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5000年!——最新考古實證中華文明起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5月18日,陝西歷史博物館《陝西古代文明》展覽全新亮相。
圖為觀眾在陝西歷史博物館《陝西古代文明》展覽上參觀。
新華社發
上下五千年,中華文明燦如星河,綿延閃耀。
我們引以為傲的文明長河,發端於何時何處?延綿不絕的5000年傳承,經歷過怎樣的起承轉合?這些牽繫根脈的問題,曾讓一代代學者兀兀窮年、接續探索。
28日,「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綜合研究」(簡稱「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發布成果,揭開中華文明源頭的神秘面紗,書寫華夏兒女共同的「家譜」。
擦亮中華文明「滿天星斗」
發展水平相近的眾多文明,散布在中國的四面八方,猶如天上群星之星羅棋布——已故的中國考古學界泰斗蘇秉琦先生多年前就曾提出中華文明初始時期的「滿天星斗」說。
多年來,探源工程專家聚焦良渚、陶寺、石峁、二里頭等都邑性遺址,以田野考古工作為中心,並將實驗室「搬」到了考古工地,擦亮已經沉睡數千年的文明「星斗」,也為實證5000年中華文明提供重要證據。
在浙江良渚遺址,發現了建於距今約5000年前,面積近300萬平方米的內城和更大規模的外城。
為了防止古城遭到洪水的侵害,在古城以北的山前地帶,良渚人堆砌起巨型水壩,其工程量在全世界同時期的建築中首屈一指。
在山西陶寺遺址和陝西石峁遺址,分別發現了面積在280萬乃至400萬平方米的巨型城址。
這些城址內社會分化嚴重,高等級建築周圍有高高的圍牆圍繞。
這一時期,墓葬中反映的階級分化非常明顯,小墓一無所有,或者僅有一兩件武器或陶器;大型墓葬隨葬品可達到上百件,不僅製作精美,而且表明等級身份。
「像這樣的社會,顯然不再是原來我們認為的部落聯盟,應該已經進入到國家階段。
」探源工程負責人之一、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王巍說,「所以我們覺得,中原地區在這個時期已經進入到初級文明階段。
」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表示,基於90年來中國田野考古學成果的科學總結,經過多學科聯合攻關研究,探源工程研究團隊還從社會分工、階級分化、中心城市和強制性權力等方面,提出了中國進入文明社會的突出特徵。
探知多民族國家生生不息的力量
何時、如何、有何、為何——探源工程的研究自始至終貫穿著這幾個關鍵詞。
「我們並不僅僅是要解決中華文明何時形成、是否確有5000年歷史這樣的問題,還要追問中華文明如何發展、又為什麼這樣發展等一系列重大問題。
」王巍說。
經過多年研究,專家們對中華文明起源和早期發展的過程進行了梗概式描述。
——距今5800年前後,黃河、長江中下游以及西遼河等區域出現了文明起源跡象;
——距今5300年以來,中華大地各地區陸續進入了文明階段;
——距今3800年前後,中原地區形成了更為成熟的文明形態,並向四方輻射文化影響力,成為中華文明總進程的核心與引領者。
「中華文明實際是在黃河、長江和西遼河流域等地理範圍內展開並結成的一個巨大叢體。
」探源工程負責人之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趙輝說,「這個叢體內部,各地方文明都在各自發展。
在彼此競爭、相對獨立的發展過程中,又相互交流、借鑑,逐漸顯現出『一體化』趨勢,並於中原地區出現了一個兼收並蓄的核心,我們將之概括為『中華文明的多元一體』。
」
專家認為,作為一種歷史趨勢,「多元一體」也奠定了日後夏商周三代文明的基礎,成為中華民族和多民族統一國家形成的遠因和源頭。
探源工程的工作也揭示了大量有趣的文明細節,佐證著中華文明兼容並蓄的特徵:利用DNA技術得知,今日常見的小麥、黃牛、綿羊皆是「移民」而來;從多處早期礦冶遺址推斷,中原地區的青銅冶煉技術源自中亞地區,但在勤勞智慧的先民手中發揚光大,發展成為日後獨一無二、光輝燦爛的青銅文化……
「中華文明在起源與早期發展階段形成的多元一體格局、兼容革新能力,成為了其長期生長的起點,從中孕育出的共同文化積澱、心理認同、禮制傳統,奠定了中華文明綿延不斷發展的基礎。
」關強說。
照亮中華民族文明發展的輝煌之路
2009年8月,國際學術期刊《科學》為探源工程刊出專號,吸引了國際學術界的目光。
「中國新石器時代是被考古學遠遠低估的時期。
」國際考古學泰斗科林·倫福儒評價說,中華文明探源研究,是中國學術界為豐富發展人類歷史的整體認識所作出的應有貢獻。
沒有多學科深度融合的研究實力,就沒有探源工程的世界性成果。
在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吳遠彬看來,探源工程取得的成績與我國人文社會學科和自然科學近年來的長足進展密切相關。
測年技術、遙感技術和DNA技術在探源工程實施過程中得到了大量應用,為探源工程中的關鍵結論提供了重要支撐。
探源工程4期業已結項,華夏兒女探尋5000年歷史源流的目光依然熱切。
專家們的工作並未完結。
在趙輝看來,中華文明探源這個課題將是一個非常長期、需要繼續付出努力的研究任務。
在河南二里頭遺址所在地,老鄉們期盼著二里頭遺址博物館的建成。
幾十年來在此發掘出土的遺物,將向世人展現這片土地曾經的恢弘景象。
在浙江良渚遺址核心區,瓶窯鎮長命中心小學的孩子們好奇地向講解員發問,感受著5000年前中華文明的奇妙樣態,驚嘆於祖先高超的智慧。
在未來,伴隨著探源工程的成果陸續寫入中小學生教材,中華文明5000年燦爛的星光,將在每一個幼小心靈中撒下文化自信的種子。
「歷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科,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民族自尊、增強文化自信意義重大。
」教育部教材局巡視員申繼亮表示,將及時增補教材內容,不斷更新和充實歷史考古和研究成果。
(據新華社北京5月28日電)
相關新聞》》距今5000年!——最新考古實證中華文明起源
新華社北京5月28日電(記者 施雨岑 王思北)在28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介紹了「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綜合研究」(簡稱「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成果的有關情況。
他表示,截至目前,探源工程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重要進展,首先就是以考古資料實證了中華大地5000年文明,以及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兼容並蓄、綿延不斷」的總體特徵。
「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是以考古調查發掘為獲取相關資料的主要手段,以現代科學技術為支撐,採取多學科交叉研究的方式,揭示中華民族5000年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的重大科研項目。
