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消失於歷史的蔣莊:陶器、玉器與遍地屍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發掘中的蔣莊遺址。
良渚文化的範圍以環太湖為主,蔣莊的發現填補了長江以北地區良渚文化考古的空白
圖示處為發掘中的兩處墓穴。
蔣莊地區的地理條件遺址完好的遺骸成批出現
春日暖陽,泰東河上,運送砂石的船隻靜靜駛過,泛起點點波光。
這條全長55公里的河流曾被稱為「西溪河」,古時為運鹽要道,漢代已十分繁榮。
流經蔣莊的這一段,繁忙不再,兩岸儘是碧翠野草、金黃菜花,更遠處,高壓電線層層疊疊,四周只聞狗吠鳥鳴,少有人煙。
就在一年前,很多人還不知道,這條並不寬闊的河流竟在歷史上划下了一條長達3000年的鴻溝。
地處泰州興化與鹽城東台的交界處,張郭鎮的蔣莊本是長江以北一個並起眼的村落。
村民時常會在河邊撿到唐宋時期的瓷片;孩子們洗澡時會撿到動物骨骼、石器與骨器。
蔣莊一家砂石廠的老闆華正為也經常能在自家的廠房撿到一些骨骼、箭鏃以及磨製石器。
興化地區水網密集,自古是宜居之地,不少古遺址錯落其間。
因而,對於冒出來的那些古物,當地人除了感到有趣之外,並沒有過多驚訝。
華正為是村裡一群考古「發燒友」中的一個。
他與同村的幾個朋友時常會在書中查找關於村莊歷史的掌故,也對不時冒出來的古物興趣頗濃。
「當時,我們就知道廠房下面應該是有古遺址存在。
」華正為說。
起初,沒人打擾這片安寧,直至泰東河拓寬和疏浚工程即將實施,村民們才意識到,地下的遺址可能會遭到破壞。
在南京博物院考古所專家到來之前,孫建中、華正為等幾位村民將鏟子放在泰東河邊,提醒施工隊停止施工。
同時,他們也將情況層層上報給當地政府。
2014年,南京博物院考古所的專家前來考察,先民在這片土地上的生活遺蹟被緩緩揭開。
蔣莊遺址已發掘的500多平方米範圍內,有282座墓葬、8座房址、110餘個灰坑,出土玉、石、陶、骨等不同質地的遺物近1200件
長江北的良渚文化遺址
「居然是良渚文化遺址,我們之前都沒想到。
」如今,面對遺址出土的一具具遺骸,華正為這樣說道。
考古隊的結論讓華正為深感意外,有相似感觸的遠不止他一人。
「傳統觀點認為,良渚文化的範圍以環太湖為主,向北不過長江,但此次就填補了長江以北地區良渚文化考古的空白。
」故宮博物院前院長、著名考古學家張忠培這樣評價蔣莊遺址的意義。
也因此,中國社科院考古所「2015年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中,蔣莊良渚文化遺址名列其中。
第一財經記者探訪至泰東河邊的考古工地時,兩個考古探方正在發掘,其餘已經完成清理的探方已經回填。
幾名工人所在的區域,人類骸骨清晰可見。
在靠近骸骨的地方,他們用毛刷清理塵土,動作輕緩。
在其他區域,用於鏟土的「工具」則是較大的蚌殼。
一位南京博物院考古所的工作人員這兩天臨時負責蔣莊的考古工作,他告訴記者,今年的考古工作將集中在目前所能見到的兩個探方之中。
已經劃定的3500平方米發掘範圍,只是遺址的小小一隅。
經勘探,泰東河東邊的2萬平方米範圍內,正是距今5200年~4200年的良渚先民聚居地;對岸,又是整整45萬平方米的唐宋文化堆積層。
東岸地域如此廣闊的良渚文化遺址中,先民遺物密密麻麻埋藏在地下。
在已發掘的500多平方米範圍內,排布著282座墓葬、8座房址、110餘個灰坑,出土玉、石、陶、骨等不同質地的遺物近1200件。
距今5000~4000年之間,有多種新石器時代文化類型並存。
其中,核心區域在山東的大汶口文化曾與良渚文化並存,專家為何判定蔣莊遺址屬於良渚文化?「這其實就是一個立體的譜系,看他們的生活用具、衣食住行、墓葬情況,你就能判定它的文化類型。
」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劉慶柱告訴第一財經。
「主要是玉器,還有陶器組合。
出土的這些文物都帶著鮮明的良渚文化特徵。
雖然也有所在區域的地區特色,但並不明顯。
」在談及出土器物時,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教授高蒙河說。
蔣莊遺址發掘的陶器以灰黑陶和泥質灰胎黑皮陶為主
