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雪域高原守護藏文古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新發現的元代刻經。

志願者在整理登記古籍。

終生難忘的經歷

「我們今天發現寶貝了!」7月24日下午,在日喀則的夏魯寺,西藏自治區古籍保護中心副主任白張的一句話引得十個志願者齊齊聚來。

兩頁保存完好的元代刻經清晰地展現在眼前,泛黃的紙頁上墨跡燦然。

現存較早的藏文經書是明永樂年間的甘珠爾(意為藏文佛經教敕譯典,與論述譯典丹珠爾相對),元代刻本極為罕見。

這次發現的元代刻本是夾在藏文版《般若波羅蜜多八千頌》中的散頁,儘管只有寥寥兩頁,但刻本邊緣寫有用來表示函號的漢字「月上一百」「月下一百」等字樣,「這說明,早在元代,藏區和內地就有著密切的聯繫,藏文化受到漢文化的影響,這幾張散頁就是證明。

」白張說。

白張從事藏文古籍保護與研究工作已有十多年,他撰寫的《藏文古籍概論》是各高校藏文文獻學專業的教科書。

他認為,新發現的元刻本散頁與西藏自治區圖書館收藏的元刻本如《因明正解藏論》等非常相像,「從紙張和字體上看是典型的元代刻本。

「同學們,這是你們的福報,我在古籍保護中心工作了6年,也只是看過圖片,從來沒見過、更沒摸過元代刻經實物,你們真是好運氣啊。

」西藏自治區古籍保護中心副主任才洛琪美說。

年輕的志願者們為這一重要發現而驚喜感嘆,紛紛掏出手機拍照,請白張深入講解。

這十位大學生志願者是西藏自治區圖書館暨古籍保護中心首次招募的古籍普查志願者。

「藏文古籍收藏單位分散在全藏,路途艱險,對普查人員的身體素質要求很高,而且還要懂藏文,所以開始的時候我們對於能否招到足夠的志願者還有點擔心,但沒想到僅僅一周就有21位藏族大學生報名,要不是名額有限,真想把他們都招過來。

」中華古籍保護中心秘書長梁愛民說。

對志願者而言,能親手整理古籍、親耳聆聽權威學者的講解,是極為難得的機會。

來自中央民族大學的仁增白姆主修文物與博物館學,她說通過普查古籍,彌補了自己知識結構的缺陷,加深了對藏民族文化的認識,對自己將來所要從事的文物考古工作幫助很大。

另一位來自中央民族大學的志願者南俊昂傑本來要利用暑假去青海支教,但聽說了古籍普查行動,立刻報名參加了。

他說自己是主修歷史專業的,學習歷史離不開古籍,能親手翻閱古籍是最好的學習。

在十餘天的普查中,志願者們要把古籍從各寺院的庫房裡搬出來,一一翻閱,逐一登記書名、作者、版本、年代、內容簡介等,在這一過程中,志願者們學到的不僅僅是具體的古籍知識,更加深了對於古籍保護工作的認識。

志願者群拉說:「真沒想到,古籍普查這麼艱苦。

灰太大了,戴著四五層口罩也擋不住,摘下口罩,鼻子和嘴邊都是黑綠色,嗓子幹得難受。

」為了避免接觸灰塵和細菌,志願者們都戴著醫用塑膠手套,不透氣,結束工作摘下手套後,手被汗水泡得發白,有時候還會起小紅點,很癢。

勇氣來自熱愛

也許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職業病。

古籍普查的職業病是什麼呢?

「凡是做古籍普查的,沒有不得鼻炎的。

」才洛琪美說,自己剛來保護中心的時候,看到同事們老是打噴嚏,心裡還不以為意,「我還覺得這些人太缺乏鍛鍊,結果幾個月以後我也得鼻炎了。

」至今保護中心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女士不得噴香水,否則同事們受不了。

白張戴著一副眼鏡,但實際上他並不近視。

兩年前,在一次古籍普查中,他在拿著古籍講解的時候無意中用手揉了一下眼睛,結果引發過敏,眼睛紅腫、奇癢難耐,多方求醫尋藥,兩年才治癒。

家人怕他再犯,強迫他戴眼鏡,「這樣我一想揉眼睛,就會碰到眼鏡。

」白張一邊哈哈笑著一邊說。

實際上,從事古籍普查工作幾乎難以避免過敏反應。

很多古籍塵封已久,灰塵很大;藏文古籍大都用狼毒紙,是由西藏地區特有的一種植物狼毒草製作,本身有毒性。

除此之外,在西藏從事古籍普查和保護工作,困難是內地所沒有的,一是道路交通極為不便,二是收藏單位往往不願意接待。

藏文古籍90%以上收藏在寺院裡,而寺院一般都建在遠離城市的偏遠地域,「點多面廣、地處偏僻、交通不便,普查保護難度很大」,自治區圖書館副館長次旦普赤說。

「有一次去中尼邊境上的一家收藏單位,到了鄉里又繼續走了8個小時的山路才到,全身都被汗濕透了。

那裡沒有手機信號,鄉里只有一部衛星電話,每天只有中午12點的時候能和外界取得聯繫。

」古籍保護中心副主任尼夏說。

西藏自治區圖書館司機加代說,做古籍普查最危險的是路上,有一次去那曲地區做古籍普查,窄窄的一條土路,哪怕對面過來一輛摩托車,也別想錯車過去;下面就是萬丈深淵,連鷹都飛在你的腳下;從上往下看,大河就像哈達一樣細。

