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南禮縣大堡子山56件金飾片漫漫回家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來源:甘肅秦文化博物館

2015年,流失境外的56件出自禮縣大堡子山的金飾片,分三批回歸祖國,國家文物局將其全部劃撥甘肅省博物館收藏。

初見金飾片

1994年春,時任陝西省考古研究所所長的韓偉先生接受法國老朋友克里斯蒂安·戴迪安(Christian Deydier)的邀請,赴法國、比利時作短期訪問。

戴迪安是歐洲有名的古董收藏家,早年在巴黎第七大學學過中文,後來又在台灣學過甲骨文,1987年在倫敦開了一家古董店,專門收藏中國古代青銅器和金器。

訪問期間,戴迪安邀請韓偉到他家觀賞其私人收藏。

韓偉後來回憶說:「他的家如同一座博物館,從陶俑、青瓷直到青銅器、明清家具,收藏豐巨且品位極高。

」觀賞到最後,戴迪安從內室取出五十餘片大小不一的金飾片和專門派人從他的倫敦古董店運來的兩件顧首金虎讓韓偉先生鑑賞。

戴迪安說這些金器是他1993年從一個在香港的台灣古董商手裡買來的。

韓偉對那批金飾片很震驚,說它們「形制奇特,數量眾多,製作精美,前所未聞。

韓偉回國後,繼續與戴迪安聯繫,一起研究這些金飾片的可能出處和用途。

韓偉對這組金飾片做出了逐個分析,通過與已知明確時代的青銅器花紋類比,外加1993年蘇黎世聯邦綜合科技研究所研究員莫爾從金虎雙爪內提取的木製標本碳14檢測,推斷出這批飾片為西周晚期秦人所有。

此外戴迪安還向韓偉說台灣古董商曾暗示金飾片來自甘肅省禮縣。

韓偉隨後來到禮縣大堡子山調研。

1992-1993年間,禮縣大堡子山古墓群遭大規模盜掘,重要墓葬十之八九已被毀壞, 1994年甘肅省考古研究所和禮縣博物館對大堡子山被盜大墓進行了搶救性發掘。

1994年11月,戴迪安帶著這批金飾片參加了在大皇宮舉行的巴黎古董雙年展,這次展品英文圖錄《秦族黃金》中,韓偉專門撰寫了文章《罕見的文物,重要的發現——甘肅禮縣金箔飾片紀實》。

韓偉透過這篇文章,推測這批金飾片很可能出自大堡子山被盜大墓,墓主可能就是秦仲或莊公。

隨後韓偉在1995年第6期《文物》雜誌發表《論甘肅禮縣出土秦金箔飾片》,將自己的這些判斷介紹給了中國考古界。

2000年戴迪安又從曾經賣給他金飾片的台灣古董商遺孀那裡買下了兩對鷙鳥形金飾片,並將它們給好友席哈克看。

時任法國總統席哈克是中國傳統文化和古董的資深愛好者。

席哈克認為這麼好的東西應該進博物館。

當時法國國立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館長讓-弗朗索瓦·賈立基(Jean-Francois Jarrige)也是席哈克的朋友,他和席哈克都特別希望這些中國文物能夠留在法國,但顯然由國家出資購買收藏不太可能,因此席哈克給他的另一位朋友弗郎索瓦·皮諾(Francois Pinault)打了電話。

皮諾掌管著世界第三大奢侈品集團PPR集團,同時他也是佳士得拍賣行的最大股東。

皮諾最終以相當於現在100萬歐元的價格從戴迪安手裡買下了兩對鷙鳥形金飾片,並將它們捐贈給了吉美博物館,戴迪安也將自己其他的28件金飾片捐給了吉美博物館。

△從法國回歸的禮縣大堡子山文物《鷙鳥形金飾片.春秋》(局部)

漫漫回歸路

2005年中國國家文物局啟動「中國流失海外文物調查項目」,完成了《甘肅禮縣大堡子山遺址被盜流失文物調查報告》。

同年11月11日,甘肅省文物局授權高美斯代表甘肅文物局在國際古董市場上尋找流失的中國文物,特別是甘肅省出土的文物。

高美斯是歐洲保護中華藝術協會(APACE)創辦人和主席,這一協會2004年成立,專門追討流失在海外的中國文物。

高美斯出生在阿爾及利亞,父母都是法國人。

1982年他第一次到中國,隨後結識了很多中國文物收藏界的朋友,在法國成了一名中國文物專家。

在給高美斯的授權書上,甘肅省文物局特彆強調了吉美博物館受捐收藏的32件金飾片,「該館在展出文物的說明牌上用中、法、英三種文字標明這批文物為中國甘肅禮縣出土,這證明吉美博物館在收藏這批文物時從古董商那裡非常清楚地得知這些金箔飾片的出土地。

