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墓攻防術:古代盜墓需要啥技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隨著《盜墓筆記》和《鬼吹燈》這兩大挖墳小說相繼被改編成影視作品,人們再次燃起了對「挖墳」話題的興趣。

在古代,不管是中國,還是地球另一端的埃及,有錢有權的人都傾向於「厚葬」,即帶著大量的金銀財寶入殮,正所謂「死後猶生」,活著時候有什麼待遇,死後也要有什麼待遇。

相比之下,可憐的歐洲皇帝們由於地窄人窮手下缺,就只能帶著一本聖經和一把破劍,頂多穿一身活著時候沒機會穿或捨不得穿的華麗袍子,葬在小塊的墓地中了,罕有華麗的陵寢。

埃及的古墓幾乎被探險家和科研人員挖了個遍,而中國的古墓貌似也好不到哪裡去。

從古至今,古墓一直有無盡的魅力,引得一波又一波的人不顧「偷墳掘墓斬立決」的風險,為了一夜暴富,也要昧著良心掘墓。

那麼,「發掘古墓」這個行業是從什麼時候興起的呢?這行又有什麼專用的道具和技術呢?

歷史悠久的挖墳

根據目前的史料,早在2770多年前的西周時期,就有人從古墓中挖出玉石印章,這一小打小鬧的事件或許開啟了挖墳的先河。

在《史記·貨殖列傳》中,就曾經記載過一個叫作「田叔」的人,靠挖墳發家,積攢了巨額的財富(「掘冢,奸事也,而田叔以起」)。

這還不算是最生猛的,有些盜賊甚至挖開了商朝的開國之君「成湯」的墳墓,真正做到「挖了人家的祖墳」。

據記載,在中國歷史上有幾次挖墳高潮。

西漢末年,赤眉軍攻入長安,「發掘諸陵,取其寶貨」,毀掉了多座西漢皇陵。

由於用玉匣裝殮的屍體,腐爛程度較低,有些赤眉軍甚至還做出了侮辱屍體的行為。

到了東漢末年,董卓在隴西發展出自己的勢力,為了擴張自己的軍隊,這位來自西北的大胖子偷偷挖掘了很多東漢的皇家陵墓,後來他逐步成為當朝太師,獲得了比皇帝還大的實權,於是開始連西漢的皇陵也不放過,把漢武帝的墳也刨了。

或許是董卓的行為得到了很多實惠,引發起後繼者的「再接再厲」。

在袁紹和曹操對峙時期,袁紹手下的大文學家陳琳寫了篇《為袁紹檄豫州》,把曹操祖孫三代罵了個遍。

其中有一句就說「操率將校吏士親臨發掘(梁孝王墓),破棺裸屍,掠取金寶。

至令聖朝流涕,士民傷懷。

又署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

」陳琳在文中提到的「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是曹操手下專門用來挖墳盜寶的官員,其描述可能有誇大的成分——反正曹操在後來抓住陳琳後,因為愛惜才華,陳琳的一句「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就成功取得了曹操的原諒。

至於那些關於挖墳的描述是否真如陳琳所言,也就消失在二人握手言和的一聲「呵呵」中了。

不過在後來,南北朝的劉宋時期,臭名昭著的前廢帝劉子業聽說了曹操手下那兩個名字很奇葩的官職,也下令在朝中設立了這樣的職位。

曹操挖墳並非是喪心病狂,其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補充軍餉。

那位把他罵成「宦豎遺丑」的袁紹將軍,其實也沒少幹這種事情。

袁紹的河北軍本來就十分粗獷,數十萬大軍把挖墳當成賺外快的手段,甚至使中原「地無完冢」。

但是,袁紹遠遠比不上曹操那種有組織、有紀律、有計劃的挖墳行動。

在挖掘梁孝王「劉武」的陵墓時,曹操甚至親自上陣指揮,整支隊伍齊心協力,打開了號稱「天下第一石室」的「梁王避暑洞」。

梁孝王是漢文帝的兒子,漢景帝的弟弟,是竇太后最喜歡的孩子。

竇太后曾經當著漢景帝和劉武的面提議讓劉武當儲君,漢景帝當時無言以對,只好點頭「呵呵」。

雖然劉武卻對此產生了巨大的希望,可惜一直到死都沒當上皇帝,但是他仍然要在陰間過把癮,他派人「斬山作槨,穿山為藏」(引自《水經注》)。

他的墓室被當地人俗稱為「避暑洞」,總容積達1367立方米,如宮殿一般華麗,除了有墓道、甬道、主室、迴廊、側室、耳室、角室等部分外,還有儲存食物的冰窖、與衛生間相連的排水系統。

根據《藝文類聚》記載,曹操這次挖墳行動收穫頗豐,「收金寶數萬斤,天子聞之哀泣。

古人開掘墳墓有那些技術?