蔣莊遺址的男性墓葬中出土了一批玉琮、玉璧、玉鉞,女性墓葬中則有玉鐲出現。
玉器是良渚文化最具特色的標誌物 ,作為華夏文明的源流之一,夏商周及後世「蒼壁禮天,黃琮禮地」的祭祀文化正是來源於良渚文化。
這些曾在杭州良渚遺址大量出現的玉器,也在蔣莊遺址發現。
其中,玉琮是良渚文化所特有的遺物。
作為生活用具的陶器也是標誌。
「蔣莊遺址發掘的陶器以灰黑陶和泥質灰胎黑皮陶為主。
而灰黑陶是良渚文化遺址中最為常見的陶器。
」 南京博物院考古所所長林留根對第一財經說。
第一財經在考古隊駐地的文物倉庫中還看到一件陶釜,呈磚紅色。
據現場考古人員介紹,這件器物有著大汶口文化特徵。
這是不是意味著蔣莊的這個聚落也受到大汶口文化的影響?「原本我們也認為蔣莊遺址屬於一個南北交融的文化走廊,但目前來看,這裡還是良渚文化的影響更強勢。
可以說,這是一個純粹的良渚文化遺址。
」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長林留根在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說。
同時,他也表示,一些出土器物也帶有蔣莊當地的特點:
「比如,蔣莊出土的陶鼎鼎足截面呈十字形,流行在足根部穿方孔,與良渚文化常見魚鰭形、丁字形鼎足不同。
」
高蒙河不久前曾到訪蔣莊遺址,他同樣認為,這是一個純粹的良渚文化聚落。
「之前的考古發現中,從來沒有在長江以北發現這樣大規模的、純粹的、少有其他文化影響的良渚遺址。
」他說。
一些出土器物帶有蔣莊當地特點,與其他良渚文化發現的文物有差異
因戰爭而毀滅?
1936年發現的良渚遺址,實際上是餘杭縣的良渚、瓶窯、安溪三鎮之間許多遺址的總稱。
「良渚文化」即得名於杭州良渚鎮。
經過70年的考古,良渚文化被認為是「以太湖流域為核心區域,距今5200年-4200年的新時期晚期文化類型」。
而其擴張區則西到安徽、江西,往北一直到江蘇北部,接近山東。
專家發現,良渚人在農業耕作、陶器加工上均有了優於同時期其他文明的工具與技術。
其玉器製作之精美瑰麗更是整個新石器時代之高峰。
有人甚至認為,文明國家的胚胎已在良渚文化中孕育,然而,突如其來的文化斷層扼殺了繼續發展的可能性。
這個曾經輝煌的文化類型為何在4000年前突然消失?至今依然是難解之謎。
對於這個沒有留下文字記載的史前文化類型,考古發現是觸碰它的唯一方式。
如今,因為蔣莊遺址一枚玉器的出土,人們對「良渚文化核心區」這一概念或許會有新的認識。
「過去講的核心區主要是江南地區,現在我們所認知的範圍已經擴展到了江北地區。
」高蒙河說。
那是一件出自女性墓葬的玉璧,其上有「台」形刻畫符號。
「之前,這種刻畫符號只在良渚文化核心區域發現,在蘇北地區出土,這是首次。
」他告訴第一財經,帶有這種刻畫符號的玉器在美國、法國、台北故宮與北京首都博物館均有收藏。
「這應該是一種與信仰有關的符號,類似於我們今天所用的旗幟,是共有一套信仰體系的標誌」。
在高蒙河看來,擁有「台」字型玉璧的墓主應該是一個地位較高或是有神職的人。
本文攝影/任玉明
儘管存在共有一種信仰的可能,在社會等級上,蔣莊遺址與良渚遺址依然差距懸殊。
「部落高等級墓葬出土的玉器遠沒有良渚遺址出土的多,往往只有幾件。
在核心區域,最多出土幾百件。
」在林留根看來,這些情況都指向了這樣一個結論:「蔣莊遺址還是一個務實性的聚落,沒有核心區域首領能夠達到奢侈的墓葬規格。
」
蔣莊遺址發現的骨骸,尤其是隨葬者,多有無首、獨臂、無掌或首身分離的情況。
這裡是否曾經瀰漫戰爭硝煙,或者,這個聚落本身就是一道邊防?林留根這樣推測:「這可能與戰爭或戌邊有關,蔣莊部落的作用可能正是保衛核心區域。
如果說良渚文化核心區的良渚古城、莫角山、反山、瑤山的貴族墳山是良渚文化的社會金字塔尖頂,蔣莊遺址則是良渚社會的基礎。
」不過,高蒙河有不同的看法:「遺骸的殘缺不能直接說明有戰爭存在。
」他認為,戰爭的發生還需要更多其他證據,比如一批兵器,或是刀斧加身的暴力痕跡。
如今,造成這種殘缺肢體的情境暫時沒有定論。
但已經出土的200多具遺骸對揭開良渚的奧秘具有重要意義,也是蔣莊遺址考古的一項突破。
「蔣莊遺址的遺骸保存狀況很好,從中提取DNA等實性分析樣本的機會很大,有助於人們提取更多關於身體特徵的科學指標。
」高蒙河說。
