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各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有的國寶至今流落海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北京國家博物館:

司母戊鼎

司母戊鼎,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陽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時期青銅文化的代表作,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司母戊鼎因鼎腹內壁上鑄有"后母戊"三字得名,鼎呈長方形,口長112厘米、口寬79.2厘米,壁厚6厘米,連耳高133厘米,重達832.84公斤。

鼎身雷紋為地,四周浮雕刻出盤龍及饕餮紋樣,反映了中國青銅鑄造的超高工藝和藝術水平。

司母戊鼎初為鄉人私掘,因體量過大,為防日軍搶走後無法辨認,砸去一隻鼎耳,將其重新掩埋。

1946年6月重新出土,存於南京中央博物院。

1959年銅鼎從南京調往北京,存於新建成的中國歷史博物館至今。

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商朝晚期青銅禮器,祭祀用品。

1938年出土於湖南寧鄉縣黃材鎮月山鋪轉耳侖的山腰上。

被譽為中國青銅鑄造史上最傑出的作品。

四羊方尊是中國仍存商代青銅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其每邊邊長為52.4 厘米,高58.3厘米,重量34.5公斤,長頸,高圈足,頸部高聳,四邊上裝飾有蕉葉紋、三角夔紋和獸面紋,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4個卷角羊頭,羊頭與羊頸伸出於器外,羊身與羊腿附著於尊腹部及圈足上。

同時,方尊肩飾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龍紋,尊四面正中即兩羊比鄰處,各一雙角龍首探出器表,從方尊每邊右肩蜿蜒於前居的中間。

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為北宋風俗畫,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屬國寶級文物,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清明上河圖寬25.2厘米,長528.7厘米,絹本設色。

作品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構圖法,生動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

是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

這在中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

在五米多長的畫卷里,共繪了814個各色人物,牛、騾、驢等牲畜73匹,車、轎二十多輛,大小船隻二十九艘。

房屋、橋樑、城樓等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築的特徵。

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大禹治水玉雕:

"大禹治水"玉山,是中國玉器寶庫中用料最宏,運路最長,花時最久,費用最昂,雕琢最精,器形最巨,氣魄最大的玉雕工藝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之一。

湖北省博物館:越王勾踐劍

越王勾踐劍,青銅製造,春秋時期,1965年湖北省江陵縣望山1號墓出土,現藏湖北省博物館。

越王勾踐劍通高55.7厘米,寬4.6厘米,柄長8.4厘米,重875克。

1965年冬天,在湖北省荊州市附近的望山楚墓群中,出土了一把鋒利無比的寶劍。

專家通過對劍身八個鳥篆銘文的解讀,證明此劍就是傳說中的越王勾踐劍。

讓人驚奇的是,這把青銅寶劍穿越了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但劍身絲毫不見銹斑。

曾侯乙編鐘

曾侯乙編鐘,戰國早期文物,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1978年在湖北隨縣(今隨州市)出土。

是由六十五件青銅編鐘組成的龐大樂器,其音域跨五個半八度,十二個半音齊備。

它高超的鑄造技術和良好的音樂性能,改寫了世界音樂史,被中外專家、學者稱之為"稀世珍寶"。

編鐘是中國漢族古代大型打擊樂器,興起於西周,盛於春秋戰國直至秦漢。

中國是製造和使用樂鍾最早的國家。

它用青銅鑄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圓鍾按照音調高低的次序排列起來,懸掛在一個巨大的鐘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錘和長形的棒分別敲打銅鐘,能發出不同的樂音,因為每個鐘的音調不同,按照音譜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樂曲。

引在木架上懸掛一組音調高低不同的銅鐘,由古代侍女用小木槌敲打奏樂。

甘肅省博物館:馬踏飛燕

《馬踏飛燕》是1969年在甘肅武威擂台東漢墓中出土。

這件古代青銅作品,作於公元220年前後,高34.5厘米,長41厘米。

這件兩千年前製作的銅奔馬造型生動,鑄造精美,比例準確,四肢動勢符合馬的動作習性,為中外的許多考古學家和藝術家嘆為觀止。

奔馬正昂首嘶鳴,舉足騰躍,一隻蹄踏在一隻飛翔的燕子身上。

從力學上分析,《馬踏飛燕》為飛燕找到了重心落點,造成穩定性。

這種浪漫主義手法烘託了駿馬矯健的英姿和風馳電掣的神情,給人們豐富的想像力和感染力。

既有力的感覺,又有動的節奏。

《馬踏飛燕》也是中國青銅藝術的奇葩。


.陝西省歷史博物館: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

舞馬銜杯紋銀壺,高18.5厘米,扁圓腹,蓮瓣紋壺蓋,弓形提梁,一條細鏈連結著壺蓋與提梁。

壺底與圈足相接處有「同心結」圖案一周,系模仿皮囊上的皮條結。

圈足內墨書「十三兩半」,是壺的重量。

壺腹兩側用模具衝壓舞馬圖,馬肥臀體健,長鬃披垂,頸系花結,綬帶飄逸。

只見它口銜酒杯,前腿斜撐,後腿蹲曲,馬尾上擺,好像正合著音樂節拍,以優美的舞蹈為飲酒者伴飲助興。

馬身和提梁、壺蓋及「同心結」紋帶均鎏金,使得銀壺富麗堂皇,明快悅目。

該壺構思巧妙,工藝精細,古今未見類同者,堪稱國寶。

河北省博物館:中山靖王劉勝的金縷玉衣

金縷玉衣是中國漢代文物,玉衣也稱"玉匣"、"玉柙",是漢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皇帝和高級貴族死後穿用的殮服,外觀與人體形狀相同。