民國時期的東陵大盜孫殿英,用炸藥等現代武器打開了慈禧墓和乾隆墓,可是,在沒有高科技武器又不能大張旗鼓點火藥的古代,人們如何挖開結實的古墓呢?

梁孝王「劉武」的墓門被上千公斤的巨石封死,曹操的挖墳小組是怎樣打開它的呢?現在的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可以從類似的例子中推測。

江蘇徐州龜山的西漢楚王「劉注」,其夫妻墓是將龜山鑿空建成的,墓道也有巨型石塊堵塞,每塊重達六七噸。

可惜這沒有什麼用,這墳還是被人盜了。

原來盜賊在石塊上鑿著牛鼻一樣的孔,可以穿過繩子拉動石塊。

至於怎麼拉動的,可以理解為大量的人一起拉,再配上油脂等潤滑物,就能把石塊拉動了。

具體的原理或許和埃及人造金字塔差不多。

當然,大部分盜墓者並不像曹操這麼財大氣粗,一呼百應。

如果只有幾個人該怎麼辦呢?《清稗類鈔·盜賊類》中記載了廣州劇盜焦四,帶著十幾個徒弟,在打雷時讓徒弟們站在不同方位,如果有人聽到腳下有隱隱回聲,則表示地下有大空穴,以確定墓室位置。

