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取得重要進展:考古資料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浙江良渚遺址出土的玉琮王(資料照)

5月28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綜合研究成果」新聞發布會上,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說:「『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即『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綜合研究』的簡稱)取得了重要進展:一是以考古資料實證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二是豐富了對人類文明起源的認知;三是對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有了總體認識。

「中華探源工程研究團隊認為,距今5800年前後,黃河、長江中下游以及西遼河等區域出現了文明起源跡象。

距今5300年以來,中華大地各地區陸續進入了文明階段。

距今3800年前後,中原地區形成了更為成熟的文明形態,並向四方輻射文化影響力,成為中華文明總進程的核心與引領者。

」關強說。

填補世界文明史空白的浩大工程

「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是以考古調查發掘為獲取相關資料的主要手段,以現代科學技術為支撐,採取多學科交叉研究的方式,揭示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的重大科研項目。

項目2001年正式提出,工程已實施4個階段的研究工作,到2016年完成結項,實現了預先設定的多項目標。

從2004到2015年,由科技部批覆,國家文物局負責組織,依託「十五」國家科技攻關計劃、「十一五」和「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已實施了4個階段的研究工作;2016年,「中華文明探源工程」4期完成結項。

項目研究證明,中華文明五千年歷史所言非虛,文明形成過程具有「多元一體、兼容並蓄、綿延不斷」的總體特徵。

據介紹,「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實施期間,調動了人文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各項學術資源,融合了不同學科的理論與方法,深度發掘了不同學科的潛力。

國家文物局與科技部一起,建立了「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部際聯席會議制度,成立了專家委員會,設立了項目執行組和秘書處,引入第三方評估諮詢機制等,保證了「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順利推進。

「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研究團隊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牽頭,聯合國內近70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地方考古研究機構參與。

探源工程負責人之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趙輝表示,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他們已經積累了至少30多年的歷史,這30多年的研究探討最大的貢獻,就是知道了中國文明的起源和早期發展。

「到今天,我們已經可以對這段歷史進行描述,從而填補了歷史上這一關鍵時段的空白。

同時,中華文明的起源和早期發展也是世界人類文明起源和早期發展的組成部分。

因此我們的這項工作填補了世界文明史一塊非常重要的空白。

」趙輝說。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趙輝教授4月在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作中國早期文明的相關報告(韓宏攝)

研究表明,距今5000年前後,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包括西遼河流域等一些文化和社會發展比較快的區域,已經率先進入到文明階段。

「這就為中華文明的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或者能量,也體現了中華文明的互相借鑑、兼收並蓄能力。

」趙輝介紹,探源工程最新的發現表明,在古國時代的晚期,中華文明和其他文明有了接觸,源自中亞地區的麥類作物,黃牛、綿羊、山羊等家畜品種以及青銅冶金技術,在這個時期陸續傳入了中華文明。

而且,其中一部分很快被我們加以改造和提升。

比如迅速提升了冶鑄技術,變成了具有自己特點的技術體系。

中華文明的起源和早期發展是一個多元一體的過程。

「如果概括說中華文明的主要特徵,就是多元一體、兼收並蓄、綿延不斷,是個開放的文明,有著很強的融合吸收能力。

所以,我們才特別自豪地說,世界上唯一綿延不斷的文明就是中華文明。

」關強說,中華文明早期發展過程是從多元到一體,也是兼收並蓄的,既有中華大地不同文明之間的兼收並蓄,也有對外界的,包括中亞、西亞文明的兼收並蓄。

探源工程大規模考古發掘了四大遺址

發布會上,探源工程負責人之一、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王巍說:「探源工程實施的十幾年裡,我們在國家文物局的支持下,在幾個重要的、距今5500—3500年的都邑性遺址開展大規模考古調查和發掘,這些遺址分別是:浙江餘杭良渚遺址、山西襄汾陶寺遺址、陝西神木石峁遺址和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

王巍介紹說,浙江北部的良渚遺址修建於約5000年前,遺址是在沼澤上修建的,為了防止山洪的侵害,首先修建了一個長3.5公里、寬度十幾米的巨型水壩。

該水壩除了具有防洪功能外,還是水利工程。

最新發現表明,在內城外還有一個長、寬約2600米更大規模的城址。

研究團隊初步估算,總工程量1200萬立方米,如果動用1萬個勞動力修建也需要10年甚至更長時間。

除了高等級的宮殿之外,高等級的墓葬也在祭壇上修建。

研究團隊發現,良渚遺址每個墓里往往有上百件隨葬品,尤其是有製作精良的玉琮、玉璧等與宗教相關的玉器,以及製作精緻的武器——玉鉞,甚至有的短柄鉞上下還有玉質裝飾,顯然是軍事指揮權力的象徵。

王巍說,「這是一個階級分化相當嚴重的社會,是產生了權力、產生了王權的社會,我們認為,應該以這個為代表,在長江下游地區,距今5000年已經進入了古國文明的階段。

夏朝被部分西方歷史學家認為根本不存在。

王巍介紹,作為夏商周斷代工程的一個重要項目,他們在探源研究中對被認為最有可能是夏代晚期都城的二里頭遺址保持了持續的關注。

山西陶寺遺址出土的龍紋陶盤(資料照)

