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墓筆記之金縷玉衣魯王密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魯王墓
九龍山魯王墓坐落今曲阜縣城南9公里處,共發現5座,東西並排,墓門皆向南,為鑿於半山腰的崖洞墓。
開掘的4座墓均由墓道、墓門、甬道、墓室和四個耳室構成。
2、3、4號墓墓室皆由前、後室構成,前室兩邊又各置兩個側室。
5號墓較小,為單室墓。
4墓各置3車和馬若干匹,均坐落墓道側的二耳室中。
甬道側的二耳室首要放置糧食、禽畜和食物。
前室兩邊的四側室首要放置禮樂器、日子用具及錢幣等。
3號墓出"王慶忌"銅印,開掘者依此將其定為魯孝王劉慶忌之墓,但有人對此持異議、
西漢魯國坐落今山東省中南部、泰安市與濟寧市交轄地帶。
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改封子淮陽王劉餘為首代魯王,都治魯縣(今曲阜)。
這以後後代安王劉光、孝王劉慶忌、頃王劉勁、文王劉睃相繼襲封,始建國二年(公元10年)被王莽廢棄
朱檀來兗州當魯王不久,就選中了的九龍山,動用很多民工為自個構築墳墓,為了長生不老,他還求神拜佛,找了一些神漢術士,用硃砂、草藥煉成「靈藥」,供己享受。
誰知適得其反,因藥物中毒,弄瞎了眼,又因他花天酒地,荒淫無度,於洪武二十一年(公元一三八八年)病死,年僅十九,人稱魯荒王。
魯王墓在九龍山南麓,座北朝南,依山締造,它東有臥虎山,西有玉皇山,構成天然的兩個大石闕:前面是平原沃野,碧水粼粼的白馬河慢慢流過。
整座陵寢占地十八萬平方米,陵寢四角設有譙樓,駐有戰士護衛,戒備森嚴。
一九七〇年春,省博物館的考古和文物工作者對魯王墓進行了開掘。
該墓規模宏大,構造雜亂,墓基距地上二十餘米,開鑿石壙,以磚砌室,以石築門。
墓道長七十多米。
第一道封門牆基厚八點八六米,第二道是金剛牆,厚五點三五米,高八點二米,上部用綠琉璃瓦築起巨大的門樓,墓室分前後兩部分,悉數用水磨磚砌成。
開始核算,全部工程僅動用土石方就約二十多萬立方米。
魯王墓出土了大批寶貴文物,其中有龍缸裝油帶有燈芯的「萬年燈」;有鑲嵌珠寶的王冠;有用金銀絲絨繡著二龍戲珠的龍袍、玉帶、朝靴;還有絲織的絹、錦、綺和各種工藝品等。
最有目共睹的是文房四寶。
古琴名為《天風海濤》,是古代聞名的早琴專家雷威親斷,此琴為明代傳世珍品。
更寶貴的是墓中的四幅書畫:名望最大的是《宋葵花蛺蝶》,上面有宋高宗趙構為扇面親筆題寫的金字跋:「白露才過催八月,紫房紅葉共蒼涼。
黃花冷漠無人看,單獨清心向落日。
」跋後有元代「皇姊圖書」朱印;一幅是元代「八俊之一」錢選的「白蓮」;一幅是寫意山水絹畫「宋金碧山水」;還有一幅已腐朽,無法考證。
別的有刻著盤龍戲珠帶有筆套的玉管、竹管、象牙管、雕漆管的四種毛筆,有帶「蓬萊進余」的黑墨一錠,別的還有紙、古硯、碧玉筆架、水晶雕鹿、鎮紙、雕花白玉杯、圖書印等一宗。
還有文臣、武士、樂隊、侍衛等神態正經、外型生動的四百六十個木刻群俑。
農民挖洞,發現朱元璋兒子陵墓,一頂帽子讓專家驚喜萬分
1969年,山東鄒城當地農民響應號召,在九龍山地區挖掘防空洞,沒想到意外發現一座古墓,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古墓的主人竟然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兒子!更大的驚喜還在後面,這座古墓出土了大量文物,其...
大隱隱天山,神秘的崖墓群
崖墓是指開鑿在山崖或者岩石中的墓葬。春秋時期開始,長江流域的許多地區開始流行崖墓,至漢代,黃河中下游地區也出現崖墓,而且漢代黃河流城的崖墓大多為高等級的王陵或貴族墓葬。這些墓葬深深地隱藏在山崖間...
詭異!神秘墓地反盜墓措施竟難倒考古專家
在未考古前,當地稱南唐陵為「太子墩」,「太子墩」的規模較大,地表上部為一圓形土墩,周長170米,高出地面12米。真正發掘,比盜墓要困難多了。或許有讀者會問了,不是有盜洞麼,還有什麼難?考古要按程...
漢墓幽魂-曲阜九龍山漢代崖墓
回程的路上,聽著交通台發布的堵車信息,甚為慶幸,早回一天就是好,路上車不是很多,進入山東地才剛過中午。時間尚早,當然要再看個地方,導航定到曲阜的武家村,沒想到生硬的導航非的要從鄒城去,大爺的沒...
探尋九龍山漢魯王墓群
光明網12-18 04:53顯示圖片□齊士國 在曲阜城東南九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山,叫九龍山。因為此山由九座山頭組成,遠遠望去連綿不斷,似平臥于田野中的一條巨龍,故名九龍山。九龍山東南西北走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