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萬年里人類有一個共同渴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從800萬件百科全書式的收藏中遴選出100件展品,從不同角度來講述世界的歷史,這本身就是巨大的挑戰,而要將如此多種多樣的故事串聯成一段統一的歷史,也幾乎是不可能辦到的任務。
記者|闕 政
這些天,「大英博物館百物展」輕輕鬆鬆在朋友圈裡刷了屏。
這個為期100多天的展覽一直會延續到10月8日,但激動心切的人們還是在開幕第一天就早早地到上海博物館門前排起了長隊,一連十多天,天天如此,每天的隊伍長度加起來可以繞百物100圈都不止了。
一邊是朋友圈的刷屏、上博門口的長隊,另一邊,我們也可以看到一些觀眾的疑惑:這100件展品里既有傳統博物展上會出現的歷史、藝術價值頗高的展品,也有不那麼常出現在此類展覽中、談不上有多少藝術價值的現代商品,比如太陽能燈、充電器,而且,大英博物館帶來的也並非都是鎮館之寶,為何還能引得眾人競相排起長隊一睹為快?
大英博物館自帶光環
說到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當數埃及羅塞塔碑(Rosetta Stone)、法老阿孟霍普特三世頭像(Amenhotep)、弗蘭克斯首飾盒(Franks)、波特蘭花瓶(Portland
Vase)等等,但這次百物展中出現的——是印度河流域印章石,並非羅塞塔碑;是拉美西斯二世雕像,並非法老阿孟霍普特三世頭像;是夏威夷編籃頭盔,並非弗蘭克斯首飾盒……若論歷史與藝術價值,前者當然都無法與後者匹敵。
不過,百物展那麼火,顯然還是因為它前面加上了「大英博物館」的金字招牌。
作為世界上最著名的四大博物館之一,大英博物館一直是歷史與文物愛好者的嚮往之地。
她收藏了全世界的珍品,共有800萬件。
從來都是文博愛好者對大英博物館心嚮往之,難得大英博物館親自送展到家門口,錯過自然太可惜。
而此次的「大英博物館百物展:濃縮的世界史」,其策展理念也與往常不同,大有來頭——它其實來源於大英博物館和
BBC合作的系列廣播節目,這檔節目非常受觀眾歡迎,節目中的內容也早在2010年就結集成書,由著名的企鵝圖書出版,暢銷一時。
幾年前,大英博物館又開始將這個由來自世界各地的物品組成的展覽推向世界,向全世界的人們述說全人類共同的歷史——從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日本和澳大利亞,一直辦到了中國的台北、北京、上海。
在大英博物館館長哈特維格·費舍爾看來,「這個獨特的展覽旨在向世人講述一個不同尋常的世界歷史。
這個故事並非通過文字來講述,而是通過具體的物品——這些物品是人類長久以來創造與發明的產物,在過去的兩百萬年間幫助人類度過了種種難關與挑戰。
透過這些物品,人們有機會接觸和了解到那些並未留下文字記載的歷史,更有幸對全球的人類祖先們的生活以及未被記錄的文化有了初步的認識。
」
從800萬件百科全書式的收藏中遴選出100件展品,從不同角度來講述世界的歷史,這本身就是巨大的挑戰,而要將如此多種多樣的故事串聯成一段統一的歷史,也幾乎是不可能辦到的任務。
尤其,許多人的生命不像名垂青史的偉人,在歷史長河中轉瞬即逝,幾乎不曾留下存在過的痕跡。
這些普通人的生活,唯有靠留下來的物品來反映。
也正是這些物品,揭示了許多全人類共同關注的問題,比如:對知識的渴望,探索和學習的迫切需求,對死亡進行的反抗,對理想生活的追求……
「除了那些展現人類出類拔萃的工藝和藝術潛能的精美物品之外,展覽中更突出了那些看似最微不足道、卻在講述非凡故事的展品。
