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項丨考古為什麼追不上盜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東漢 彩繪畫像石墓門

網紅小鮮肉擔綱的影視劇中,盜墓題材總是能吸引最多的粉絲,洛陽鏟挖開的不是盜洞,而是一條大眾狂歡、宣洩各種情緒的通道。

自古以來,古玩行業內的各種潛規則當中,盜墓者似乎總是比專業考古人員更瀟洒。

他們趁著風高月黑,隨便打幾個盜洞,順手牽羊挑揀最值錢的東西就離開了。


東漢 畫像石


考古人不行,他們必須要趕在古墓被徹底破壞之前,緩慢的進行發掘、整理和記錄,盡最大的可能性把歷史的證據和痕跡留下來。

據相關媒體報導,海昏侯墓的考古挖掘其實持續了長達五年時間。

假如是盜墓者先發現了,即使再大的墓,估計50分鐘也超過不了。

西漢 玉覆面一般不會主動去挖掘墳墓——這是考古行業內一項不成文的行規。

原因何在呢?

一方面,是「死者為大,心懷敬畏」的傳統觀念,始終還在影響著我們中國人;


另一方面,以目前掌握的技術水平,有些著名的大陵墓,如秦始皇陵,挖掘倒是比較簡單,但如何能保護好裡面的文物,太難了。


西漢 彩繪武士俑

我國最近一次官方主動發掘大型帝陵,還要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北京「明十三陵」中的定陵考古挖掘。


當時,考古部門的首要目標其實是永樂皇帝墓,但朱棣的長陵規模實在太大了,最後就決定還是拿相對規模較小的朱翊鈞(萬曆皇帝)的定陵「練練手、熱熱身」。

結果,還是發生了令專業人員們意想不到的事情。


打開墓門後,就在考古人員還沒平復恢弘地宮給他們帶來的激動和震撼時,很快,那些埋藏在地下、封閉了幾百年的陪葬古字畫、絲織品,就開始迅速氧化,在場的所有人只能眼睜睜看著那些色彩一點點褪去,而幾乎束手無策。

東漢 「邪相劉」石柱現在秦始皇陵的兵馬俑,也是如此。

大多數人也許還不清楚,剛剛出土的那些兵馬俑,並不是現在我們熟悉的灰色,而是具有鮮艷的色彩,令人炫目。


南京南唐二陵的壁畫也是如此,直到現在,我們只能不斷採用現有最先進的技術,試圖減緩壁畫一點點褪色的進度條。

別無它法。

考古人雖然不主動挖墓,但他們要隨時收拾盜墓者留下的爛攤子,四處奔波當救火隊員……
西漢 金縷玉衣為什麼盜墓題材的影視劇、新聞甚至道聽途說的八卦,總是能引起全民的狂歡呢?到底獵的是哪門子奇呢?古人的陪葬制度很簡單,之所以神秘,應該是我們和古人相隔時間太久;另外,太多未知也會產生越來越多的恐懼,這種心理就給作家、編劇們提供了幾乎無限的創造空間。


金縷玉衣局部

考古工作人員在開啟墓室時,肯定沒有影視劇和小說中那樣恐怖的情景發生……


挖掘時,他們一點點把封門磚拆卸下來。

之前會有很長時間的通風程序,所以並沒有什麼異味。

拆卸完畢後,人員就進去繼續慢慢清理,事無巨細把碎瓷片等收集回去慢慢拼接。


西漢 玉佩

盜墓者顯然是另一種氣質與畫面——


從來不會走正門,他們一般是從墓室上方開一個口子,能容下一個人鑽進去就成。


由於墓室內部氧氣稀薄,二氧化碳濃度非常高,所以,盜墓者為了生存,必須手腳超級麻利,撈一把就得趕快離開。

要是稍有遲疑,待在裡面時間一長,立刻就會因為大腦缺氧而導致昏迷。

命搞不好就丟在裡面了。

東漢 劉漢造石獅中國大概是在民國初年,跟西方亦步亦趨建立了自己的考古學科,距今尚不足百年;而盜墓的傳承,至少已經上千年了。

我國古代沒有今天意義上的考古學,相類似的領域叫金石學——主要是研究暴露在地表上的碑銘文字、青銅器物。

一直到上世紀20年代後,才從西方學來了現代意義上的考古學。


西漢 青銅壺頂上的裝飾

據說,當時剛剛出道的第一批考古人員,書本上的知識有餘,但實際經驗嚴重不足。

開展工作時一旦遇到難題,他們有時不得不硬著頭皮、偷偷摸摸去請教盜墓者。


近期熱文連結

————————長按二維碼一鍵關注————————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了解更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揭秘:考古學家跟盜墓者如出一轍?

小編認為盜墓者跟考古學家肯定是出自同宗的,一個好的盜墓者必須有豐富的考古知識和鑑賞能力,一個優秀的考古學家必須懂墓內機關,才能下墓,所以,這二者其實是很難分清楚的!《盜墓筆記》的原著小說中,主人...

中國古代的陵墓,通常有哪些機關暗器?

中國人講求死後入土為安,但人性是存在著貪婪的,因而在中國的墓葬中,關於盜墓和反盜墓之間的拉鋸戰一直在持續,盜墓者們衍生出了自己的盜墓技術,而防盜者也同樣衍生出了防盜技術,在中國古代墓葬中,很多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