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有三香三拜,兩不一取,吹燈不摸金的說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第23章

黃腸題湊

「小心粽子!」

二胖跳了起來,手中的摺疊鏟狠狠往墓道邊砸去。

只聽噹啷一聲,火花四濺,摺疊鏟掉在地上。

「什麼粽子,這麼厲害,簡直是刀槍不入。

我心中一緊,揮舞摺疊鏟,掏出雞血槍沖了過去。

再一看,忍不住要罵了起來。

那有什麼粽子?牆壁上雕刻著一個身穿盔甲的樓蘭大將,手持一柄大槍,舉槍就刺。

由於墓道光線昏暗,雕刻的栩栩如生,再加上二胖神經緊張,這才鬧了虛驚一場。

二胖也發現了,皮糙肉厚的臉也有些發紅,喃喃說道,「他妹妹的,這到底是誰刻的,這是要玩死胖爺的節奏。

眾人實在忍不住,大笑起來。

氣氛也活躍了很多。

眾人接著往前探路。

大概走了半個小時,都有些煩躁的時候,前面終於又出現了一道門。

只是這門是緊鎖的,但是卻是個木門。

「怎麼會有木門,難道這樓蘭女王不怕被/盜墓麼?」

二胖十分不解。

不光二胖不解,我們也都有些不清楚,一般墓室的門,都是巨石鎖住,裡面還有自來石封住,從外面極難打開。

可這裡,卻出現了一道木門,實在有些古怪。

我和姜若水拿著手電,仔細觀察了一番,沒有發現什麼奇異的地方,也沒有什麼機關。

二胖說我來,拿出傘兵刀,配合摺疊鏟,很快把這木門弄開。

大家魚貫而出,出人意外的是,裡面的墓道,包裹四周的墓牆,全都是木頭做的。

我用手電照了照,顯現出一種黃黑的顏色。

右拐了幾個彎,終於來到了寬敞的主墓室。

主墓室足有一個籃球場那麼大,由一根根淡黃色的木頭壘成,高大威嚴,都是層層平鋪、疊壘,木頭的一端全部朝著中心棺槨的方向。

「黃腸題湊!」

姜若水驚呆了,口中喃喃說道。

「什麼黃腸?」

我有些不解的說道。

「這是漢墓的風格,黃腸題湊,看來這樓蘭國王,深受漢代墓葬風俗的影響。

姜若水的語氣有些顫抖,顯然很緊張。

「漢墓?」

二胖原本的小眼睛,立刻瞪得溜圓,「漢墓墓葬最為豐厚,定然有很多明器,哈哈,這絕對是要發的節奏。

對於漢墓,《搬山九秘》上提到過,漢代有厚葬之風,陪葬品或者說明器,在歷朝歷代都是數一數二的,許多墓主車馬、金銀珠玉佩飾、絲織衣物、銅漆器皿、食品、錢幣,陶器等葬入墓中。

諸侯王的就已經是非常奢侈,如馬王堆漢墓,至於漢武大帝的茂陵,珍稀寶物更是無數,被稱為中國的金字塔。

《中國史簡編》載:「公元25年9月,赤眉軍分為十三營,共三十萬人,擊敗更始軍,入長安後,因糧草、經費匱乏而大肆擄掠,他們出城整整用了兩三個月時間,打開了茂陵羨門,成千上萬起義軍,搬去陵內陪葬品,幾乎搬了幾十天,但陵中之物仍未減半。

公元880年,黃巢起義軍進入長安,再次盜掘茂陵,大量金銀玉器散落各地。

之間董卓,呂布也曾盜過茂陵,可惜漢武大帝一生文治武功,死後陵寢卻多受到打擾,不能不說太令人憤慨,所幸現在已經被國家保護起來。

可問題又來了,偏遠的西域樓蘭國,就算受漢代一些影響,怎麼會幾乎照搬漢墓的黃腸題湊?

