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知識大盤點:來歷、傳說、習俗、禁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中元節是什麼節?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佛教稱「盂蘭盆節」,有些地方俗稱「鬼節」、「施孤」,又稱亡人節、七月半。
傳說該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
凡有新喪的人家,要上新墳,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個兒是以祀鬼為中心的節日,是中國民間最大的鬼節。
中元讀詩
七月十五是秋後第一個月圓夜,此時暑熱剛褪,金風正在霏微潛入,不似八月十五,已是夜涼如水。
七月十五夜,在尚含溫燠的空明之中,有晚飯花、茉莉花混合著金銀花殘餘的甜香,牽牛花、鳶蘿花、絲瓜花、南瓜花則都趁著流螢明滅,在悄悄舒展出花蕊,只待黎明時競相綻放。
澄明月色中瀰漫著草木莊稼爭取最後繁盛,汁液粘稠的氣息。
蟲聲如織,還未有肅殺到來前的悲苦,紡織娘在從容地將青翠的織機彈成豎琴,金鈴子搖著晶瑩綠的搖鈴,蟋蟀「蛐蛐」與「唧唧」的應和像似水弦樂飄蕩得無邊無際,其中夾雜著油葫蘆漏氣般美妙交織的吹鳴,蚯蚓則以粗重的低音和聲襯托,郊野里完全是歡愉起伏的海洋。
《中元日午》
【宋代】楊萬里
雨余赤日尚如炊,亭午青陰不肯移。
蜂出無花絕糧道,蟻行有水遏歸師。
今朝道是中元節,天氣過於初伏時。
小圃追涼還得熱,焚香清坐讀唐詩。
《中元夜百花洲作》
【宋代】范仲淹
南陽太守清狂發,未到中秋先賞月。
百花洲里夜忘歸,綠梧無聲露光滑。
天學碧海吐明珠,寒輝射寶星斗疏。
西樓下看人間世,瑩然都在清玉壺。
從來酷暑不可避,今夕涼生豈天意。
一笛吹銷萬里雲,主人高歌客大醉。
客醉起舞逐我歌,弗歌弗舞如老何。
《中元觀法事步虛虛》
【唐代】殷堯藩
兀都開秘錄,白石禮先生。
上界秋光凈,中元夜氣清。
星辰朝帝處,驚鶴步虛聲。
玉洞花長發,珠宮月最明。
掃壇天地肅,投簡鬼神驚。
儻賜刀圭藥,還留不死名。
《中元作》
【唐代】李商隱
絳節飄颻宮國來,中元朝拜上清回。
羊權須得金條脫,溫嶠終虛玉鏡台。
曾省驚眠聞雨過,不知迷路為花開。
有娀未抵瀛洲遠,青雀如何鴆鳥媒。
《中元夜》
【唐代】李郢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欄邊見月娥。
紅燭影回仙態近,翠環光動見人多。
香飄彩殿凝蘭麝,露繞青衣雜綺羅。
湘水夜空巫峽遠,不知歸路欲如何。
《水調歌頭·天地有中氣》
【宋代】劉辰翁
天地有中氣,第一是中元。
新秋七七,月出河漢鬥牛間。
正是使君初度,如見中州河嶽,
綠鬢又朱顏。
莖露一杯酒,清徹瑞人寰。
大暑退,潢潦凈,彩雲斑。
三壬三甲厚重,屹不動如山。
從此五風十雨,自可三年一日,
香寢鎮獅蠻。
起舞願公壽,未可願公還。
節日由來
中元節的源頭,應與中國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祖有關。
道教盛行後,附會傳統,創立了天、地、水三宮神祗。
據說天宮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稱上元節。
其主要職責是為人間賜福。
地宮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稱中元節。
其主要職責是為人間赦罪。
水宮生日在十月十五日,稱為萬元節。
