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鬼節」七月十五的歷史由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趙慧斌

中國有很多節日,大多是熱熱鬧鬧很喜慶的。

但是也有這麼幾個節日充滿了哀怨、悲傷的氛圍,甚至有點談虎色變的感覺。

沒錯,今天要講的就是每年的七月十五日中元節,在我國民間大家更願意把它稱為鬼節,在這一天,如果你夜晚回家比較晚,通常會看到十字路口有一些人在為逝去的親人燒紙哀悼。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佛教稱為「盂蘭盆節」,也稱「中元節」,一定意義上講,中元節歸屬道教,盂蘭盆節歸屬佛教,而祭奠親人、守孝服喪又屬於儒家的範疇,因此,中元節也被認為是集儒釋道三家文化於一體的節日。

關於這個節日的來歷,還有一個動人的傳說。


按佛教說法,相傳佛祖釋迦牟尼在世時,一共有十個土地,其中一位名叫目連的修行者,非常孝順。

他的父母死的早,目連得到之後非常思念自己死去的母親,於是就用自己的法力開通了天眼去查看自己母親在地獄的生活。

這一看後便悲痛欲絕,他發現自己的母親變成了惡鬼,吃的、喝的都沒有,自己看了感覺甚是可憐。

目連便用自己的法力為母親送去一些食物,然而當食物送到母親嘴邊時,卻又變成了一團火焰,無法吃到嘴裡。

目連於是找到了自己的師傅釋迦牟尼佛訴苦,佛祖教訓他說,他的母親由於生前在人間做了很多壞事,所以死後便一直飽受折磨。

想要解救她的唯一辦法就是,集合眾多弟子的法力,為其母親超度。

只有這樣,才能讓目連的母親的亡魂得到超度。

後來,目連聯合自己師兄弟為自己的母親做法超度。

這個傳說一直流傳後世,逐漸形成一種民間習俗,每年到了農曆七月中,人們都會殺雞宰羊、燒香祭祀,拜祭由地府出來的餓鬼,以化解其怨氣,不致於遺害人間。

後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鬼節祭祀燒紙的風俗。

中國人對於鬼節一直都有一種特殊的情緒,可能是源於中國人心中的信仰。

和清明節一樣,每年的中元節也是眾多中國人祭祀自己逝去親人的節日。

各個地區的人們過中元節的方法也是各有千秋。

拿山西省來說:永和縣讀書人於此日祭魁星。

長子縣的牧羊人家於中元節屠羊賽神,俗傳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產。

又贈肉給諸親戚,家貧無羊者則蒸面作羊形來代替。

陽城縣農家以麥屑作成貓、虎及五穀之形,于田間祭祀,稱為「行田」。

馬邑縣民中元節以麥面作兒童的形狀,名為「面人」,互贈親戚家的小孩。

忻縣農民於中元節在田梗上掛五色紙。

資料來源:百度

唐代大詩人李商隱有詩:「絳節飄颻宮國來,中元朝拜上清回。

羊權須得金條脫,溫嶠終虛玉鏡台。

曾省驚眠聞雨過,不知迷路為花開。

有娀未抵瀛洲遠,青雀如何鴆鳥媒。

」由此可見,中元節這個節日早在古代就已經是人們非常看重的節日。

在民國時期,人們選擇祭祀祖先也多是選在中元節,那個時候的清明節還沒有現在這麼受重視。

農曆七月鬼門開,人們選擇在這個時候為死去的親人祭奠,這本身就是一種古老文化的傳承。

寄託哀思的方法有很多,雖然「鬼節」這個名字曾經讓年幼的我不寒而慄。

但是如今當我們了解到鬼節的重要意義與來源,便感覺到了中華傳統文化的深邃。

對逝去親人的紀念,在這個節日為自己的祖先燒一炷香,寄託自己的哀思。

這個,本身就是一種孝道文化的傳承。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元節知識大盤點:來歷、傳說、習俗、禁忌

中元節是什麼節?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佛教稱「盂蘭盆節」,有些地方俗稱「鬼節」、「施孤」,又稱亡人節、七月半。傳說該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凡有新喪的人家,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