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天,馬鞍山這裡竟然還出土過這件寶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和縣歷史悠久

善厚鎮出土的和縣猿人頭蓋骨

早已廣為人所知

但是大家也許不知道

我們和縣還出土了一樣寶貝

現在已被安徽省博物館館藏

夔紋銅鏡,直徑16,厚0.17厘米。

1975年和縣城北出土。

現藏安徽省博物館。

圓形,三弦鈕,圓鈕座,內向十一連弧紋緣。

鈕外飾以勾連紋為地的三組夔紋。

夔,想像性的單足神怪動物,《說文》:「夔,神魅也,如龍一足。

夔紋銅鏡為環繞式的紋飾布局,以淺浮雕的技法表現了三隻長首、卷尾,一足抵鈕座的夔龍。

在勾連地紋的襯映下,整個圖案完美和諧。

考古發現中國早在原始社會的齊家文化時期就開始使用青銅鏡。

古代青銅器在歷經了商周青銅禮器的高峰後,作為青銅器的一個種類的銅鏡仍綿延不斷,為歷朝歷代製作使用,直到清代被玻璃取代。

其間,戰國、漢、唐是它的輝煌時期。

商周青銅禮器

戰國銅鏡多為圓形,少數方形,背面有鈕和鈕座,鏡面平直,邊緣平或上卷。

鏡鈕的形式有弓形鈕、半環鈕、鏤空鈕、弦紋鈕等。

前三種鈕數量少,最常見的是弦紋鈕,弦紋鈕中以三弦鈕數量最多。

多數鏡有鈕座。

質地薄而輕巧,除東北地區外,其它銅鏡的厚度多在0.1-0.2厘米左右。

紋飾題材和表現手法豐富,主紋地紋配合和諧。

表現手法以淺浮雕最為常見。

銅鏡上地紋與主紋相結合成為戰國鏡有別於其它時代鏡的主要特點之一。

來源:小馬普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青銅收藏必讀:青銅器詳解

匜古代盥洗時澆水的用具。《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奉匜沃盥」,沃的意是澆水,盥的意思是洗手洗臉。匜形橢長,前有流,後有鋬,有的帶蓋。青銅匜在西周中晚期出現,多有四足。春秋時有三足和無足的匜,無足...

淺談古代青銅鏡演化史

歷史無聲,物件證明。博古論今,妙趣橫生。 收藏不只是文物,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智慧。銅鏡在我們古代漫長的古代社會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們現在考古界目前發現,到占漢時期的銅鏡質量就很高了,銅鏡不僅...

中國4000多年青銅器發展的高超技術與文化

一般把中國青銅器文化的發展劃分為三大階段,即形成期、鼎盛時期和轉變期。形成期是指龍山時代,距今4500~4000年;鼎盛期即中國青銅器時代,時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戰國早期,延續時間約一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