其主要職責是為人間解厄。
傳說中元節這一天地宮打開地獄之門,也是地獄開門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團圓,因此又是鬼節,所以民間要設道場,放饅頭給孤魂野鬼吃,這一天要祭祖、上墳、點荷燈為亡者照回家之路。
道觀舉行盛大法會祈福吉祥道場,內容是為死者的靈魂超度,中元法事是為亡魂赦罪,但是絕對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減輕了一些,希望他們旱日安息。
在法事中,他們不單只超度亡魂,而且更為無主孤魂和那些為國捐軀,戰死沙場的死難者施予救濟。
而在法事中得的香油錢,主要是用作購買祭品之用。
按佛教典故,盂蘭盆,梵文Ullam-bana的音譯。
「盂蘭」,倒懸的意思,倒懸形容苦厄之狀,盆是指盛供品的器皿。
佛教認為供此具可解救已逝去父母、亡親的倒懸之苦。
盂蘭盆即「解倒懸」之意。
佛教的七月十五的盂蘭盆節,有兩層涵義,一是教育人們要供養宗教僧眾,二是教育人們多做善事超脫先人罪孽,並提倡孝道。
關於「盂蘭節」的起源,有著以下一個典故:相傳佛祖釋迦牟尼在世時,收了十位徒兒,其中一位名叫目連的修行者,在得道之前父母已死,由於目連很挂念死去的母親,就用了天眼通去察看母親在地府生活的情況,原來他們已變成餓鬼,吃的、飲的都沒有,境況堪憐。
目連看了後覺得很心痛,於是就運用法力,將一些飯菜拿給母親吃,可惜飯菜一送到口邊,就立即化為火焰,目連看到這種情境後非常心痛,就將這個情況告訴釋迦牟尼,佛祖教訓他說,他的母親在世時,種下了不少的罪孽,所以死後就墮入餓鬼道中,萬劫不復,這孽障不是他一人能夠化解的,必須集合眾人的力量,於是目連就聯同一眾高僧,舉行大型的祭拜儀式,以超渡一眾的亡魂。
後來,這個傳說一直流傳後世,逐漸形成一種民間習俗,每年到了農曆七月中,人們都會宰雞殺鴨,焚香燒衣,拜祭由地府出來的餓鬼,以化解其怨氣,不致於遺害人間,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鬼節的風俗。
融合
七月祀鬼之俗演變成民間的鬼節,道教文化與佛教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民間的鬼月俗信與此中元節、盂蘭盆節之間,在精神實質上出現了驚人的相通之處。
皆是以奉親、敬養、普渡為主題,佛教盂蘭盆會、道教中元節與華夏民間文化禮俗的一致,使它們迅即得到廣泛的認同。
兩者皆指向七月十五,又使民間的鬼月有了成為節日的重要時間契機。
節日的確立需要確定一個固定的節期和擁有它特有的節俗,佛、道兩教一同確定了七月鬼節的固定節期,佛教盂蘭盆會、道教中元節的打醮等儀式活動又成了這一鬼節特有節俗的組成部分,同時由於道教是完全的本土宗教,「中元」這一名詞也為民間接受,成為這一節日通行的稱呼。
華夏文化與民間信仰有強大的同化作用,不論是本土的道教還是傳自印度的佛教,都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適應本土文化的過程。
佛教與道教在七月十五的儀式逐漸世俗化,與民間的鬼月俗信和風物漸漸難分難解。
從此,中元節成為了一個內涵豐富的祭亡、祀鬼、解難、赦罪的盛大的民俗節日。
歷史發展
中元節是本土文化的產物。
在梁武帝時已有,至宋代定型成熟。
清乾隆《普寧縣誌》言:「俗謂祖考魂歸,咸具神衣、酒饌以薦,雖貧無敢缺。
」祭品之中,楮衣是不可或缺的。
因七月暑盡,須更衣防寒。
在20世紀20-40年代,中元節遠比「七夕」、「清明」熱鬧。
人們傳承著以家為單位的祭祖習俗,祭祖先、薦時食的古老習俗直至民國時期仍然是鄉村中元節習俗的首要內容。