「像我這樣的老司機,走在這樣的路上,也不由自主地心跳加速。

」加代說。

西藏傳世古籍歷史久遠、卷帙浩繁,收藏單位主要以寺院為主,數量達到千餘家,覆蓋了自治區所轄地市的74個縣。

古籍普查人員必須走遍這74個縣才能把古籍著錄入冊。

自2007年「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實施以來,西藏自治區古籍保護中心按照從遠少到近多的順序,已經完成普查登記的有那曲、阿里、林芝地區;正在推進的有拉薩、山南等地區。

截至目前,西藏古籍普查已經完成1.37餘萬條、製作版本書影6.9萬多幅,約1160家(其中102個私人)古籍收藏單位完成古籍普查登記工作。

共同守護古籍

在西藏,寺院是保存古籍的主要場所,僧人們把古籍視為至高無上的寶貝,輕易不肯示人。

這幾年,每到一個寺院,我們都反覆解釋,古籍普查只是登記古籍,古籍原來是誰的就是誰的。

」才洛琪美說。

由於停電,計劃中的白居寺普查登記工作暫時停頓,志願者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前往同縣的另一個收藏單位帕拉莊園開展普查工作。

在帕拉莊園的護法神殿里,一批塵封了半個世紀的古籍再見天日。

志願者們冒著濃重的灰塵,一頁一頁地清理,把原來散亂堆放的古籍逐一歸類登記。

志願者們在帕拉莊園認真細緻、專業禮敬的工作態度傳到了周邊寺院,僧人們主動把年代久遠的珍貴古籍拿出來請普查人員鑑定。

「我們去做古籍普查的過程也是宣傳黨和政府政策的過程,我們通過實例告訴僧人和群眾,為了保護藏族文化,黨和政府每年花了多少錢、辦了多少事,是怎麼克服困難修復破損古籍的。

現身說法的效果非常好,現在不少地方的寺院聽說我們來了,主動把書搬運過來,請我們鑑定。

」才洛琪美說。

才洛認為,西藏古籍的保護比內地有優勢,一是西藏空氣乾燥,書籍不易發霉;二是狼毒紙不易生蟲;三是僧人和藏族群眾珍視古籍,「所以我們到各地普查時發現古籍的保存狀態普遍都不錯,個別條件差的,我們也想辦法給蓋了專門的書庫、安裝了書架。

但是,整個西藏自治區古籍保護中心只有6位工作人員,面對數量巨大的藏文古籍,人手短缺的問題非常突出。

另一個重要問題是,目前全區各地市古籍普查登記工作接近尾聲,但是區直單位的普查工作還處在初級階段,西藏6家古籍重點收藏單位中除了自治區檔案館完成普查登記外,其他5個單位的普查登記工作尚未開展,特別是布達拉宮、哲蚌寺、薩迦寺三大收藏單位的藏量幾乎占全區古籍藏量的一半。

「下一步古籍普查登記工作壓力大、難度更大,需要文化、文物、民宗、教育等相關部門協調推進普查工作。

」才洛琪美說。

此外,紙張漲價也給藏文古籍修復帶來了很大壓力。

藏文古籍通常用狼毒草紙,其製作工藝已被列入國家級非遺保護名錄,但能大量生產的只有一家,紙張價格年年上漲,已經從前幾年的每張35元漲至現在的190元。

「所以只能省著用。

」修復師央拉說,有的紙張,比如用來吸水的宣紙,能反覆用的就絕不會扔掉。

23歲的阿旺加措是這批古籍普查志願者中年齡最小的一位,他說:「也許畢業後我不能從事古籍保護的工作,但是這個暑假,我親手觸摸了這些古籍,了解到了古籍的裝幀、年份等知識,深感不虛此行。

看著這批年輕的大學生認真整理數據的身影,白張說自己深感欣慰,西藏文化事業後繼有人,藏文古籍保護一定會有更加美好的前景。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學習古籍版本,離不開查看實物、關注古籍網拍、了解市場價格!網拍是低成本、最方便的學習方法:

長按圖片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點滴拍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西藏成立藏文古籍修復中心搶救藏文文獻

新華社拉薩7月21日電(記者張京品)西藏自治區藏文古籍修復中心21日在拉薩正式揭牌,成為西藏打造國家級藏文古籍修復基地的又一重大舉措,這將極大提升藏文古籍修復能力,為藏文化保護、傳承和發展留下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