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鋒播報遵義播州海龍屯土司遺址「申遺」成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第39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世界遺產大會)表決大會於7月4日(北京時間)在德國波恩開幕,我省遵義播州海龍屯遺址與湖南永順老司城遺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遺址聯合代表的中國土司遺址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清單,標誌著我省世界文化遺產零的突破,從而為我省再添一張歷史文化名片。

海龍屯土司遺址始建於南宋寶佑五年(1257年),毀於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的平播之役,該遺址位於今貴州省遵義市匯川區高坪鎮,距遵義市主城區20公里,是宋、元、明時期西南播州楊氏土司文化的重要遺存,遺址區面積含遺產區和緩衝區共12.9平方公里。

海龍屯2001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獲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同年11月,國家文物局將海龍屯土司遺址與湖南永順老司城遺址、湖北唐崖土司城址捆綁列為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2013年3月,國家文物局審查確定土司遺址為中國2015年向世界文化遺產委員會申報項目。

在國家文物局和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視下,在省有關部門和遵義市委、市政府、匯川區委、區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文物本體修繕、群眾搬遷、園林綠化、陳列展示、環境整治、水電升級、民居改造、標示標牌等28個項目的有序推進。

截至目前,已累計投入資金約3億元,其中爭取到國家文物局資金投入達1.3億元。

2014年9月,以高標準、高質量完成了國際古蹟遺蹟理事會專家到海龍屯土司遺址的現場考察評估工作,並按照要求補充完善了《申遺文本》相關資料。

據了解,世界遺產大會每年舉行一次,本次大會將於7月8日閉幕。

截至目前中國擁有48處世界遺產,遺產總數僅次於義大利,居世界第二。

中國土司遺產「打包」申遺 湖南、湖北和貴州境內的三處土司遺址「打包」申遺文本是在2014年3月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正式提交的。

三處遺址均是土司制度鼎盛時期的遺存,位於土司地區與中央政權主體地區地理和文化最前沿的交匯地帶,屬典型的多族群文化複合區域,是中國土司遺產中的代表。

湖南永順老司城遺址和湖北唐崖土司城遺址是土司職級序列中不同等級的土司的治所,貴州播州海龍屯遺址則是等級最高的土司的軍事城堡,三遺址的組合反映了土司制度發展的重要歷史階段,具有共同的價值主題和聚落、建築特點。

土司制度是中國歷代封建王朝在少數民族地區,通過分封地方首領世襲官職,以統治當地人民的一種特殊政治制度。

13至20世紀,土司分布地區在雲貴高原和青藏高原的東北邊緣,目前中國記錄在案的土司遺存有101處,由於分布廣、遺址多,所以國家文物局決定「打包」申遺。

貴州開啟塵封千年的土司秘門 在貴州北部,曾經存在過一個歷經唐宋元明四個朝代、延續了725年的政權,這就是楊氏土司。

由於史書記載有限,很難想像千年前在我國西南地區叱吒風雲的楊氏家族是怎樣的風光無限。

隨著宋代播州土司城堡海龍屯神秘面紗被揭開,我們將尋找到答案……

遵義海龍屯是中國珍貴的文化遺產,被稱為目前中國乃至亞洲保存最好的古軍事城堡建築遺蹟之一。

海龍屯古屬播州,自唐乾符三年(876)至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始終為楊氏世襲統治,始建於宋寶佑五年(1257),現存主要是明萬曆年間(1595~1600年左右)的遺存,主要包括城防設施,行政及生活設施、手工業設施、交通設施以及水井遺址5處。

1982年,海龍屯成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2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貴州遵義海龍屯遺址入選。

評委們認為,遵義海龍屯尤其「新王宮」的整體格局,不僅與明故宮契合,還融入了地方建築特色,反映出土司在意識形態上的國家認同感。

另外,海龍屯是中國西南規模最大、保存最好、延續時間最長的土司制度實物遺存,見證了中國封建社會統治階級對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管理實行「羈縻州制」、「土官制度」和「土司制度」到「改土歸流」的管理制度變遷。

其發掘,對從考古學角度深化中國土司制度和文化研究,探討中央與地方的互動,提供了新的材料和視角。

(本網綜合整理,資料來源:當代先鋒網、新華網等)

盡在當代先鋒有溫度的服務有力量的思想有價值的資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遵義海龍囤申遺成功

7月4日,在德國波恩舉行的第39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貴州遵義海龍囤作為中國三大土司遺址之一「申遺」成功,成為貴州省首個世界文化遺產。 據相關資料顯示,海龍屯土司遺址始建於南宋寶佑五年(1257年)...

貴州土司遺址獲世界田野考古發現獎

土司遺址見證了古代中國作為統一多民族國家,對西南多民族地區獨特的「齊政修教,因俗而治」管理智慧。這一管理智慧促進了民族地區的持續發展,對國家的長期統一和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形成起到了巨大作用,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