「這黃腸題湊,我聽到過一些,還是不太明白。

我看了看姜若水,說道。

「漢代厚葬之風盛行,這與漢代流行的儒家孝道、陰陽五行、讖緯迷信、神仙方術以及道教等意識形態觀念有關。

姜若水點了點頭,說道,「黃腸題湊,是帝王一級使用的槨室,等級最高。

簡單說,就是槨室為四周用柏木堆成的框型結構。

所謂「黃腸」,即黃心的柏木,就是去皮後的柏木,即堆壘槨室所用的柏木枋木心色黃,強調的是材料和顏色。

題,頭也。

湊,以頭向內,所以為固。

「題湊」強調的是木頭擺放的形式和結構,也就是木頭的端頭向內排列。

合起來解釋,「黃腸題湊」是用黃心柏木,按向心方式致累而成的厚木牆。

黃腸題湊與梓宮、便房、外藏槨、金縷玉衣,是漢代帝王級別墓葬最重要的特點,當然,有一些諸侯王墓葬也允許採用,但不知道為何,在這樓蘭王國也有黃腸題湊。

「我覺得這裡怪怪的,大家還是多加小心。

一種不詳的感覺籠罩在我的心頭,這種感覺說不出來,但讓人沒來由的恐懼。

「以樓蘭的國力,很難造出這麼大的黃腸題湊。

在北京大葆台發掘的兩座墓也屬黃腸題湊,墓主人據測可能是西漢燕王劉旦或廣陽頃王劉建和王后。

其中一號墓保存較好,這座墓的題湊用15880根柏木椽壘成。

一萬多根柏木,一百二十多立方米,這是一座以森林為代價而製作的奢侈地宮,如果是漢朝,還有情可原。

但在樓蘭,這實在太奢侈,難以想像。

樓蘭消失之謎,有一種說法就是由於孔雀河改道,造成水源缺失,可就算沒有改道,造出如此規模的黃腸題湊也很難理解。

這麼大的墓室,用的柏木,至少是大葆台一號墓的四倍多,換句話說,近六萬根柏木,在西域三十六國的樓蘭,不可思議。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打死我也不相信。

姜若水震驚無比的說道。

我雖然沒有姜若水那麼懂,但是也看出這座樓蘭古墓的奢華,不用問,定然是國王一級的墓室。

歷史上記載,樓蘭古國從公元前176年以前建國,到公元630年消亡,共有800多年的歷史,這其中,自然有不少國王,只是關於樓蘭國王的名字,同樣神秘,具有有記載的只有兩人。

這黃腸題湊墓室中埋葬的,究竟是那位國王呢?

一時間,我的好奇心戰勝了所有的恐懼感,迫不及待的想知道結果。

所有人的目光,全都集中在中央的棺槨上。

這竟然是一個石棺,也呈現淡淡的黃色,相當於尋常棺材的兩倍大,因此看上去有些恐怖。

「這個陰險的墓主,差點害了胖爺的性命,真應該鞭屍三百,對了,這裡面一定有很多寶貝。

二胖的眼神,已經有些迫不及待了。

正所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這墓主設計了詭異機關,還有那血粽子,還有那幽靈鬼墓,差一點就殺了我們全體成員,再談客氣已經有些虛偽。

就連我都對著棺槨里的墓主,充滿了恨意。

先不說盜墓拿財寶,不打開看一看,當真覺得有些對不起自己。

所有的眼睛,又都在看著姜若水。

姜若水點上了三炷香,拜了三拜,神情肅穆,我們也不敢笑。

我知道,這是摸金校尉三香三拜,兩不一取,吹燈不摸金的規矩。

所謂兩不一取:指不能取完墓主所有明器,不能損壞屍體;三香三拜則指開館取物前,先要在棺材前點三炷香拜三拜;

