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收藏中國(1)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美)卡爾・梅耶謝林・布里薩克著;張建新張紫微譯

《誰在收藏中國》的兩位作者通過查閱私人文件、歷史檔案,以及主要人物的回憶錄,詳細敘述了從鴉片戰爭到1949年這段時期,以美國人為首的西方收藏家是如何想方設法獲得中國藝術品的一段歷史,這些文物最終催生了中國古董市場在歐美的蓬勃發展,也激發了中國人依靠藝術市場促使國寶回歸的努力。

謝林・布里薩克:藝術史學者,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獲獎紀錄片製作人,美國《考古》雜誌特約編輯人。

卡爾・梅耶:歷史學家,任教於耶魯和普林斯頓大學。

膠水桶

1922年,蘭登・華爾納發表了以下聲明:「英國人、法國人、德國人、俄國人,已大規模拓展了人類的歷史知識,還順手牽羊從中國新疆帶回了不朽的歷史傑作,以此豐富自己的博物館。

在那方面,美國人沒有任何貢獻,幾乎已成為令人備感恥辱的一件事兒。

」他的聲明宣告了美國新一輪瘋狂收藏中國活動的再次啟動。

當時,華爾納是賓夕法尼亞州藝術博物館(今天的費城博物館)館長,之後轉任哈佛大學福格藝術博物館任東方藝術研究員。

他以充滿樂觀的語調為自己的聲明收尾:「即便在一處沒有任何收穫的遺址開展工作,也不會浪費多少時間。

中國那片區域如此廣闊,我們尋求的信息如此多種多樣,我們幾乎不可能一敗塗地。

我們應在地上、地下全面開展工作。

蘭登・華爾納人高馬大,藍眼睛,紅頭髮,是一位討人喜歡,如同史匹柏影片中充滿冒險精神的主人公那樣的學者。

20世紀20年代,為了給福格藝術博物館徵集藏品,他曾兩次率隊前往中國,為福格藝術博物館開展獵獲和徵集藏品之旅。

他腳蹬標誌性的靴子,頭戴斯泰森氈帽,蓄著時髦鬍鬚,一副盛氣凌人的做派。

據說,他是電影《奪寶奇兵》的人物原型之一。

然而,從血統和教養上講,華爾納可不是放牛娃出身,他來自以血統為傲的波士頓婆羅門家族。

他母親的家族源於約翰・達德利爵士,他曾擔任麻薩諸塞灣殖民地的皇家總督。

父親的家族源於羅傑・謝爾曼,他是簽署過《美國獨立宣言》《美國聯邦條例》《美國憲法》《美國權利法案》等美國法規的開國者。

華爾納的叔父是喬治・霍爾議員(麻薩諸塞州共和黨)。

年輕的華爾納進入哈佛大學(1903級)後,玩賽船,擔任文學雜誌《哈佛大學鼓動報》編輯,加入了「速成布丁俱樂部」和「印章與編年史學會」,還獲得過班級詩人的稱號。

畢業後,他在紐約牡蠣灣羅斯福家的院子迎娶了洛倫・德雷米科斯・羅斯福,她是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堂兄的女兒。

華爾納的藝術學徒身份,起始於波士頓美術博物館。

他的指導老師是岡倉天心,一位總穿一身和服的日本佛教徒。

今天,人們之所以記得岡倉天心,主要原因是他撰寫過一本《茶書》(1906)。

華爾納尊稱岡倉天心為「先生」。

正是華爾納在波士頓美術博物館工作期間,該館徵集了北美洲最好的亞洲藝術藏品。

那批藏品使華爾納兩個最強烈的興趣脫穎而出――日本藝術和佛教藝術。

1906年,華爾納首次去日本研修。

然而實際上他從1904年起,已經開始了打基礎的學徒工作。

那時,他參加了探險家、地質學家拉斐爾・龐佩利前往中國新疆的探險活動。

在那個團隊里,有氣候學家埃爾斯沃斯・亨廷頓和德國考古學家休伯特・施密特(他曾在小亞細亞古城特洛伊接受過訓練)。

探險隊的領隊是龐佩利,他是一位地形學家和鑑定家,多才多藝。

1913年,華爾納離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後,經歐洲前往亞洲旅行,考察在北京設立考古學家培訓學校的可能性。

該校將對當地人和外國人開放,與羅馬和雅典的美國學院、印度支那半島的法國遠東學院極其相似。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