抗戰勝利後,各寺廟還增加請佛力普渡「抗戰陣亡將士」英靈。
2010年5月18日,中國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項目名單(新入選項目)。
香港特別行政區申報的「中元節(潮人盂蘭勝會)」入選,列入民俗項目類別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民間習俗
山東省:長島漁民以木板秫稽製成小船,上貼一紙條「供××使用」,或供溺海者的牌位,再裝上食物、衣帽、鞋襪等用具,然後點燃蠟燭,由已婚的男子將小船放入海中。
霑化縣各各家采麻柯及新鮮草葉搭棚子,稱為「麻屋」,請祖先牌位於其中祭祀。
獨陵縣稱中元節為掐嘴節,家家吃粗茶淡飯。
陝西省:臨潼縣七月十五日燒紙祭麻姑。
城固縣中元節農家會飲,稱為「掛鋤」。
延緩農家,中元節早晨至田間,擇取最高、最茂密的稻穗,掛上五色紙旗,名為「田旛」。
河北省:泊頭市、南皮縣七月十五攜帶水果、肉脯、酒、楮錢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掃。
並持麻谷至田梗,稱為「薦新」。
廣平縣中元節以時鮮食物祭拜祖先,並準備果蔬、蒸羊送給外孫,稱為「送羊」。
清河縣七月十五上墳祭掃,以蒸面羊贈送女兒。
江蘇省:吳縣居民中元節以錫箔折錠,沿路焚化,謂之「結鬼緣」。
儀征縣各地尚流行一種紙鬼,內藏碗燈,有賭鬼、酒鬼、大老官等等。
宜興縣中元節河中放四艘船,一艘放焰口,一艘載佛婆念佛,一艘燒錫箔紙錠,一艘放河燈。
東縣鄉民於此日吃扁食,是一種以麵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
上海放河燈時,在船尾點綴紅紅綠綠的紙燈,稱為「度孤」。
四川省: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燒袱紙。
即將紙錢一疊、封成小封,上面寫著收受人的稱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數,化帛者的姓名及時間。
俗傳七月十五鬼門關閉,各家都要「施孤送孩」。
成都一帶人們用紙紮「花盤」,上放紙錢及供果,端在手上,在屋內邊走邊念:「至親好友,左鄰右舍,原先住戶,還捨不得回去的亡魂,一切孤魂野鬼,都請上花盤,送你們回去羅!」說完後端到屋外焚化。
浙江省:嘉善縣以中元節下雨為水稻豐收之兆。
桐廬縣民中元節晚上鳴鑼撒飯於野,稱之「施食」。
浙東的盂蘭盆會,請廿四位老太太「走八結」,一邊念經。
天台中元節吃「餃餅」,筒類似春卷。
又有放路燈的習俗,以六個壯丁為一組:一人敲鑼、一人打梆、一人提燈籠、一人沿途撒鹽米、一人沿途擺設香燭(插在一片蕃薯或芋頭上),一人沿途擺設一塊豆腐及一飯糰(置於一片大樹樹上),大約每隔百來步設一處祭品。
山西省:永和縣讀書人於此日祭魁星。
長子縣的牧羊人家於中元節屠羊賽神,俗傳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產。
又贈肉給諸親戚,家貧無羊者則蒸面作羊形來代替。
陽城縣農家以麥屑作成貓、虎及五穀之形,于田間祭祀,稱為「行田」。
馬邑縣民中元節以麥面作兒童的形狀,名為「面人」,互贈親戚家的小孩。
忻縣農民於中元節在田梗上掛五色紙。
河南省:商丘縣中元祀地官時,懸掛紙旗於門口,傳說可以防蟲。
孟津縣中元節放風箏。
郲縣七月十五日在門前畫一灰圈,在圈內焚燒紙公以祭拜祖先。
江西省:吉安人中元節焚紙,錠然而禁止孕婦摺紙錠。
據說孕婦折的紙錠,焚化後鬼拿不動,送到陰間也無益處。
放焰口時,法師向台下擲包子、水果。
傳說婦女搶取包子一個,次年就可得子。