在此前發現的眾多良渚墓葬中,保存完好的骸骨極為少見,而在蔣莊,完好的遺骸居然成批出現。
這種強烈反差根源於地理環境。
環太湖流域的土壤多呈酸性,而靠近東海的蔣莊,土壤則為鹼性,這是遺骸能夠得以保存的重要前提。
而且「這片遺址地下為濕度很高的沼澤,密封性好。
」林留根介紹說。
專家認為,在蔣莊,人類活動的600~1000年貫穿了良渚文化的早、中、晚三期。
良渚文化的衰落同時,生活在蔣莊的先民也似乎在突然之間離開了這裡,與眾多其他良渚遺址一起被時間掩埋。
考古發現可能解答一些問題,但也會引出更多謎題。
人們只知道,3000年後,河對岸,唐宋時期,人們又來到此地,休養生息。
與東面良渚遺址已引起廣泛關注不同的,河對岸45萬平方米的唐宋文化堆積區域依然靜默。
入選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鹽城晚報記者曹恆鋒鹽城晚報訊5月16日下午,由中國文物報社和中國考古學會主辦的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經過兩天的終評報告和評審投票,本報曾報導的江蘇興化、東台蔣莊良渚文化遺址等...
江蘇蔣莊良渚文化遺址入選「六大考古新發現」
中國社科院12日在北京舉行一年一度的「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江蘇興化、東台蔣莊良渚文化遺址入選。據考古領隊林留根介紹,蔣莊遺址是長江以北地區首次發現的良渚文化大型聚落,遺址地發現了隨葬琮、璧...
良渚文化在東台找到「親姊妹」
良渚文化在東台找到「親姊妹」 日期:2016-05-19 來源:東台日報5月16日下午,由中國文物報社和中國考古學會主辦的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江蘇東台、興化蔣莊良渚文化遺址從...
江蘇蔣莊良渚文化遺址 入選「2015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考古界一年一度的「奧斯卡」——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了。記者獲悉,位於江蘇興化、東台二市交界的蔣莊良渚文化遺址在激烈的競爭中,以全票通過,成功入選「十大」。這也是江蘇繼2013年揚州...
興化、東台蔣莊遺址衝刺「十大發現」 「良渚人」骨骼隱藏中華文明基因
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初評活動近日啟動,興化、東台蔣莊遺址入圍初評。據悉,蔣莊遺址是長江以北地區首次經大規模發掘的良渚文化聚落,並發現了隨葬琮、璧等玉質禮器的較高等級墓地,突破了以往...
天了嚕良渚文明跨越長江北進,最高的古良渚人身高超過1米7!
在學術界,有著「良渚文化分布北不過長江」的傳統觀點,而這個觀點,卻因為這個大發現被打破……在江蘇興化、東台蔣莊良渚文化遺址考古成果論證會上,專家認定蔣莊遺址為長江以北地區首次發現的良渚文化大型聚...
江蘇省興化、東台市蔣莊遺址發掘取得重大收穫
蔣莊遺址位於江蘇省興化、東台兩市交界處,分屬興化市張郭鎮蔣莊村及東台市時堰鎮五星村、雙溪村。遺址起初由當地文物愛好者發現,因泰東河水利拓寬工程需要,2010年南京博物院考古所派員對其調查確認,遺...
文明的曙光——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為中國新石器文化遺址之一,分布地點在長江下游的太湖地區,其中心在浙江省良渚。1936年發現的該文化遺址,於1959年依照考古慣例按發現地點良渚命名,是為良
2015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海昏侯墓致遠艦如期入選
2016年5月17日訊,昨天,「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備受矚目的海昏侯墓和遼寧致遠艦如期入選。據評委介紹,本次評選覆蓋考古項目時間跨度很大,「上至百萬年前的舊石器遺址,下至近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