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老師為何一直想打開武則天墓?原來是這件寶貝在召喚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陝西省乾縣西北6公里的梁山上,有一座被譽為世界第九大奇蹟墓葬,它就是唐高宗於武則天的合葬墓—乾陵,它是中國現如今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帝王陵墓,可是就是這座保存完好的帝王陵,在上個世紀70年代,差點被人為的打開,那麼武則天的墓中放了什麼寶貝,叫當時的考古專家念念不忘呢?
1956年,在郭沫若跟吳晗的主持下,中國第一次人為的發掘了定陵這座帝王陵,這次考古發掘雖然出土了文物多達3000多件,但是一些珍貴的絲織品跟壁畫沒能完整的保存下來,被看做是一次失敗的考古行動,在挖完定陵之後,以郭沫若為首的考古專家又將目光鎖定了武則天的乾陵,不為別的,只為乾陵墓中失傳了上千年的一副字畫,那麼這幅字畫出自誰的手呢?
根據當時的考證,中國失傳了上千年的《蘭亭集序》就應該是被武則天帶入了墓穴,這幅字畫的價值超越了墓中其他任何的寶藏,加上武則天入土的時候正值盛唐時期,她的墓中必然埋葬了大量價值連城的寶物,為此郭沫若等制定了詳細的乾陵考古計劃,報請當時的國務院批准,當時的周總理在看到這一份考古計劃之後,想起定陵考古的失敗,否決了這個議案,作出「我們不能把好事做完,此事可以留作後人來完成」的批示,之後,國務院又再發通知要求「全國帝王陵墓前先不要挖」,乾陵的發掘就此停止,郭沫若等心有不甘,為此特寫詩一首,「待到幽宮重啟日,延期翻案續新篇」
郭沫若發掘這座皇陵,結果文物一件也沒保存下來
大家都知道,我們想了解歷史,除了可以觀閱歷史遺留下來的史書外,還可以去現在博物館裡面存放文物中進行觀閱,說到文物,那我們就得提到帝王古墓。現在很多文物曾經都是從一些帝王墓葬裡面發掘出來的,這得奈...
郭沫若為何冒天下之大不韙想挖始皇帝、武則天的陵墓
郭沫若 (1892-1978)四川省樂山人。原名郭開貞,字鼎堂,號尚武。筆名沫若,麥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鴻,羊易之等。著名文學家,劇作家,詩人,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書法家,學者,社會活動家...
郭沫若請求挖秦始皇、武則天的陵墓,周總理一句話否決
郭沫若是我國著名的詩人、歷史學家。他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開創了中國唯物史觀學派,證明了中國同樣經歷過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除了進行理論性的歷史學研究外,郭老還對考古非常有興趣,他一直想把...
到底什麼原因使國家從此定下了不可能輕易發掘帝王陵的規定
眾所周知,1965年4月在郭沫若和吳晗等人的建議下,考古人員開始了對明十三陵定陵萬曆皇帝朱翊鈞和兩位皇后的陵墓開始了挖掘,定陵出土了3000多件珍貴文物,雖然為史學界明朝提供了實在的器物,但是卻...
郭沫若一意孤行發掘定陵,製造中國考古史上最大災難
定陵是明十三陵之一,位於北京昌平,是萬曆皇帝的陵寢。定陵是我國唯一一座被考古學家主動發掘的帝王陵墓,於1956-1958年間被發掘。提出明代帝陵發掘計劃的,是著名歷史學家郭沫若、吳晗等人。郭沫若...
郭沫若本是一文人,為何熱衷於挖墳掘墓,終極夢想是秦陵
早年的郭沫若確實是能文能武的全才,人稱「孔夫子掛腰刀」,寫過很多不錯的文集,然而解放後,身為中國科學院主任,歷史研究所所長,卻把自己的大多精力放在了考古探墓上。
郭沫若做夢都想打開這座帝王陵,只因裡面有一件絕世珍寶!
乾陵是唐高宗與武則天的合葬陵,位於陝西乾縣,是唐代帝王陵中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乾陵跟秦始皇陵一樣,因為其獨特的神秘,吸引了各界人士的大力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