其具體原理與樂器的共鳴腔類似。

確定位置後,他們會在墓旁打一個豎井,然後再打一個橫井,一直挖到墓室,因為那裡通常是最脆弱的地方。

根據土的味道也可以判斷墓穴方位,有些盜賊可以通過聞嗅土的味道,來判斷是否有墓葬在此。

1、主動防禦,讓盜墓者變成陪葬者

所有的墓主人都希望自己的墳墓永遠不能被人打開,所以都會花大功夫請專人設計。

古墓並不是呆在那裡等著被盜,很多時候還能殺死盜墓者。

比較實用的一種方法是用流沙或碎石包裹墓室,成為「積沙墓」或「積石墓」;如果是複合型,則被稱作「積沙積石墓」。

這種墳墓利用砂石的流動性,使得盜洞非常難以被打出。

即使打出了盜洞,盜墓者一不小心就會被活埋。

防盜的沙子一般是被炒乾的,這樣既能作為天然乾燥劑,減少水分,給屍體防腐,又能增加沙子的流動性。

本文曾經說過,古代的盜洞支架一般是用竹子做的,無法對付積沙墓,現在的盜墓者就不怕了,他們用一節一節的粗大鋼筒連接成隧道,可以在砂石中保障安全。

除了活埋用的沙子,暗器也是墓葬設計者所喜愛的「高冷范兒」利器。

比如伏弩,就是利用裝上箭的弩,扳機上連上機關,如果盜墓者不慎趟到觸發線,箭便會射出。

再如懸劍,傳說在袁天罡的墓道中就有懸劍的機關,當有人從下邊經過時就會落下。

另外,還有些墓道中會撒上一些類似現代反坦克鐵刺一樣的暗器,用來扎傷盜賊的腳,如果哪位盜賊倒霉地摔倒,還有可能被紮成海膽,丟了性命。

但是,隨著年長日久,這些機械的小玩意大多會失靈,如果被盜賊發現,繞過也不是難事。

相隊於令人驚嘆的精巧設計,毒藥是更簡單粗暴且有效的方法。

墳墓中的箭頭、利劍、鐵刺等都可以被塗上毒藥,這樣就會讓墳墓對盜賊的報復更加狠烈。

但是還有一些墓葬會讓人在不知情時中毒。

有一些防盜專家會把毒藥塗抹在屍體或者殉葬品上,造成「屍毒」,來對付盜賊。

另如財大氣粗的秦始皇,在他的陵中,注有成噸的水銀,這樣不僅可以讓棺材浮在人造的「銀河」上顯得高大上,而且還可以利用汞蒸氣的毒性,讓所有盜墓者望而卻步。

至今,考古專家們還能檢測到秦始皇陵附近土地的汞含量超標,仍然不敢輕易打開。

有些墓葬中還有「伏火」,在馬王堆漢墓中就有發現。

就是在進入空氣後,墓穴內會產生自燃,但是很多科學家都認為古人並沒有高超到會把白磷等物故意放入墓穴,那些自燃物質是屍體等有機物分解後自然形成的。

2、被動防禦,金剛不壞的堅固鎧甲

即使殺死盜墓賊,自己的墓還是被人開了個口,墓主人最希望的當然是讓墓穴壓根就不被打開。

很多帝王墓葬都有三至七道石門,每道門重達數噸至數十噸。

最外層俗稱金剛牆,是最結實的,而且很隱蔽。

可是這些也並不是最難的,只要有足夠的人力和時間,還是可以慢慢移開巨石的。

到了近代,有了大規模殺傷武器,這些巨石還可以被炸開。

另外,即使打開第一道石門,也不見得能找到第二道,有些墓道如迷宮一般縱橫交錯,闖入者如果不熟悉,則很容易在裡邊迷路,活活被困死。

這種設計思路深受世界各地的帝王青睞,不僅中國有,埃及也有。

因此,對付這種墓葬,除了多人分工合作,互相接應之外,貌似也沒什麼有效的辦法。

還有些墓主人為了防止自己的墓葬被打開,乾脆把自己的墓穴用鐵水澆築,將墓變成一個整體,讓人挖也挖不動,可是挖不動並不代表古人拿它沒辦法——古人會用腐蝕性很強的糞水(文雅的叫法稱為「金汁」)對鐵牆進行反覆澆灌,只要肯花時間和掏大糞的成本就能將其破外。

3、大象無形,幽靈一般的隱形巨墓

上述的各種防禦方式,不管是主動式還是被動式的,只要和盜賊發生接觸,就難免會被高手打開,即使賊不偷,也會一直惦記。

所以對於墓主人來說,如果不在乎後人憑弔的話,讓自己的墓永遠隱身,才是最好的策略。

想要讓自己的墓葬不留痕跡其實很簡單,有些帝王會殺死修築陵墓的工匠,通過滅口防止被盜。

在建造清東陵的時候,特意選擇了很多聾啞人作為工匠,以防止泄密。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做得更絕,囑咐其手下人在自己死後,將屍體夾在兩塊鑿成人形的厚木板之中,埋在一片荒地里,讓一群馬踏的看不出痕跡,再牽來一對駱駝母子,殺死小駱駝。

由於蒙古部落是遊牧民族,隨水草而居,第二年走到這裡的時候,人類已經認不出了,可是母駱駝能認出這塊地方,並且掉下眼淚,後人們便在這裡祭拜,等到母駱駝也死後,就再也沒人知道具體的埋葬地點了。

另一種隱藏的方法就是「分身術」,大偵探波洛說過,「想藏屍體,最好的方法就是藏在很多屍體中。

」墓葬也是如此。

比如財大氣粗的曹操建造了多個「疑冢」,讓人弄不清哪個真正埋的是他本人。

魏晉時期的很多貴族發現大量空墓,便撿了現成的便宜。

最後,還有一種方法可以防止盜墓,就是曹操提倡的「裸葬」,曹操本人從盜墓得出的最佳學術成果便是:要想不被盜,就要沒啥可盜。

所以臨死前一再強調不要厚葬,這樣雖然不能打消仇家和狂熱粉絲的挖掘,但是至少能讓眾多盜賊對他不再惦記了。

然而這沒有什麼用,孟德公或許萬萬沒想到,兩千年之後,他的墓還是被現代的考古學家挖了出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曹操與摸金校尉(摸金校尉是否真的存在過! )

據傳,摸金校尉是中國古代一個盜墓者的門派,起源於東漢末年三國時期,當時魏軍的領袖曹操為了彌補軍餉的不足,設立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軍銜,專司盜墓取財,貼補軍用。之後,有盜墓者以摸金校尉之風水方...

「盜墓祖師爺」曹操的心路歷程|安妮

在中國歷史上,任何一個行業,無論是做豆腐賣饅頭的小商販還是行俠仗義的綠林好漢,都有業內信奉的祖師爺。盜墓,這個上不了台面的"黑行業"也有祖師,他就是魏武帝曹操,當然,曹操的主業肯定不是盜墓,但因...

穿山為陵 亦不牢——漢梁孝王墓被盜記

為了百年之後的平安堅固,漢代首創「鑿山為陵」之制,即在茫茫蒼山的石壁上開鑿陵墓,其堅硬如磐石,牢固不破亦如磐石。漢代許多大型王陵都是「鑿山為陵」,當墓門封閉的那一刻,高高在上的皇室貴族皆以為安泰...

曹操麾下摸金校尉盜梁孝王墓偶遇守陵人

摸金校尉:摸金校尉是中國古代一個盜墓者的門派。據史書記載,摸金校尉起源於東漢末年三國時期,曹操為了彌補軍餉的不足,設立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軍銜,專司盜墓取財,貼補軍餉。也就應該能夠理解考古界人...

盜墓地行者,所到之處寸草不生!

摸金校尉是中國古代一個盜墓者的門派。據史書記載,摸金校尉起源於東漢末年三國時期,當時魏軍的領袖曹操為了彌補軍餉的不足,設立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軍銜,專司盜墓取財,貼補軍用。摸金校尉盜墓主要依靠...

此人打仗沒有錢,盜盡天下古墓

在考古界有句話叫做「漢墓十室九空」,那麼是誰盜了這麼多的古墓呢?東漢末年,因多年戰亂社會生產力遭到嚴重的破壞,經濟蕭條,群雄並起。曹操的勢力範圍開始很小,有些時候,打下的城池往往還沒來得及休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