小孩搶得包子,一生可不受驚嚇。
安遠縣祭祖,先於七月十二日起焚香泡茶,早晚上供。
至十五夜燒楮衣冠,紙錢祭送。
廣東省:曲江縣猺族人七月十五日祭祖,又祭狗頭王,以小男童及女童穿花衣歌舞酬神。
歸善縣民以七月十四日為中元節。
據傳因當年元兵南下,為了避兵災,故提早一天過節。
澄海縣中元節祭祖先及灶神。
德慶州中元以冬葉裹粉作餅,名為「架橋」,用以祭祖。
古代的潮陽縣施孤時,有錢人家還會買下犁耙、水車,甚至窮人家的女孩,分別寫在紙片上,施食時也把紙片撒下。
買不起農具或娶不起老婆的,可以憑單領取。
福建省:永福縣中元節,已嫁之女子須回家祭祖。
福州方言稱中元為「燒紙衣節」。
已嫁之女準備父母之衣冠袍笏置於箱中,以紗籠之,名為「紗箱」,送父母家。
閩中中元有普度之俗,無論城鄉必定舉行,其經費則由人沿門募集。
即使極貧窮之家,也會想盡辦法籌款來應付。
有諺語道:「普度不出錢,瘟病在眼前。
普度不出力,矮爺要來接」。
舉行普度時,也有子弟樂團之演出。
湖南省:邵陽人於農曆七月十二前後「接老客」,於農曆七月十五晚焚化紙包、燒香拜祖,曰「送老客」。
紙包內包有寸厚紙錢,紙包正面書祖上名諱,包好後須在背面書『封』字。
十五當晚,焚燒封包越多,火勢越大,表示家族越發興旺。
湖北省:麻城人每逢農曆七月十五前後,必宰牲畜,接本姓之姑姑團聚過節,焚燒紙錢祭拜逝去先人。
祭祀當天,先獻上葷食與白酒,並「饅頭」飯,竹筷平攤於飯菜之間,燈火齊明,還要訴接祭之言。
各家男丁親自在紙錢上列印製作紙錢,燒紙畢,跪拜先人。
之後合家聚筵。
節日可以選擇七月十三到十六日間的任一天進行。
廣西省:桂林地區的人多以月十四為鬼節,整個節日應該是以七月七開始到七月十四晚上,其過程就是迎接祖先和送祖先,追祭祖先的過程;有的地方從七月七開始迎接祖先,有的是七月十三迎接祖先,但是七月七也是都要「恭飯」(就是祭祀);七月十四晚送別祖先,晚飯前祭祀後到晚上十點左右進行送祖先儀式,同時將寫有祖先名諱(關於寫多少代祖先各個家庭不一)的「錢包」及
擔夫、引路大王的「錢包」紙錢等物於路口燒去灑米水飯等儀式送別祖先;其過程繁雜嚴肅是當地儀式最為複雜的節日,是當地人相當重視的節日,其重視程度是除春節(當地觀念中元宵節也屬於春節,包括小年)外,是和中秋、清明、端午一樣重要的節日。
陽山人以七月十四日為目連節,多殺鴨祭祖,當日路無行人,名為「躲鬼」。
在廣西省,中元節也稱「鴨子節」,人們認為亡靈可以站在鴨子上,通過鴨子的運載在陽間和陰間自由穿梭。
另外也有的「燒包」習俗,一般是先祭祖,然後是給孤魂野鬼燒衣物。
祭祖的酒菜是必須要放在扁平笸箕內,意為野鬼不得搶奪。
雲南省:騰越人祭祖後焚包,又用黃瓜一隻,刻成船形,叫「黃瓜船」,與包一起焚化。
中元節的禁忌
中元節都有哪些禁忌:農曆七月,是民俗上的「鬼月」,在一般人眼中總有幾分神秘色彩,尤其家裡有長輩的話,對於農曆七月更有百般禁忌。
(以下禁忌含有相當成分的迷信色彩,請聽眾自己甄別)
忌亂拍他人肩頭:這項禁忌跟民俗有關,民間認為每個人身上都有三把火,聚在兩肩及頭頂上,會讓鬼魂不敢近身。
因此,在鬼魂最多的中元普渡時隨意亂拍他人肩頭,豈不是想拍熄對方的火,讓鬼魂找他的麻煩?
生理期的禁忌:民間認為婦女同胞在生理期間身體不潔,諸如動工、祭祀等事情都不宜在場觀看,以免觸犯神靈,導致不幸,或使得工事無法順利進行。
姑且不論這種說法有無根據,但女性同胞在生理期間真的會因為身體狀況導致自身磁場不穩定,容易受到其他強大磁場的影響,所以還是要多謹慎。
忌說鬼字:中元普渡這一天,鬼魂幾乎傾巢而出,無所不在,尤其是普渡法會的現場,肯定是「鬼」滿為患。
所以在中元普渡時,最好謹言慎行,除了忌說「鬼」字之外,也別口不擇言胡亂說話,小心鬼魂就在你身邊!