比方說,一枚小小的石質印章引領人們再次發現某個失落的文明;被棄於非洲一處沙灘的陶器碎片向世人揭示了早期的商船曾經不遠萬里穿越過印度洋。
所有展品聚在一起,向人們敘述著整個世界跨越各大洲、跨越千萬年的精彩故事。
最為重要的是,該展覽證明了人類在不同時間、不同地域都面臨著相同的問題,且內心懷有相同的渴望。
作為一館之長,我希望參觀展覽的朋友們對於我們所共享的世界歷史產生新的認識,並反思自身在其中的位置。
」
對人類命運充滿關切
沒錯,看起來只是一些小硬幣、雕塑,有些是私人藏品,有些能為整個社群所用,但這些物品,無論它的藝術價值如何,都是歷史的倖存者,它們匯集起來,講述的就是一個全局性的偉大的故事——世界的歷史。
這也是為什麼,百物展在序廳和尾廳之外,將整個展覽按時間順序分成了八個單元:開端(200萬年前—公元前2500年)、最初的城市(公元前3000—前700年)、權力與哲學(公元前700—公元100年)、儀式與信仰(公元1—800年)、貿易與侵略(公元300—1100年)、創新與適應(公元900—1550年)、邂逅與聯結(公元1500—1800年)、我們製造的世界(公元1800年至今)——它讓我們有幸看到,自己現在所擁有的生活,有多少是來自2500年甚至200萬年的漫長積累;從冰河期到農耕時代,從大型城市和國家的出現到儀式與宗教信仰的產生……百物展的背後,有一整個人類200萬年的歷史濃縮其中。
所以,對百物展的追捧,說到底,是因為對人類命運的好奇與真心關切——百物展並不是唯一的網紅,近來,一本叫作《人類簡史》的書也悄然走紅,作者尤瓦爾·赫拉利在短短400多頁里簡述了人類200多萬年的歷史,被歐巴馬、比爾·蓋茨、扎克伯格等名人力薦,如今已在45個國家出版,中文版的銷售量也破了百萬。
在書的開頭,赫拉利寫道:「早在250萬年前,就已經出現了類似現代人類的動物。
然而,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他們與一同共享棲地的其他生物相比,並沒什麼特別突出之處……這些遠古時期的人類已懂得愛和玩樂,能夠產生親密的友誼,也會爭地位、奪權力,不過,這些人和黑猩猩、狒狒、大象也沒什麼不同。
這些遠古人類,和一般動物比起來就是沒什麼特別。
他們萬萬沒有想到,他們的後代某一天竟能在月球上漫步、分裂原子、了解基因碼,還能寫寫歷史書。
說到史前人類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他們在當時根本無足掛齒,對環境的影響也不見得比大猩猩、螢火蟲或是水母來得多。
」
如果你從百物展的第1件展品「古埃及的佘盆梅海特內棺」立即跳躍到最後的第101件展品「二維碼」,一定會覺得穿越了——倏忽之間,人類就進化到了這樣的文明程度。
而實際上,每一件展品,都代表了人類一個進步的腳印——比如那把距今約120萬—140萬年前、來自坦尚尼亞的奧杜威手斧,看起來就像一塊石頭,許多人感嘆:在知道它是手斧之前,還真沒把這塊石頭當回事。
事實上,這塊石頭不僅是工具,還是人類先祖有意識製造的最古老的工具之一。
在《人類簡史》中,作者也曾對手斧、長矛等工具作了解讀與分析:「早期石器最常見的一種用途,就是把骨頭敲開,人類才能吃到裡面的骨髓。
有些研究人員認為,這正是人類最原始的專長。
為什麼,我們現在有洲際彈道飛彈,而放3萬年前還只有頂頭帶有燧石的矛?從那時候到現在,人類生理上製作工具的能力並沒有顯著改變。
如果要愛因斯坦模擬遠古人狩獵或採集的敏捷靈巧程度,前者還必定是遠遠不及。
然而,我們和遠古人類的不同處就在於與大量陌生人合作的技術有了大幅提升。
遠古要做出一把燧石矛,只要有一個人靠著幾位親近的朋友提供建議和協助,就能在幾分鐘內完成……」
確實,哪怕是一件藝術價值不那麼高的珠寶,也能象徵人類社會裡已經出現了宗教、商業和社會的分層——而這正是百物展的價值所在。
