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中原——河南歷史文物精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河南簡稱豫,屬於古代九州之一的豫州。

《說文解字》釋「豫」為「象之大者」,這裡氣候溫和、土地肥沃,曾是大象的樂園。

因處於「天下之中」,又稱「中州」、「中原」,這種得天獨厚的地理及環境優勢,使其在漫長的歲月中成就了繁榮的中原文明。

雙聯彩陶壺

裴李崗文化石磨盤、石磨棒

河南歷史悠久,文化遺存豐富,是我國文明最重要的發源地之一。

在距今六千多年前的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時期,這裡就已經有了發達的農業、畜牧業和制陶等手工業;到了四千多年前的龍山文化、二里頭文化時期,中原進入了石、銅並用時代,產生了私有制和階級的萌芽,進而誕生了中國史書記載的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


鏤空龍紋俎

夏商周文明共同構成了華夏早期文明的主流,確立了以禮樂文化為根本的文明形態。

而河南作為二十多個王朝的都城所在地,數千年來始終處於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這裡有著中華民族的血脈和文脈,這裡的人民不僅創造了青銅器、玉器、瓷器等高度發達的物質技藝,也在參與著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獨特文化的塑造。


舞陽賈湖遺址 七孔骨笛

此件骨笛出土於裴李崗文化時期的舞陽賈湖遺址,是迄今為止中國考古發現的最古老的樂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樂器。

該骨笛是用鶴類動物尺骨管製成,據考,它在墓葬主人生前已斷裂為三節,曾進行過修理,在折斷處的骨壁上鑽了14個小孔,用細線精心綴合而繼續使用,骨笛中段似有織物纏裹的痕跡,可見其在當時的珍貴程度。

此笛與河南博物院的骨笛同出於墓主人左股骨兩側,其關係可能類似現在少數民族的雄雌二笛。

由於以骨笛隨葬的墓葬中,多有龜甲、叉形器等帶有巫術性質器具的出現。

由此推斷出,骨笛擁有者,生前有著與巫師、祭司、酋長相關的特殊職業和身份,而骨笛則是祭祀使用的法器。

乳丁紋青銅方鼎

此鼎1974年出土於河南鄭州商城遺址西城牆外的一窖藏內,由於其位於鄭州杜嶺張寨前街,因此又被稱為杜嶺方鼎,是河南博物院「九大鎮院之寶」之一。

中國歷來重視青銅器,從現在出土的器物看,青銅鼎除作為烹煮器和盛食器外,也是貴族進行祭祀和宴饗等儀式中的重要禮器。

在中國古代它被當作等級制度和權力的標誌,同時鼎也是王權的象徵。

造型厚重,體量巨大,紋飾神秘莊重,是目前已發現的商前期器物中,年代最早、體積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青銅重器

它的發現加深了我們對於商代早期青銅器的認識,為了解王室重器提供了線索,對探索青銅器鑄造工藝,乃至商王朝的禮制研究都有重要意義。

杜嶺方鼎的出現使得鄭州商城從一座商早期的普通城市遺址,一躍成為中國迄今發現的商代早期規模最大、年代最早的一座王都

它不僅為安陽殷墟找到了文明的源頭,而且為尋找先商文化和夏文化提供了依據。

彩繪陶莊園

彩繪陶莊園1981年出土於河南省淮陽於莊漢墓,秦漢時期,國家體制從先秦的貴族政治進入到官僚政治,作為先秦時期貴族制度殘留的世家豪強的影響力依舊強大。

這些豪強大族以購買兼并的方式,掌握了大量的土地,並僱傭周圍農戶,為發展莊園經濟創造了條件。

他們聚族而居,利用血緣關係結成強大的宗族,並修築塢堡,擁有自己的私人武裝,稱之為部曲。

這套莊園既有庭院高樓,又有水溝農田,而且還繪有著色壁畫,是當時地主莊園經濟發展的真實寫照;其平面布局講究,是廊院制的經典之作。

此院落規模宏大、結構嚴謹、內容豐富,是迄今為止我國漢代考古發掘中所僅見,是我國目前發現的建築模型中,時代最早、形制最大、結構最完整的建築明器。

它的出土對於研究這一時期的建築組合布局、裝飾與結構特徵有重要價值;同時對於研究地主階層生活、埋葬習俗以及地主莊園經濟都是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

玉冊(5枚)

此副玉冊出土於北宋元德李皇后墓,珉玉質,白中微閃青色。

冊片呈長條狀,表面磨光,側面的上下兩端各有一穿孔。

冊文系陰刻的楷書,並填金粉。

是現今為止唯一出土的宋代帝後陵寢中的玉冊實物,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是研究宋代陵墓用冊的重要依據。

玉冊又稱玉策,是我國古代冊書的一種,形式模仿簡牘,冊文直接鐫刻在編聯成冊的大理石或漢白玉冊條之上。

在唐宋時期,玉冊是中原王朝禮制活動當中的重要儀具,也是古代帝王陵墓內標示墓主身份的重要物品,是埋葬皇帝、皇后、太子的專用之物,以區別於官員乃至宗室親王墓中放置的墓誌。

