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發現令人驚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本報記者 李佳霖

從2016年2月至今,為配合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對北京市通州區的胡各莊村、後北營村、古城村等地展開了考古調查、勘探與發掘工作。

僅去年就完成了101.3萬平方米的勘探任務以及4萬平方米的發掘任務,共發掘戰國至清代墓葬1092座、漢代城址1座、漢唐窯址69座,出土各類陶器、瓷器、釉陶器等文物萬餘件(套)。

發掘出的上千座墓葬有何重大發現?漢代城址是如何找到的?今年2月21日,北京市文物研究所考古人員向記者梳理了過去一年來的考古成果。

發現大型漢墓,墓主身份不明

「2016年2月至5月,我們對考古現場進行了全面勘探,正式發掘從同年7月開始,9月結束。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基建考古室工作人員劉風亮介紹,在此過程中,一座大型墓葬的發現讓考古人員激動不已。

「當時我們已經清理出了很多墓葬,多以2室或3室的小型墓為主,這座M12墓葬開始發掘出3個墓室,後來又發現兩個,最後共發掘出8個墓室、2個墓道。

」劉風亮坦言,當時他抱著非常大的希望,也許會是像西漢海昏侯劉賀墓一樣的大墓。

漢唐時期對墓葬規制有嚴格限制,一般平民墓葬不過兩三平方米,官員墓葬也不過一二十平方米。

M12墓葬占地300多平方米,又有如此多墓室,還出土了陶俑,可見規格之高。

遺憾的是,該墓葬被嚴重盜擾,出土文物非常少,考古人員尋遍所有墓室,都沒能發現證明墓主身份的墓誌。

「墓葬的年代應該是東漢晚期,出土了大約30件文物,損壞都比較嚴重,但研究價值非常高。

」劉風亮說。

劉風亮還透露,考古人員正在開展對該墓出土文物的清理、修復、繪圖等工作,任務緊張、繁雜。

「漢代帶有彩繪的陶器非常少,但在M12墓葬出土的陶器碎片中發現了某些彩繪紋飾。

」劉風亮說,目前正對這些陶器進行分析,希望能找到與墓主身份相關的線索。

大量瓮棺葬實屬罕見

在考古工地忙碌的一年多里,最讓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研究館員尚珩記憶猶新的是大量瓮棺葬的發現。

「工人一探杆插下去,取上來的是殘損的陶片。

當發現陶片為陶罐口沿部位時,我推測可能是瓮棺。

」尚珩說。

瓮棺葬是古代墓葬形式之一,一般以瓮、盆為葬具,常用來埋葬幼兒和少年,一般用2件或3件較大的陶器扣合在一起,底部鑽有小孔,作為死者靈魂出入的地方。

隨著一個完整的瓮棺被發掘出來,尚珩立刻讓考古人員加密探查,之後,將近600平方米的考古現場逐漸變成篩子一般。

半個多月後,50多個瓮棺出土了。

「太意外了!瓮棺葬是底層人民常使用的一種喪葬方式,在北京比較少見,這次居然發現如此之多,實屬罕見。

」尚珩說,此外,瓮棺葬兒童居多,成人較少見,但這次考古人員在其中發現了成人墓葬,值得研究。

這些瓮棺將如何保護?尚珩表示,出土的瓮棺已全部轉移至實驗室,正在進行遺骨研究。

至於為何此地會有如此集中的瓮棺葬,尚珩表示要在系統分析之後,才會有結論。

路縣故城的發現頗費周折

漢代城址——路縣故城的發現也讓考古人員頗費周折。

據悉,路縣故城是目前所知通州區唯一的秦漢城址,在北京作為早期中國北方地區的政治中心、軍事中心和交通中心的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