」加上當時考古專家李學勤、李朝遠、韓偉三人的考證,以及對比1994年被盜秦公大墓時出土的小型金箔飾片,「因此,我們認為,吉美博物館收藏的金箔飾片為1992至1993年禮縣大堡子山秦公大墓被盜文物,它通過不正當渠道流失到巴黎的古董市場,理應回歸到它的出土地中國甘肅。

鑒於此,中國甘肅文物局授權高美斯代表我們通過各種法律途徑和手段追索這批珍貴文物。

△從法國回歸的禮縣大堡子山文物(局部)

2006年6月中旬,高美斯以「私藏和轉賣國際走私文化藝術財產」的罪名對戴迪安、吉美博物館和法國文化部提起了刑事訴訟。

訴訟受到了審理,2006年10月2日,戴迪安接受了法國打擊文化財產走私中心辦公室警員們對他的聽證。

但最終案件審理並沒有獲得證明這批文物是非法從中國走私的一致證據,這件訴訟不了了之。

2010年中國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司長段勇向收藏有大堡子山流失文物的多個外國機構致函,希望對方能夠按照相關國際公約的原則精神,向我國歸還被盜文物。

但寫給吉美博物館的那封信卻始終沒有轉交給法國文化部,也沒有回覆。

2010年11月,國際博協大會在上海舉行,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向時任法國總統席哈克闡明了這批文物對於研究秦國早期文明的重要意義,希望能促成文物的回歸。

席哈克表示同意。

2014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中國再次明確提出促成文物回歸的要求。

2014年7月,兩國組成聯合專家組,專門來到禮縣進行實地調研,並最終進行了吉美博物館收藏金器與我國文物發掘的相同文物的對比研究。

中方把從大堡子山大墓里搶救性發掘出土的金飾片本物、附著物的成分進行分析,並把結果提交給法方;法方也對他們所藏的這些金屬飾片做了相同的分析。

結果發現,上面附著的硃砂和泥完全相同。

同時,在法律鏈條證據方面,中方工作人員走訪了當時參與盜墓的一些人及公安局、檢察院和法院,根據當年的卷宗內所陳述的盜掘及金飾片形狀等情況,也能與法國方面所藏金飾片的相關描述吻合。

2014年10月,國家文物局局長勵小捷在法期間再一次就如何回歸進行了探討。

根據法國相關法律規定,國有財產不可轉讓。

法國文化部最終提議吉美博物館所藏大堡子山流失金飾片原捐贈人皮諾和戴迪安先生與法國政府解除捐贈協議,使文物退出法國國家館藏,再由二人將文物返還給中國政府。

2015年4月13日,法國皮諾將4件鷙鳥形金飾片移交給中國駐法大使館。

5月13日,法國收藏家戴迪安親自來到北京將另外28件不同形制的金飾片交於中國國家文物局。

2015年7月20日,大堡子山流失文物移交儀式在甘肅省博物館舉行,國家文物局將這32件金飾片正式移交給甘肅省博物館收藏展示。

為紀念流失文物回歸,由國家文物局、甘肅省政府主辦,甘肅省文物局承辦,甘肅省博物館、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禮縣博物館協辦的「秦韻——大堡子山流失文物回歸特展」同日於甘肅省博物館開幕。

2015年9月21日,戴迪安將他收藏的另外24件不同形制的金飾片返還中國,直接移交甘肅省博物館收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國寶遺失海外,歸國途徑幾何?

點擊上方「公眾號」可訂閱哦! 20日,由中國國家文物局與甘肅省政府聯合舉辦的「大堡子山流失文物回歸特展」在甘肅省博物館啟幕。此舉意在迎接流失境外20餘年的32件春秋時期秦國金飾片回歸祖國,同時為...

「親子鑑定」助流失海外文物「回家」

光明網07-22 06:40顯示圖片從法國回歸的32件金飾片中,最大的金鷙鳥。其邊緣有9組18個小孔,應為綁縛其他物品時穿線的部位。本報記者劉曉倩攝本報訊(記者劉曉倩)7月20日,甘肅省省長劉偉...

法國歸還文物出自甘肅

商報訊 (首席記者 張子藝) 昨日有國內媒體稱:據英國媒體7月6日報導,法國已低調向中國歸還4件遭劫掠的純金文物,歸還的4件猛禽金首價值10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685萬元),這些是1992年中國...

法國歸還我國32件春秋時期文物

中國青年報 蔣肖斌 2015-07-15 07:31本報北京7月14日電(記者蔣肖斌)國家文物局今天召開新聞發布會,確認經過中法兩國友好磋商,法國已將原藏於法國國立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的全部32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