青銅鴞尊

此器1976年出土於安陽殷墟婦好墓,由器蓋與器身兩部分組成,器口下內壁鑄銘文「婦好」二字。

整體為一昂首挺胸鴞形(鴞,也作鴟鴞,鴟梟,是中國古代對貓頭鷹一類鳥的統稱)。

殷墟是中國商朝晚期的都城遺址,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並為考古學和甲骨文所證實的都城遺址,而婦好墓則是殷墟中唯一的一座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

因此,在她的隨葬品中出土了大量的青銅兵器。

過去在殷墟發掘的大墓均遭到盜掘,破壞嚴重,因此對殷王室墓的了解甚少。

由於婦好墓的墓室保存完好,分期、年代與墓主身份比較清楚,出土的隨葬品豐富,器物組合完整,因而對於研究商代晚期的歷史,尤其是商王武丁時期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問題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為研究殷代禮制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此件「婦好」鴞尊是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鳥形酒尊,其實用的造型、精巧的紋飾、非凡的鑄造工藝、超絕的設計思維,反映了殷商先民特有的宗教情感和審美觀念,具有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因而被稱為河南博物院「九大鎮院之寶」之一。

蓮鶴青銅方壺

蓮鶴青銅方壺 此方壺1923年出土於河南新鄭市李家樓村鄭公大墓,共一對,現一件藏於河南博物院,另一件藏於故宮博物院。

兩件形制相同,大小略有差別。

此壺紋飾新穎,鑄造工藝精湛,耳、足及蓋上立鶴均採用春秋時期先進的分鑄法製成。

全器採用圓雕、淺浮雕、細刻、焊接等多種技藝鑄造而成,顯示出春秋時代高超的青銅鑄造技術,並與商周時期的厚重莊嚴的青銅器風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同時也反映了當時青銅器上動物造型肖像畫的潮流,融清新活潑和凝重神秘為一體,堪稱春秋時期青銅藝術的典範之作,被郭沫若先生譽為「時代精神之象徵」,是河南博物院「九大鎮院之寶」之一。

「王子午」青銅鼎(附匕)

鎏金青銅羽人

鈞窯玫瑰紫釉瓷花盆

鄭州開元寺塔浮雕天王像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文藏】頭條號!

桃花源里人家——徽州傳統民居藝術大飽眼福!

漫談:故宮裡的古瓷珍品、「清宮舊藏」的來歷

廣漢三星堆出土青銅器精粹

欲知曉更多精彩內容請前往App Store或應用寶下載《收藏家》雜誌App!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大象中原——河南歷史文物精選

河南簡稱豫,屬於古代九州之一的豫州。《說文解字》釋「豫」為「象之大者」,這裡氣候溫和、土地肥沃,曾是大象的樂園。因處於「天下之中」,又稱「中州」、「中原」,這種得天獨厚的地理及環境優勢,使其在漫...

文物 | 長江黃河流域出土的商代青銅器

商朝的勢力範圍大大超過了夏朝。《史記·吳起列傳》記載商朝疆域「左孟門,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經其南。」商朝疆域,北到遼寧,南到湖北,西到陝西,東到海濱。 除了包括夏所屬長江以北的湖北,河南,安...

獨特的三星堆文化,逝去的文明

三星堆遺址考古獲得了更加豐富的資料,極大地豐富了三星堆文化的內涵。三星堆文化研究涉及面極廣,在考古學、歷史學、民族學、文化學、藝術以及自然科學等領域都有不少學者加入研究行列,在各個方面都取得了重...

兩河流域出土 商代青銅文明

早在史前時期,黃河與長江流域就分別發展出了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地域文化,以兩大流域為代表的南、北方文化,雖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交流,但仍然保持著各自迥然不同的文化傳統及精神信仰。

安陽殷墟出土的鎮國之寶 | 青銅時代與青銅鼎

安陽殷墟出土的鎮國之寶青銅器中的鼎,原是上古時候極為普遍的烹飪器,其後實用意義逐漸減弱,成為權勢的象徵物。夏鑄九鼎的傳說,表明了青銅器在古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發生於春秋時代的「問鼎中原」事件,是...

感悟中原古代文明之光

去鄭州大學附近的旅途,走進了河南博物院,那裡不僅有自於20世紀初安陽、淅川、洛陽、商丘、開封、三門峽、輝縣、新鄭、安陽等地的考古發掘13萬多件的史前文物、商周青銅器和歷代陶瓷器、玉器,更有仰韶文...

國之重器一青銅器

青銅器(Bronze Ware)是由青銅合金(紅銅與錫的合金)製成的器具,誕生於人類文明時期的青銅時代。青銅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現,是一種世界性文明的象徵。最早的青銅器出現於6000年前的古巴比倫...

博物奇觀:河南博物院九大「鎮院之寶」

中國歷史和文化博大精深,各類博物館館藏品更是令人驚嘆,根據《中國博物館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的統計,中國登記註冊的博物館數量已由的2200多個,發展到3589個,並繼續以每年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