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物建築能否交給企業認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者:封壽炎

日前,山西省政府公布《山西省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利用「文明守望工程」實施方案》,鼓勵引導社會組織、企業或個人通過出資修繕、認領認養等方式,參與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和其他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利用。

文物建築能否交給企業等社會組織?如何保證文物的安全和合理利用?山西省的這一舉措引發關注。

山西省是文物大省,文物保護任務繁重,現狀不容樂觀。

近幾年來,山西省龍天廟壁畫失竊事件、廣勝寺「網紅女壁畫師」事件都引起輿論廣泛關注。

隨後媒體在調查中發現,山西有大量古道觀寺廟處於「零安保」狀態,文物安全形勢堪憂。

這種嚴峻形勢不僅僅是山西所獨有。

中國的歷史文物浩如煙海,這當然是獨特的優勢,但也有著「甜蜜的煩惱」——有限的文保資金和技術管理力量簡直是杯水車薪。

跟義大利等文物大國相比,我國文物保護的資金投入、技術和管理力度都差距明顯。

那些可以開發成旅遊景點、具有經濟效益的文物建築尚能得到較好保護,至於那些沒有多少經濟價值,無法開發成景點收門票的文物建築,很難得到有效保護。

在這種情況下,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利用,以彌補政府部門文保資金和技術管理力量的不足,不失為一種有益的探索和嘗試。

文物保護絕非政府部門的「獨角戲」,而應該鼓勵廣泛的社會參與。

在美國保護文化遺產的國家公園制度中,其經費既有聯邦政府撥款,也通過稅費減免鼓勵社會各界的投資和捐贈。

另一個文物大國英國,其保護資金也有大量的非政府組織捐贈和個人捐款。

反觀我國,對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投入主要靠政府,目前還沒有形成多方參與、多元投資的機制。

社會組織、企業機構和個人等社會力量在文保領域的應有作用還沒有釋放出來。

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文物保護,這本身也是一個文化教育和文物知識普及的過程。

文物保護不應該是「死的保護」,而應該是「活的保護」。

不應該是把一座文物建築圍起來、封起來,使它徒留一個死的軀殼,與當下人們的生活毫無關聯。

應該在保證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儘可能使文物建築得到多方面利用,比如教學、參觀、研究,使其成為文化產業、文化活動的載體。

參與的社會力量越廣泛,文物知識和歷史文化的傳播也就越廣泛。

在各種社會主體的共同參與下,文物建築得以以「活的形式」存在,成為當下社會生活的一部分。

社會力量參與文物建築保護是一件新生事物,在保持寬容態度的同時,也要對可能出現的不良後果保持警惕,防患於未然。

首先,對於哪些文物可以交給社會,哪些文物必須由文保部門嚴格管理保護,要有科學論證和明確界定。

在義大利,文物保護分為四個等級,不同等級有不同的保護規範。

其次,要確保參與認養的社會力量,具備從事文物保護的資金、技術和管理條件,防止保護文物變成毀壞文物。

再次,對於社會力量保護、利用文物建築的行為,要實施全面全程監督,嚴禁對文物建築進行竭澤而漁的商業開發,防止不當利用危及文物安全,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

最後,相關信息要公開透明,接受社會和輿論監督,防止暗箱操作、私相授受,一旦出現權力尋租等腐敗行為,要嚴肅追究法律責任。

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要目標,就是要讓文物知識,以及文物所承載的歷史文化走進社會,走進人們的生活,讓文化的力量抵達人們的內心深處,影響他們的日常生活,成為塑造社會生活的強大力量。

因此,由文保部門、文保機構唱獨角戲的「小文保」模式,要逐步轉型為政府部門牽頭,專業機構發揮主力作用,社會組織、企業和個人廣泛參與的「大文保」模式。

當然,在此過程中要重視建章立制,確保各項工作有章可循,在符合法律規範和政策規定、符合文物保護客觀規律的軌道上推進運行。

(封壽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2016年遺產保護關鍵詞

回首已經過去的2016年,文博事業政策利好,各路媒體觸角延伸,直擊文博行業熱點難點,紛紛總結了全年的文博關鍵詞和大事件。小編也湊個熱鬧,從「遺產保護周刊」的視角出發,羅列幾個關鍵詞,希望對大家今...

「認養」古建築還須建立長效機制

【文化評析】作者:李勤余(文匯報新媒體部記者)據報導,文物大省山西省現存2.8萬餘處古建,由於人力、財力投入不足,大量低等級古建現狀堪憂。捉襟見肘的文保工作與數以萬計的古建命運,倒逼山西於去年初...

對歷史文物心存敬畏 讓寶貴遺產世代傳承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對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強調,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繫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厚滋養。保...

鼓勵動員全社會參與文物保護

講文物故事,知家鄉歷史。2016年12月27日,文物價值解讀與傳播大賽優秀解說詞評選結果揭曉,共50篇作品獲獎,其中一等獎10名、二等獎15名、三等獎25名,他們將分別獲得獎金8000元、500...

「文物認養」須有所為有所不為

【文化評析】中國文物點多面廣,基層保護千難萬難。8月1日正式施行的《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辦法》,鼓勵有能力的單位或者個人採用認保、認養、認租、認購等方式,參與歷史建築的原址保護。文物是...

關於文物領養的思考

近幾年,在全國相繼出現了一些社會保護文化遺產的新方式,「認領」「認養」就是其中一種。比如山西曲沃的「古建築認領保護」、廣東開平碉樓的「社會認養」、安徽黟縣的「文物建築保護愛心認領」和浙江金華的「...

領養文物 精準呵護

核心閱讀山西擁有豐富的歷史人文資源,省內不可移動文物保有量達58375處、可移動文物320多萬件;面對豐富的文物資源,文物保護更顯迫切。山西省日前出台方案,鼓勵和引導社會組織、企業或個人積極參與...

「認養文物」值得一試

山西省政府近日公布了《山西省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利用「文明守望工程」實施方案》,根據方案,山西省將積極鼓勵和引導社會組織、企業或個人通過出資修繕、認領認養等方式,參與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和其...

首批252處文保項目等你來認養

本報3月22日訊(記者 劉捷 李晶)為進一步保護和利用我省豐富的文物資源,推進我省文物保護事業繁榮發展,省政府決定啟動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利用「文明守望工程」。為引導民營企業更好地參與「文明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