「前期調查時,我們在城址上撿到陶器殘片、五銖錢等,推測此處可能有古城遺址。

附近上了年紀的老人也反映,曾聽老一輩人說這裡是漢代的縣城。

」劉風亮說。

通過對歷史資料的研究,考古人員發現,歷史上這一地區是潮白河的泛濫區,河水的衝擊造成埋藏層加深。

以往發現的北京地區的遺址一般埋藏在地表以下兩三米,而路縣故城則掩埋得更深,於是考古人員把勘探深度增加到了五六米。

「這給考古工作帶來很多困難,平時考古隊員一天能打十幾個探口進行勘測,深度加深之後一天只能打兩三個。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工作人員張中華說。

隨著勘探範圍的加大,考古人員對路縣故城遺址進行了總範圍50多萬平方米的考古勘查,共試掘探溝11條。

最終,包括城牆基址、城內遺存、護城河和城外遺存四部分的路縣故城遺址露出真容。

整體來看,路縣故城遺址城牆基址保存較好,北牆基址長約606米,東牆基址長約589米,南牆基址長約575米,西牆基址長約555米,四面城牆基址基本可以閉合。

此外,城內還發現了一條南北向的明清時期的路面遺存和一條南北向的遼金時期的路面遺存,南城牆牆基外側11米至13米處發現護城河道遺存,河道走向與城牆基址走向基本平行。

據悉,隨著北京城市副中心各項建設的不斷推進,文物考古工作仍在進行之中,文物保護工作也將與副中心的工程建設相互支持、協調配合,實現歷史與現實、考古與工程的共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北京城市副中心考古發現大量戰國遺存

「要動土,先考古。」為配合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文物部門從全國挑選了2000餘人參與此次考古勘探,共完成100多萬平方米的勘探任務,相當於142個足球場。昨天,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和北京市文物...

東漢時期 通州已是宜居地

本站文章謝絕轉載,否則法律後果自負!法制晚報訊(記者 趙穎彥) 通州區在戰國時便有大量人口居住;路縣故城內發現了一條遼金時期的路面遺存;142個足球場大的文物勘探面積里「藏」著萬餘件文物和109...

以為又遇到一位「海昏侯」

考古人員回憶副中心工地考古發掘工作:從2016年2月至今,北京城市副中心各項建設不斷推進,考古發掘工作也從未停歇。僅在去年,就發掘出戰國至明清墓葬1100餘座,發現漢代路縣故城城址,出土大量文物...

千餘古墓現身通州 數說考古發現大陣容

千餘古墓現身北京通州,考古成果頗為豐富。發掘結果證明通州區在戰國時便有大量人口居住,通州歷史上推千年;漢代古城城址被發現;路縣故城內發現了一條遼金時期的路面遺存;142個足球場大的文物勘探面積里...

實物史推前一千年 北京副中心發現漢代古城

實物史推前一千年 古遺址有望建公園 北京副中心發現漢代古城 1092座古墓、1座漢代古城遺址、萬餘件出土文物……近日,北京城市副中心文物保護與考古新發現揭開神秘面紗。北京市政府新聞辦和北京市文物...

文物會說話考古蠻刺激

在6月10日中國文化遺產日即將到來之際,北京晨報記者獨家探訪存放副中心出土文物的庫房。這裡有哪些重要文物?文物背後隱藏著哪些信息?發掘過程中又有哪些「刺激」的遭遇?考古專家一一揭曉了答案。

考古擦亮北京歷史金名片

光明日報記者 張景華近日,北京市文物局對外發布了今年上半年考古工作成果:2017年上半年,北京完成考古發掘項目20餘項,發掘和保護各時期古墓葬1300餘座,窯址35座、房址10餘處,出土文物共計...

河南焦作 商周時期的府城遺址

府城遺址,位於河南省焦作市西南郊10公里,東西走向長約280米,面積近10萬平方米,是一處集二里頭文化、商代二里崗期、白家莊期及西周多個時期的文化遺存。其中的早商文化遺存為府城遺址的重要內容,主...

2000多年前的「地下室」在北京重見天日

自2016年2月26日來開始,路縣故城遺址就開啟了精密嚴謹的考古挖掘工作,在這裡千餘座戰國至清代的墓葬都重見天日,而就在近日,該地區的考古工作又有了最新的進展。2000多年前「地下室」驚現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