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考古學家跟盜墓者如出一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小編認為盜墓者跟考古學家肯定是出自同宗的,一個好的盜墓者必須有豐富的考古知識和鑑賞能力,一個優秀的考古學家必須懂墓內機關,才能下墓,所以,這二者其實是很難分清楚的!《盜墓筆記》的原著小說中,主人公遁地潛海,在一座座古墓中尋找無價珍寶,但真實的考古與此截然不同。

現實世界中,大部分考古工作對象是古代遺址,比如一段古城牆的牆基、廢棄河道淤泥中的一艘木船、散落著無數碎瓷片的磚窯等。

網絡配圖

「不主動發掘墳墓」是考古行業一項不成文的行規,一方面「死者為大,心懷敬畏」的傳統觀念還在影響我們,另一方面以目前技術水平,發掘簡單保護很難。

中國最後一次官方主動發掘帝陵,是上世紀50年代北京「明十三陵」中的定陵。

當時考古部門首要目標是永樂皇帝,但朱棣的長陵規模太大,就轉而拿朱翊鈞的定陵「練練手」。

結果打開墓門,考古人員還沒平復恢弘地宮給他們帶來的激動,陪葬的大量古字畫、絲織品就迅速氧化,眼看著色彩一點點褪去而無能為力。

「秦始皇陵的兵馬俑如此,南京南唐二陵的壁畫也是如此,到現在還在採取措施減緩壁畫一點點褪色。

」一位考古專家說。

小說中 洛陽鏟堪稱盜墓神器

真相是 現在考古專家也用它

洛陽鏟用於探測地下土層的土質,以了解地下有無古代墓葬。

據傳,洛陽鏟為中國河南洛陽附近農村的盜墓者李鴨子於20世紀初發明,並為後人逐漸改進。

最早廣泛用於盜墓,後成為考古學工具。

洛陽鏟是考古工作中最常用最有效的。

古代沒有今天意義上的考古學,而叫金石學,研究暴露在地表上的碑銘文字、青銅器物而已。

直到近代,才從西方傳來了現代意義上的考古學,但剛剛出道時,考古人員經驗不足,就只好去請教盜墓賊。

小說中 「粽子」「屍蹩」好可怕

真相是 二氧化碳才是終極殺手

《盜墓筆記》中出現了各種危險生物,如被稱為「粽子」的殭屍、以屍體為食的屍蹩、護衛古墓的血屍等,情狀可怖卻讓讀者們欲罷不能。

「說白了,墓葬就是古人在地上挖一個坑,把東西放進去,若干年後你把土刨開,把東西取出來。

之所以神秘,是因為你和古人相隔時間太久,他的做法你不理解,未知就會產生恐懼,這種心理就給小說家發揮創造了機會。

」南京市博物館工作人員王濤說。

王濤曾參加過南京江寧上坊東吳大墓的發掘,這座迄今發現的最大六朝墓由前後兩個墓室組成,一米八的小伙子能在裡面奔跑。

王濤告訴記者,挖掘時一點點把封門磚拆下來,由於已經通風很長時間,也沒有什麼異味。

拆完後,就進去慢慢清理,把碎瓷片收集回去慢慢拼接。

王濤表示,盜墓是「不走正門」的,從墓室上開一個口人就鑽進去,由於墓室內部氧氣稀薄,二氧化碳濃度高,所以盜墓賊必須手腳麻利,很多都是撈一把就走。

要是待久了,或稍有滯留就會缺氧昏迷。

小說中 墓室一角點根蠟燭防不測

真相是 有考古人員會上「定魂香」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詳解中國古代盜墓歷史

盜墓,是淵源古遠的社會文化現象。新石器時代的考古資料已經可以看到有意識的墓葬破壞現象的遺存。在春秋時期「禮壞樂崩」的社會變化之後,厚葬之風興起,於是盜墓行為益為盛行。

這些考古學上的事實,你一定不曾聽過

1、經過幾次國家文物普查,考古工作者們已經摸清了各地墓葬的分布情況。但是本著「不主動發掘」原則,這些墓葬都沒有進行發掘。所以並不存在「考古學家的找墓能力不如盜墓賊」一說。2、唯一一座主動發掘的皇...

中國迄今為止最大的墓穴,竟然有247個盜洞

《盜墓筆記》和《鬼吹燈》的火爆,讓大眾通過小說了解了盜墓這個行當,雖說小說有誇張的成分,但是現實中的盜墓要比小說嚴重的多,從古至今,盜墓從來沒有缺席過。而被盜墓賊光顧過的古墓,幾乎都遭到毀滅性破...

為了防止墓葬被盜,古人都採取了哪些措施?

古代墓葬反盜墓這件事情,確實存在,也挺有意思。但是網上很多帖子都說到一種叫「火坑墓」的「反盜墓」手段,在南方地區很常見,代表作品像馬王堆墓啊、子彈庫楚墓之類。但你仔細看當時的發掘情況,就會發現...

盜墓最怕遇到什麼

​機關、伏火、毒氣、怪獸、致幻劑……這些都不是盜墓賊最恐懼的東西。文|尼洋作為盜墓賊,每次前往古代大墓開展工作時,心中最恐懼的是什麼?在各路盜墓文學和影視劇中,古墓堪稱是世界上最恐怖的地方,除了...

說不盡的盜墓奇聞——盜墓小說中的實與虛

本文作者:探索之眼 驚悚、刺激、神秘,以及永遠未知的未來,盤基小說在以其獨特的魅力引領著新一代文化時尚的同時,也向人們傳達了許多歷史、文化、地理甚至動植物等方面的信息。那麼,盜墓小說中描寫的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