史前文化是什麼樣子?良渚文化跨過長江有何特徵?周原遺址的「立石」遺蹟用途為何?海昏侯墓到底有多奢華?古代宮室制度布局源頭在哪裡?「致遠號」為何沉沒?帶著這些問題,讓我們走進中國社會科學院...

「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新鮮出爐

由中國文物報社和中國考古學會主辦的「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於5月15日—16日在北京舉行。25個入圍項目領隊和匯報人,終評會的評委、來自全國的考古人、媒體記者及參加旁聽的學者、學...

點評2015年度十大考古發現

一年一度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總是吸引著諸多關注的目光,不光是考古界,公眾對考古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甫一出爐,記者便「沖」向終評評委、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考古進行時

導語:2016年1月12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5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學術報告廳舉行。開幕式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考古所所長王巍宣布了2015年中國...

三大遺址:揭秘海南史前生活

日前,海南省文化廣電出版體育廳召開上半年工作總結分析會,全面摸清海南省文物資源基本狀況。根據普查,海南省不可移動文物4274處,其中水下文化遺產136處,居全國之首。三亞英墩、陵水橋山、蓮子灣遺...

海南東南部沿海地區新石器時代遺址

2012年3月始,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海南省博物館(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在海南島開展田野考古調查工作。2012年12月至今,先後發掘了陵水縣橋山、蓮子灣以及三亞英墩三處遺址,並對萬寧...

楊官寨遺址發現大量史前墓葬 或超2000座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溫琳 記者 趙爭耀)楊官寨遺址位於高陵縣姬家鄉楊官寨村四組東側涇河左岸的一級階地上,這個相當於40 個標準足球場大小的聚落,也許是中國最早也是規模最大的城市。1月18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