它於2001年被正式提出,經歷了預研究等數個階段的工作後,於2016年完成第4期結項。
探源工程負責人之一、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王巍在發布會上說:「探源工程實施的十幾年裡,我們在國家文物局的支持下,在幾個重要的、距今5500—3500年的都邑性遺址開展大規模考古調查和發掘。
這些遺址是:浙江餘杭良渚遺址、山西襄汾陶寺遺址、陝西神木石峁遺址和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
」
「中華文明的起源和早期發展是一段沒有被文字直接記載下來的歷史。
」探源工程負責人之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趙輝說,「到今天,我們已經可以對這段歷史進行描述,從而填補了歷史上這一關鍵時段的空白。
同時,中華文明的起源和早期發展也是世界人類文明起源和早期發展的組成部分。
因此,我們的工作還填補了世界文明史上的空白。
」
評論:每一塊基石都鐫刻著文化自信
經歷十餘年的孜孜以求,「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專家們在浙江良渚遺址、山西陶寺遺址、陝西石峁遺址和河南二里頭遺址等地開展大規模考古調查和發掘,以考古資料實證了中華大地5000年文明。
悠久的文明傳承,自此不再僅僅是史書中泛黃的記憶;每一塊鑄就民族血脈的基石上,都深深鐫刻著文化自信。
考古實證,早在50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便已點亮文明絢爛的花火。
恢弘的城址、精美的玉器、豐沛的糧食儲備……他們在黃河、長江中下游、西遼河等地,用勤勞與智慧創造了令人驚嘆的文明碩果。
考古實證,我們的祖先從不封閉、從不孤立。
他們以非凡的勇氣跨越萬水千山,遷徙繁衍,事實上的文明交流幾乎一天也沒有停止過——陸上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陶瓷之路、香料之路如此,名不見經傳的條條通路更是如此。
祖先們開放革新、兼容並蓄的民族性格在這片土地上卻歷久彌堅。
正是這些品格與特質,讓中華文明前行的步伐得以不斷注入新的活力,並在5000年的漫漫歲月中沉澱為文化基因的一部分,代代相傳並深深根植於每一個炎黃子孫內心深處,成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延綿不絕的動力源泉。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
」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在神州大地喚起著更廣泛的認同、更堅定的守望。
隨著文化自信的升騰與凝聚,中華民族的文明發展還將再展新篇、更續輝煌!(據新華社北京5月28日電)
中華5000年文明獲考古證實
據新華社電在28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介紹了「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綜合研究」(簡稱「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成果的有關情況。他表示,截至目前,探源工程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重...
考古資料實證中華5000年文明 學者提出界定文明的「中國標準」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林維):作為世界四大古老文明中唯一綿延不斷的文明,中華文明到底是如何起源、怎樣形成的?歷時15年的「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綜合研究」項目今天(28日)在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向中外...
「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公布:5800年前已有文明起源跡象
中華民族是什麼時候形成的?五千年的歷史是事實還是傳說?在第二屆中國考古學大會中,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歷史學部主任王巍以《「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主要成果》做了主題報告。王巍介...
上下5千年!揭中華文明源頭神秘面紗
探文明之源 尋民族之魂——解碼「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成果上下五千年,中華文明燦如星河,綿延閃耀。我們引以為傲的文明長河,發端於何時何處?延綿不絕的5000年傳承,經歷過怎樣的起承轉合?這些牽繫根脈...
中華文明起源圖譜初現
作者:鄒雅婷中華文明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幾大文明之一,也是唯一延續不斷的文明。中華文明的起源和形成過程,不僅是國人想要探尋的文明密碼,也是海外許多人士關注的問題。5月2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 良渚遺址是最好的實證
上下五千年,中華文明燦如星河,綿延閃耀。我們引以為傲的文明長河,發端於何時何處?延綿不絕的5000年傳承,經歷過怎樣的起承轉合?這些牽繫根脈的問題,曾讓一代代學者兀兀窮年、接續探索。昨天,國務院...
考古實證!中華文明可上溯至距今5000年
新華社北京5月28日電(記者施雨岑、王思北)在28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介紹了「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綜合研究」(簡稱「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成果的有關情況。他表示,截至...
襄汾陶寺遺址考古實證,中華文明可上溯至距今5000年
提起中國,人們總會說「上下五千年」,但有著悠久歷史的中華文明究竟是如何起源的?是否有5000年之久?5月28日,「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綜合研究 (簡稱『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成果發布會」在國務院...
解碼「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成果,五千年中華文明得到實證
上下五千年,中華文明燦如星河,綿延閃耀。我們引以為傲的文明長河,發端於何時何處?延綿不絕的5000年傳承,經歷過怎樣的起承轉合?這些牽繫根脈的問題,曾讓一代代學者兀兀窮年、接續探索。28日,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