吹燈不摸金則是說開棺取物前必須在墓室東南角點燃一根蠟燭,蠟燭滅了就不能拿陪葬物,按照原路返回。

之前下墓後,姜若水已經點過燈,這裡可以省略,但三香三拜還是必要的,這是摸金祖師爺定下的規矩,不可違背。

拜完後,姜若水仔細觀察了棺槨一番,讓其他人退後,戴上手套摸了棺槨邊緣一個小的機關。

只聽「嘎吱」一聲,棺材蓋子慢慢的打開,斜斜的往後移動,露出了半個棺材口。

這個時候,最容易有機關埋伏,毒箭毒霧之類的,或者詐屍的情況,包括姜若水在內,十一人全體退後,仔細觀察。

關於開棺槨的方法,也很講究,有的懂得機關,自然最省事,有的就直接撬開,或巨斧劈開,稍嫌野蠻。

還有的更怪異,就是念經,念咒語開棺。

說到念咒語或詐屍一事,並不是完全迷信,可能有一些奇怪的原因,現在科學還解釋不了。

《子不語》是乾隆、嘉慶時奇人袁枚輯著的「奇聞集」,卷九中「掘冢奇報」就記在了念咒語,詐屍的事。

說有個姓朱的盜墓行家,掘開一座大墓,發現下面有一副石質大棺材,很沉重,六七個人根本扛不出來。

後請來附近廟裡一位有秘術的和尚幫忙,那和尚念了百聲咒語,棺材竟然自動開了。

「誦咒百聲,石槨豁然開。

中伸一青臂出,長丈許,攫僧入槨,裂而食之,血肉狼藉,骨墜地琤琤有聲。

朱與群黨驚奔四散。

也就是說,裡面墓穴中詐屍了,伸出一青色長臂,把和尚一塊一塊撕吃了。

此時,我的心跳驟然加快,這可是成為搬山道人以來,第一次開館見屍,之前的血粽子不算,畢竟沒在棺槨中。

足足過了兩分鐘,裡面沒有毒箭也沒有詐屍。

我們大家放下心來,全都湊過去觀看。

這一下,我們所有人,徹底石化。

沒有任何語言,能夠形容我們的驚悚,一個個全愣在原地,大氣都無法呼出。

未完待續,由於篇幅所限,本次只能連載到這裡!

有等不及更新的朋友,可以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先睹為快。

也可關注云閱文學微信號(yunyuewenxue),回復書名《鬼墓迷燈》或054088。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探秘山東定陶諸侯王級大型漢墓

山東菏澤定陶,仲夏驕陽炙烤大地。一座在這裡塵封千年的漢代古墓首次對媒體集中開放,成就了一次獨特的古墓探秘之旅。這座被稱為「定陶大型漢墓」的古墓自發現之初就被賦予了特殊的考古意義。從去年10月開始...

中國古代大漢帝國衰敗一個重要原因是厚葬?

漢代國力的強盛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厚葬成為有漢一代的整體風氣。正如《潛夫論·浮侈篇》所云:「今京師貴戚,郡縣豪家,生不極養,死乃崇喪,或至金鏤、玉匣、檽梓、梗、楠。多埋珍寶、偶人、車馬,起造大...

漢代人為何喜歡厚葬

漢代國力的強盛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厚葬成為有漢一代的整體風氣。正如《潛夫論·浮侈篇》所云:「今京師貴戚,郡縣豪家,生不極養,死乃崇喪,或至金鏤、玉匣、檽梓、梗、楠。多埋珍寶、偶人、車馬,起造大...

探秘《尋龍訣》,古代墓葬何以千年不朽?

最近一部好萊塢式的《尋龍訣》,將人們帶入了《鬼吹燈》中國古墓的詭譎世界。古人事死如事生,對死後的墓穴極力營造,卻又表示「子不語怪力亂神」。脫去電影的外衣,墓葬文化引發著人們的好奇和敬畏,關於墓中...

漢代皇陵中的「黃腸題湊」到底是什麼

如果你是一名考古專家或是一名盜墓賊,當你知曉某某墓為「黃腸題湊」構制,那麼你第一反應就是驚嘆——這座墓不簡單,墓的主人更是不簡單!那麼這四個字的背後到底有什麼魔力讓你有如此反應呢?歷 史 出 處

「六安王」大墓主棺外棺蓋板揭開

安徽六安市雙墩村自古「土墩」多,正在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的雙墩一號漢墓令這個村子備受關注。據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專家們介紹,此座漢墓是安徽省考古史上規格最高、價值最大的古墓葬之一;而其墓主,極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