玉衣是穿戴者身份等級的象徵,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線縷結,稱為"金縷玉衣",其他貴族則使用銀線、銅線編造,稱為"銀縷玉衣"、"銅縷玉衣"。

金縷玉衣是漢代規格最高的喪葬殮服,大致出現在西漢文景時期。

據《西京雜誌》記載,漢代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形如鎧甲,用金絲連接。

這種玉匣就是人們日常說的金縷玉衣。

當時人們十分迷信玉能夠保持屍骨不朽, 更把玉作為一種高貴的禮器和身份的象徵。

川三星堆博物館:青銅神樹

青銅神樹樹幹高384厘米(3.84米),通高396厘米(3.96米),由樹座和樹幹兩部分組成。

樹座略呈圓錐狀,底座呈圓環形,上飾雲氣紋,底座之上為三山相連狀,山上亦有雲氣紋。

樹幹接鑄于山頂正中,干直,樹根外露。

台北故宮博物院:

翡翠白菜


翡翠白菜原是清朝永和宮的陳設器,相傳為光緒的妃子瑾妃的嫁妝之一。

白菜寓意清白,象徵新娘的純潔。

這棵白菜所用的物料細膩圓潤、水頭充分,工匠又根據原料的天然色彩雕琢出菜的白幫綠葉,在嫩綠的菜葉上仍舊趴著兩條小蟲,一條是螽斯,一條是蝗蟲,迎合了中國人傳統的多子多孫的美好願望。

這棵白菜以它出色的品質和精美的做工征服了廣大觀眾,真可謂雅俗共賞,人見人愛,難怪在歷次網絡評選中,它力壓舉世聞名的《清院本清明上河圖》和《晉王羲之快雪時晴帖》多次高票當選該院十大國寶的第一名。

台北博物院有這些國寶,一件翡翠擺件(最著名的翡翠白菜),兩件青銅器(毛公鼎,散式盤),兩幅字(祭侄文稿, 黃州寒食帖 ),兩件汝瓷(無紋水仙盆,蓮花式溫碗),三幅畫(江行初雪圖,溪山行旅圖,富春山居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盤點那些讓我們自豪的國寶

〈十〉曾侯乙編鐘曾侯乙編鐘,戰國早期文物,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1978年在湖北隨縣(今隨州市)出土。是由六十五件青銅編鐘組成的龐大樂器,其音域跨五個半八度,十二個半音齊備。它高超的鑄...

中國十大鎮國之寶,件件都是價值連城!

中國歷史悠久,文化豐富,孕育了中華古文明,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悠久的中國文明為我們帶來了很多財富,從遙遠古代流傳下來的文明瑰寶不計其數,也有一些至今已不知所蹤,讓人惋惜。可是您知道在眾多嘆為觀止...

中國十大鎮國之寶,文物之最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絢爛的歷史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文物,並且種類繁多,都是各個時期的代表作。這些文物見證了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不僅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寶。根據重要和珍貴程度,排...

中國十大鎮國之寶

中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各地博物館中的珍貴藏品數不勝數。每到一地遊覽時,或多或少都會去當地的博物館看看。每個博物館都有自己的「鎮館之寶」,那麼這些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都是什麼,小編帶你一飽眼福。...

九大國寶,每一個都價值連城

清明上河圖為北宋風俗畫作品,寬24.8厘米,長528.7厘米,絹本設色;該畫卷是北宋畫家張擇端存世的僅見的一幅精品,屬國寶級文物,現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作品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構圖法,生動...

中國十大最值錢古董

在遙遠的古代,人們沒有精密儀器的幫忙卻也做出了精美的工藝品,流傳了上百年,上千年仍然是完美如初。一起來看看盤點中國最值錢古董,均是鎮國之寶。1、北京國家博物館:四羊方尊

中國人必須知道的國寶級文物,件件價值連城!

文物,作為文化的載體,自古以來都是收藏者的最愛。中國自古地大物博,資源豐富,寶藏頗多。古代傳承下來的國寶級文物也是非常之多,身為一名中國人,對中國的歷史可以不太了解,但一定要認識這些價值連城的寶...

中國十大國寶級文物 絕對震撼世人的精品

中國十大國寶級文物有什麼?看過盜墓筆記的朋友們還記得令人長生不死的玉俑嗎?這裡有一件中山靖王劉勝的金縷玉衣應該是它的原型!中國的歷史上你不了解的東西太多了,快來長長見識吧!10、鎏金舞馬銜杯紋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