忌亂踩冥紙:冥紙是獻給鬼魂的祭品,在焚燒時,鬼魂們會聚集在旁邊搶拾,如果你在焚燒冥紙的時候亂踩亂跳,難保不會阻礙到它們的行動,鬼魂們生氣之餘,自然會對你不利。
忌半夜晾衣服:濕衣服容易讓游離電波黏著在上面,不容易脫身,在鬼魂四處出沒的鬼月里,半夜晾衣服就像在設陷阱抓鬼,它不找你麻煩找誰?
忌披頭散髮睡覺:鬼月時,到處都是在外遊蕩的孤魂野鬼,如果披頭散髮,小心被它們誤認為同類,硬要叫你起來聊天。
忌半夜慶生:七月生的人有點可憐,在晚上慶生時多半會出現一些不認識的「人」一起唱生日快樂歌,還是改到白天慶祝比較好。
忌捕捉蜻蜓及螽斯:民間認為這兩種昆蟲是鬼魂的化身,胡亂捕捉它們,小心引鬼上門。
吃飯時不可以將筷子插在飯碗之上,其形狀如同香插在香爐上,會招來好兄弟來與你分享食物;
晚上不可吹口哨,當心好兄弟喜歡你;
不可去危險水域戲水,傳說中「水鬼」會找人當替死鬼,以便投胎;
不可偷吃祭拜的祭品,與鬼爭食,恐遭來厄運;
床頭不掛風鈴,因風鈴會招陰;
夜晚,少去荒郊野外或偏僻的地方,八字輕的人怕會撞見好兄弟;何況,治安敗壞有時人類的凶神惡煞比鬼還來得可怕!
地上的零錢及紅包袋,不要隨便撿起來;
路經喪事場所,嘴裡及心裡不可有不敬的念頭或言語;
其實,只要不影響正常生活作息,倒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對於許多人來說,不論靈驗與否,至少也能求個心安。
❏國學精粹與生活藝術整理編輯
❏轉載請在明顯位置註明出處
今天中元節,俗稱鬼節,看看各地的習俗和注意事項吧!
中元節俗稱鬼節。民間傳統節日。時在農曆七月十五日,也有在七月十四日的。這天,家家祭祀祖先,有些還要舉行家宴,供奉時行禮如儀。酹酒三巡,表示祖先宴畢,合家再團坐,共進節日晚餐。斷黑之後,攜帶炮竹...
禪論|中國傳統節日——中元節
中元節 ,俗稱 鬼節 、七月半、 施孤 、地官節或 齋孤 ,為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部分地區七月十四),與上元節、 下元節 合稱三元。是流行於 漢字文化圈 諸國、以及海外華人地區的傳統文化節日,民...
中元節知識大盤點:來歷、習俗、禁忌
中元節是什麼節?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傳說該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凡有新喪的人家,要上新墳,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個兒是以祀鬼為...
鬼節到了,一起說說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的區別
今天是農曆的七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元節,俗稱鬼節。中元節,俗稱鬼節、施孤、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也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中元節...
中元節,可不止是「鬼節」哦,有哪些文化內涵?又有什麼忌諱呢?
農曆七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中元節」,又稱「盂蘭盆節」,俗稱鬼節、施孤、七月半,與除夕、清明、重陽同為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也是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七月原是小秋,一些農作物成熟了。我國...
七月十五為何叫中元節,有了中元節那有沒有上元和下元?
哈嘍,大家好!這裡是水間歷史社。不一樣的歷史,不一樣的解讀。我是小跑,今天是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說起中元節,又俗稱鬼節,佛教稱為盂蘭盆節。
中元節不是你想像的「鬼節」,請別再害怕這個節日
下周二,9月5日就是中元節了。中元節,俗稱鬼節、施孤、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而老百姓更願意稱之為「鬼節」。
七月十五中元節鬼節,傳統節氣知識,有什麼風俗習慣
中元節的風俗習慣中元節,俗稱鬼節、施孤、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也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中元節有放河燈、焚紙錠的習俗。農曆正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