陝西省北部神木市石峁遺址皇城台門址平面圖(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1970年代,在二里頭遺址先後發現了兩座大型宮殿遺址,面積在1萬平方米左右。

探源工程研究團隊發現,二里頭遺址不只有兩座宮殿,而是10多座宮殿集中在一個區域,宮殿周圍又建起了圍牆,圍成一個10萬平方米的宮城。

宮殿有中軸線,建築左右對稱,前後幾進院落,這樣的制度是中國古代宮室制度發端。

研究團隊還發現,二里頭遺址為代表的時期有一系列重要發明,如原來的武器、工具、玉石器、牙璋。

王巍認為,中國歷史上有很多文獻記載,非常一致地記載夏人主要活動在此區域。

從時間、空間、規模,從它對全國的影響力,這些現象就是一個王朝的氣象。

陝西省北部神木市石峁遺址皇城台出土的銅範和銅刀(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出土的綠松石「中國龍」

另外是在中原地區,比如山西襄汾陶寺遺址,在陝西神木石峁遺址,分別發現了面積在280萬乃至400萬平方米的巨型城址。

這些城址內社會分化嚴重,高等級的建築周圍有高高的圍牆圍繞。

像石峁高等級的建築區皇城台城牆高達9米,軍事防禦色彩濃厚,高等級建築中不僅規模大,而且製作非常精緻。

陶寺的宮殿還有可能用了陶制的建築材料,相當於後世的瓦之類。

這一時期,墓葬當中反映的階級分化非常明顯,小墓一無所有,或者僅有一兩件武器,或者是陶器;但是大型墓葬,隨葬上百件隨葬品,不僅製作精美,而且有表明等級身份的。

王巍說,「所以我們覺得,中原地區在這個時期已經進入到初級文明的階段。

依據這幾個巨型的城址,以及穩定的控制範圍,他們之間發生的政治、經濟、文化的聯繫,我們覺得當時的社會整體上雖然還沒有形成王朝,但是應該進入到王朝之古國文明的階段。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在距今5000年前後,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包括西遼河流域等一些文化和社會發展比較快的區域,已經率先進入到文明階段。

相關成果編入中小學教科書

教育部教材局巡視員申繼亮表示,為了在青年群體中更好地普及「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相關成果將編入中小學教科書。

現在初中用的歷史教科書對照「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成果修改方案已經確定,內容主要是三個方面:一是增補了石峁文化、屈家嶺文化、寶墩遺址等知識;二是在原有的表述基礎上進一步細化;三是更新教科書里的一些圖表。

目前,初中教科書已經修訂完畢,高中歷史必修教科書關於中國史這部分也已編完,高校的《考古學概論》教材也做了適當調整。

關強表示,下一步,國家文物局將積極與科技部等部門協商,將「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後續研究工作列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項,儘快完成指南的編制、發布,精心組織實施,並積極配合教育部和相關部門,加強成果整理與宣傳;同時繼續對相關重要遺址有重點地進行系統考古發掘和有效保護,積極建設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全力做好良渚等重要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各項準備工作,充分發揮古遺址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文:文匯報記者 韓宏 編輯製作:韓宏 責任編輯:葉志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考古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作者:楊陽5月2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辦「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綜合研究」項目成果發布會。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在發布會上表示,中華文明在起源與早期階段形成了...

上下5千年!揭中華文明源頭神秘面紗

探文明之源 尋民族之魂——解碼「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成果上下五千年,中華文明燦如星河,綿延閃耀。我們引以為傲的文明長河,發端於何時何處?延綿不絕的5000年傳承,經歷過怎樣的起承轉合?這些牽繫根脈...

中華5000年文明獲考古證實

據新華社電在28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介紹了「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綜合研究」(簡稱「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成果的有關情況。他表示,截至目前,探源工程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重...

探文明之源 尋民族之魂

新華社記者 施雨岑 王思北 馮 源上下五千年,中華文明燦如星河,綿延閃耀。我們引以為傲的文明長河,發端於何時何處?延綿不絕的5000年傳承,經歷過怎樣的起承轉合?這些牽繫根脈的問題,曾讓一代代學...

5000年前中國就已經是「文明古國」?

5000年前的中國什麼樣?昨天,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綜合研究」項目發布最新成果:在距今5000年前,我國黃河、長江中下游以及西遼河等區域已進入文明階段,出現了國家...

考古資料證明!中華文明五千年

據央廣網5月28日消息,提到中華文明,很多人都記得這樣一句話「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5000年是如何計算的?在歷史學界,多數觀點認為中華文明從夏王朝開始,距今4000年左右。而在國外,如果按照...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 良渚遺址是最好的實證

上下五千年,中華文明燦如星河,綿延閃耀。我們引以為傲的文明長河,發端於何時何處?延綿不絕的5000年傳承,經歷過怎樣的起承轉合?這些牽繫根脈的問題,曾讓一代代學者兀兀窮年、接續探索。昨天,國務院...

考古實證!中華文明可上溯至距今5000年

新華社北京5月28日電(記者施雨岑、王思北)在28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介紹了「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綜合研究」(簡稱「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成果的有關情況。他表示,截至...

中華文明起源圖譜初現

作者:鄒雅婷中華文明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幾大文明之一,也是唯一延續不斷的文明。中華文明的起源和形成過程,不僅是國人想要探尋的文明密碼,也是海外許多人士關注的問題。5月2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