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其器則無其道 樹立保護文物的高度自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良渚文化遺址

近日,省委書記夏寶龍赴良渚遺址調研時強調,要充分認識良渚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中國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加強對良渚遺址的有效保護和深入研究,切實擔負起展示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使命。

要牢固樹立「保護文物也是政績」的理念,進一步增強文化自信和文保意識。

文物是歷史、文明、精神乃至價值觀傳承的載體,社會價值不可估量。

保護文物就是敬畏歷史、呵護文明、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然而,與發展經濟能取得的耀眼成績單相比,文物保護工作通常有著更漫長的「收穫」周期,成效難以直觀量化,還要投入大量資金、土地等各項要素保障,甚至要犧牲一部分眼前利益。

因此,樹立保護文物也是政績的科學理念,就必須增強對歷史文物的敬畏之心。

近年來,我省文物保護、管理和利用水平不斷提高,但文物保護工作依然任重道遠。

立高標,方能致遠,我們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進一步破除唯GDP、單純追求經濟政績的路徑依賴,從思維理念、規劃制定、制度供給、工作舉措等層面,把保護文物置於重要地位,成為一種思想自覺、工作自覺、行動自覺。

全面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工作方針,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統籌經濟社會發展與文物保護工作,讓優秀傳統文化不斷發揚光大。

「無其器則無其道」。

5000年文明史,就是以一塊塊秦磚漢瓦、一件件甲骨絲絹、一首首唐詩宋詞為載體和實證的。

歷史文化遺產記錄了時代的風雲變幻,彰顯著獨特的文脈淵源,也是文化軟實力的一部分。

浙江是文化遺產大省,越要提升國際影響力,就越要珍視優秀傳統文化,正如那些讓人印象深刻的國際都市,無不精心呵護歷史建築和文化遺產。

將全省璨若繁星的傳統街區、歷史建築、文化遺存保護好、傳承好,才能對外提升魅力、對內凝聚人心。

見人見物見生活,留形留魂留鄉愁。

哪怕人們語言不通,但從那些老街道、老建築、老物件的遺韻中,人們也會豐富對中國歷史的了解,增強對中國文化的理解感悟,讓人心生溫暖、親切的情愫,喚起共通的文化鄉愁。

這種溫柔而深刻的浸濡,是歷史遺蹟影響力的生動詮釋,為千篇一律的鋼筋混凝土森林所不能替代、不可比擬。

「每一個民族的文化復興,都是從總結自己的遺產開始的。

」建築學家、兩院院士吳良鏞先生如是說。

鑑往知來。

在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標杆省建設的攻堅時刻,我們要深刻總結以往不少地方在城市化進程中「拆毀文物」的慘痛教訓,本著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的精神,寧可減少建設增量也要保護好文物存量,切實增強保護文物的高度自覺,守護好歷史的輝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古蹟遺址就是歷史文化的基因庫

2016年4月18日,不僅僅是個普通的周一,更是國際古蹟遺址日。我國擁有五千年燦爛文明,是文明古國和文化大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共127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高達7000餘處。古遺蹟是歷史的遺...

甌越文化孕育溫州人精神

獨特的地理環境和長期的歷史積澱,涵養出甌越文化的豐富內涵、鮮明風格和蓬勃力量。心懷著甌越文化,大膽的溫州人走向世界,書寫創新不止、大愛無疆的「溫州人精神」;心懷著甌越文化,溫州堅持歷史文化名城的...

保護歷史文物就是保護民族血脈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對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強調,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繫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厚滋養。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