「無論哪國的歷史學研究中都有一個困擾,那就是如何擺脫我者與他者的概念,儘量客觀地敘述歷史。
一國歷史尚且如此,何況世界史。
至今為止,鮮有一部世界史不是以敘述者所處的政治集團利益為出發點敘述的。
也正是因為這樣,世界各地人們的腦中總有一種錯覺,覺得本國的歷史與文化和他國定是不同的、有隔閡的。
」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表示,「就這個意義上來說,『大英博物館百物展:濃縮的世界史』是一個極具突破意義的項目。
突破之一,在於它不落窠臼,從人類創造的物品,而非本身就帶著主觀性的文字記載來講述歷史;突破之二,在於它囊括了
200萬年前到當代的來自全世界的人造物品,打破了考古學、歷史學、藝術史學傳統上的學科壁壘;突破之三,也是最重要的,它向我們展示了各個文化獨立發展過程中的相似進程,以及這些文化發展到一定程度後互相間產生的聯繫和衝突,徹底更新了我們對『全球化』的認識。
」
觀展之後想一想
值得一提的是,「大英博物館百物展:濃縮的世界史」巡迴展覽,是得到了英國政府資助的,作為中英文化遺產交流與共享的產物,此次展覽得以免費向公眾開放,這也是它吸引了無數人排隊的原因之一。
英國數字與文化國務部長馬修·漢考克說:「隨著中英兩國的關係邁入黃金時代,兩國不僅在文化領域,更在貿易、旅遊業、基礎建設和投資業等方面進行了合作推廣。
在這樣的背景下,這次來華的展覽就顯得尤為重要,英國政府基金將繼續為博物館以及其他文化事業機構提供資助,資助它們提升各自在華的形象,同時也助力加深中英兩國之間的文化聯繫。
」
大約10年前,這個百物展曾以BBC系列廣播節目的樣式出現在受眾面前,而現在,它的世界巡迴展出,其實也附加了許多公益與教育的使命,而不僅僅是一種文化展示。
如果觀眾對百物展興趣濃烈,其實還可以參加隨之舉辦的公益講座——比如百物展策展人貝琳達·克里勒主講的「大英博物館百物展:濃縮的世界史——探索大英博物館藏品的方法」;北大歷史學系教授顏海英主講的「古埃及『末日審判』思想的流傳」「拉美西斯二世和他的時代」;中科院研究員李新偉主講的「最獨特的文明標本——中美洲文明的故事」「瑪雅名城的中國龍——科潘傳奇和新發現」等。
聆聽這些講座,可以讓觀展的旅程告別走馬觀花,而是真正能把100件展品背後的名堂都看得清楚明白。
250萬年來,人類不斷想方設法,使自己的生活更安全、便捷、有意義。
100件展品,無不代表著人類對美好生活的執著追求。
觀看百物展的意義,正如英國駐華大使吳百納女爵士所說:「希望大家有機會能夠對我們的過去、現在和將來有所思考。
」
第101件展品揭曉!大英博物館百物展29日起免費開放
東方網記者毛麗君、劉昊6月28日報導:二維碼!今天下午,大英博物館百物展第101件展品揭開了神秘面紗,一方蘊藏了無盡信息的二維碼壓軸亮相。東方網記者獲悉,作為大英博物館世界巡展的第9站,來自大英...
濃縮世界史的「大英百物展」在上海有何不同,布展現場看究竟
「大英博物館百物展:濃縮的世界史」即將在上海博物館開幕。剛剛結束在國博的展示,來自大英博物館的100件組文物自京抵滬並開始布展,「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今天在現場發現,...
「H5」大英博物館百件展品中的人類信息史
《大英博物館百物展:濃縮的世界史》將於6月29日起在上海博物館正式對公眾免費開放。本次展覽中上海博物館選取了二維碼作為第101件展品。 人類發展的歷史伴隨著信息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從末次冰河時代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