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澤:定陶區王陵保護和昌邑故城勘探啟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菏澤,傳說是伏羲之桑梓,堯舜之故里,先為商湯之京畿,繼屬曹國之疆土,孫臏、吳起、范蠡、曹植、黃巢、宋江等歷史人物都同這裡有密切關係,有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

3月15日下午,菏澤市文化局長座談會召開,會議提出,2018年,菏澤將在省文物局的支持下,全面啟動定陶王陵保護和昌邑故城勘探。

以安邱堌堆遺址保護展示工程為基礎,開展魯西堌堆遺址文化博物館展陳建設項目。

/

定陶王陵漢墓

/

定陶王陵漢墓位於菏澤市定陶區馬集鎮大李家村附近,作為國內已經發掘的黃腸題湊類墓葬中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結構獨特、保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意義的一座,曾入選2011年「中國考古六大新發現」和「2012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該墓葬是我國目前所見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結構獨特、保存最完整、最具典型性代表意義的一座漢代黃腸題湊墓葬,是黃腸題湊葬制發展到最為成熟的晚期階段的典型代表,是目前研究西漢帝陵的唯一實體標本。

為研究漢代「黃腸題湊」的形制、結構提供了實物資料,同時對研究漢代葬制、埋葬習俗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和歷史價值。

擺放在框架上排列得整整齊齊的漢磚,置身於漢磚中間,仿佛聞到了歷史的氣息,親手觸摸著一塊塊年齡為2000年的青磚,心中隱隱有一種歷史的厚重感。

目前出土的漢磚有13000塊 ,已經完成修復6800塊。

漢磚長度在39cm至40cm之間、寬度在19cm至29cm之間、厚度在9cm至10cm之間。

而這些漢磚中,90%帶有文字(朱書和墨書)或刻劃符號或戳印等,經初步清理髮現,青磚上的文字以人名為主,目前磚上涉及的人姓氏多達30餘個。

陵墓中的黃腸題湊為長約23米、寬約23米,高約5米,有2500立方米。

而按照保護方案,保護範圍為50米見方、6米高,每一邊還有12米左右的土地需要保護,通過此種方式將黃腸題湊拖起來進行保護,將來還要在原址原位蓋一座建築。

定陶漢王陵航拍圖

黃腸題湊本身高5米,其距地表為6米,其下還要有3左右的工作面。

算起來,整個王陵的地下部分高度為14米,再加上10餘米高的地上建築部分,整個王陵的高度接近30米,是十分巨大的。

/

昌邑故城遺址

/

昌邑故城遺址2013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巨野縣大謝集鎮昌邑集村,北距巨野縣城27公里,西南距成武縣城30公里,東南距金鄉縣城19公里。

彭河從城址的北部穿過,巨野至成武公路縱貫城址中部,前昌邑、後昌邑、城角劉、侯花園等村莊坐落其上。

2000多年前,這裡是城池堅固、經濟發達、人口密集的昌邑故城所在地。

昌邑故城址畫像墓石

在歷史文獻記載中,昌邑故城是漢代故城。

但根據近期勘探發掘的遺物,初步推斷昌邑故城的歷史可以上溯至戰國乃至春秋晚期。

都城址平面略呈方形。

城址上現居有前昌邑、後昌邑、侯花園、城角劉等4個村。

村民在建房取土中,發現了不少漢代遺物和少量的戰國遺物。

有青瓦、小鼻罐、淺盤細柄豆、壺、銅鏃、鐵柱、弩機、陶井圈等。

還發現了石磨、石槽、房屋基址、釀造窯址,另有唐、金、元時期的鐵釜、碗、盤等大量珍貴文化遺存。

安邱堌堆遺址航拍圖

/

安邱堌堆

/

安邱堌堆遺址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菏澤市東南12公里,佃戶屯鄉曹樓村東南約100米處。

現存堌堆高3米,長寬各500米,四壁較直,斷面暴露有文化層。

經調查、發掘,遺址堆積甚厚,達4米以上,距今約4500多年,在該遺址發現龍山文化、岳石文化、早商和晚商依次疊壓的文化層。

與近年來在曹縣莘冢集發現的龍山文化面貌基本相同,與豫東商丘地區及造律台龍山文化比較接近,應該屬於河南龍山文化系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