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真正的國家寶藏,這些國寶被禁止出國展覽(五)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41、河姆渡出土陶灶

新石器時代河姆渡文物,河姆渡出土「陶灶」,新石器時代「陶灶」。

通長55、通高25厘米。

夾砂灰陶。

俯視呈鞋底形,火門上翹,橢圓形圈足。

內壁橫安三個粗壯支丁,三丁分別置於兩側正好對稱,一丁置於後壁。

兩側外壁安有一雙半環形與兩側支丁連成一體。

1977年河姆渡遺址出土。

現藏於:浙江省博物館。

42、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高 279厘米,寬99厘米。

唐代。

記述景教在唐代流傳情況。

此碑於唐建中二年(781年)由一個名叫景凈的波斯傳教士撰刻樹立,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呂秀岩書並題額,立於大秦寺的院中。

正面寫著「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並頌」,上有楷書三十二行,行書六十二字,共1780個漢字和數十個敘利亞文。

明天啟三年(1623年)出土。

現藏於:西安碑林博物館。

43、舞馬銜杯仿皮囊式銀壺

舞馬銜杯仿皮囊式銀壺 ,唐朝文物。

此壺仿遊牧民族的皮囊式水壺造型,通高18.5厘米、口徑2.2厘米、足8.8*7.1厘米。

扁圓腹,蓮瓣紋壺蓋,弓形提梁,一條細鍍連結著壺蓋與提梁,上口斂而底部呈扁弧形,壺底與圈足相接處有「同心結」圖案一周,系模仿皮囊上的皮條結,圈足內墨書「十三兩半」,是壺的重量,周身看不到焊縫。

最令人稱奇的是在壺身中央,壺腹兩側面用模具衝壓舞馬圖,突出於壺面的、金色的、奇異的馬。

1970年10月陝西省西安市南郊唐代窯藏出土。

現藏於:陝西省歷史博物館。

44、獸首瑪瑙杯

唐獸首瑪瑙杯,又稱鑲金獸首瑪瑙杯、獸首瑪瑙杯。

長15.5,口徑5.9厘米。

選材精良,巧妙利用王料的俏色紋理雕琢而成。

杯體為角狀獸首形,獸雙角為杯柄。

嘴部鑲金帽,眼、耳、鼻皆刻劃細微精確。

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產物。

通高6.5厘米,長15.6厘米,口徑5.9厘米。

據估計,它的製作年代當在8世紀前期。

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

45、景雲銅鐘

唐代文物。

景雲銅鐘是唐代為景龍觀所鑄之青銅鐘,被稱為"天下第一名鍾",世界名鍾之一。

該鐘原名"景龍觀鍾",開元年間改景龍觀為迎祥觀,故又稱"迎祥觀鍾"。

後曾懸掛於西安鐘樓。

鍾高247厘米,腹圍486厘米,口徑165厘米,重6噸。

鍾用銅錫合金鑄成,鑄造時分為5段,共26塊鑄模,鐘形上銳下侈,口為六角弧形。

鐘身有可調節音律的"蒲牢"形鍾乳32枚,鐘身周圍鑄有紋飾,自上而下分為3層,每層用蔓草紋帶分為6格,共18格。

格內分別鑄有飛天、翔鶴、走獅、騰龍、朱雀、獨角獨腿牛等圖案,四角各有4朵祥雲,顯得生動別致。

現藏於西安碑林博物館。

46、銀花雙輪十二環錫杖

銀花雙輪十二環錫杖,是世界錫杖之王。

長1.96米,重2.39公斤,用金2兩,銀58兩。

杖身4輪套12個環,中飾柿蒂狀忍冬花結座,上托流雲仰蓮,5鈷杵及智慧珠。

錫杖尊體由復蓮八瓣組成,錫杖下端有三欄團花紋飾,欄之間以珠紋為界,極為精細,杖身中空,通體襯以纏枝蔓草,上面鏨刻圓覺十二僧,錫杖下端綴飾蔓草、雲氣和團花。

杖首用銀絲盤曲成雙桃形兩輪,輪頂有仰蓮流雲束腰座,上托智慧珠一枚。

1987年寶雞法門寺地宮出土,收藏於法門寺博物館。

47、八重寶函

唐代文物。

唐懿宗賜贈,函內盛放著一枚供奉舍利,最外層是一個檀香木函,裡面套裝著三個銀寶函、兩個金寶函、一個玉石寶函和一座單檐四門純金塔,但因最外層為檀香木銀棱頂寶函出土時已殘朽,故只見七重。

層層相套的寶函其質地分別為金、銀、玉、木,每層寶函外均用銀鎖鎖上,並以絲帶或絹袱包裹,金塔基的銀柱就是套放供奉舍利的地方。

1987年寶雞法門寺地宮出土,收藏於法門寺博物館。

48、銅浮屠

唐代文物。

浮屠即塔、精舍,模鑄成形,平面呈方形,分為塔基、塔身和塔剎三部分。

塔基為須彌座,其外有三層漸收的護欄,每面護欄正中弧形踏步。

塔身單層,四面各開一門,正面門外左、右各列一力士,門兩側為直欞窗,門額以上鋪作人字形斗拱。

頂單層,四角攢尖形,每面鑄出瓦攏,角壠起翹。

塔剎高聳,剎底為須彌座,其上6個相輪由下往上依次漸小。

塔內盛放鎏金伽陵頻迦鳥紋銀棺一枚。

第四枚佛指舍利就在鎏金伽陵頻迦鳥紋銀棺的棺蓋內。

1987年寶雞法門寺地宮出土,收藏於法門寺博物館。

49、銅錯金銀四龍四鳳方案

戰國文物。

通高36.2厘米,上框邊長47.5厘米,環座徑31.8厘米,重18.65公斤。

此案周身飾錯金銀花紋。

下部有兩牡兩牝四隻側臥的梅花鹿環列,四肢蜷曲,馱一圓環形底座。

中間部分於環座的弧面上,立有四條神龍,分向四方。

四龍獨首雙尾。

龍身蟠環糾結之間四面各有一鳳,引頸長鳴,展翅欲飛。

1974年冬,平山縣出土。

現藏於: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50、中山王鐵足銅鼎

戰國時期文物。

通高51.5厘米,最大直徑65.8厘米。

中山王鼎為王墓中同時出土的九件列鼎中的首鼎,銅身鐵足,圓腹圜底,雙附耳,蹄形足,上有覆缽形蓋,蓋頂有三環鈕。

鼎身刻有銘文469字。

據鼎銘得知,此鼎為奉祀宗廟的禮器。

中山王鼎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鐵足銅鼎,也是銘文字數最多的一件戰國青銅器。

1977年於河北省平山縣中山國王墓出土。

現藏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