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博物館鎮館之寶,千年不銹謎團未解,專家猜測不銹原因有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017年1月,聞名天下的國家一級文物、被譽為「天下第一劍」的越王勾踐劍從四川成都「出差」歸來,新春佳節期間再度亮相湖北省博物館。

1965年12月,在湖北江陵一座楚國的墓葬中,出土越王勾踐劍。

此劍長55.7厘米,寬4.6厘米,柄長8.4厘米,重875克。

近劍格處有兩行鳥篆銘文:「越王 鳩淺(勾踐)自乍(作)用劍」八字,證明此劍就是傳說中的越王勾踐劍。

越王勾踐劍制工精美,顯示出 鑄劍師的卓越技藝。

此劍寒氣逼人、鋒利無比,歷經兩千四百餘年,仍然紋飾清晰精美,加之「物以人名」,歷史文化價值很高,此劍被當世之人譽為「天下第一劍」,堪稱我國 國寶。

在場考古工作者回憶,一名開採隊員拿劍時一不留神就將手指割破,血流不止。

有人再試其鋒芒,稍一用力,便將16層白紙劃破。

近年來,隨著越王勾踐劍研究的不斷深入和各種「複製」或仿製的相繼出現,人們普遍相信,越王勾踐劍千年不銹的原因是因為劍身經過硫化處理。

湖北省博物館、省考古所研究員後德俊撰文認為,該劍出土時並不是絕對沒有生鏽,只是其鏽蝕的程度十分輕微,人們難以看出。

其次,出土至今還不足40年,該劍的表面已經不如出土時明亮,說明在目前這樣好的保管條件下,鏽蝕的進程也是難以絕對阻止的。

越王勾踐劍主要成分為銅,出土的墓室曾經長期被地下水浸泡,劍完全隔絕氧氣是其不銹的主要原因之一。

越王勾踐劍出土於一號楚墓內棺中,墓葬深埋在數米的地下,一槨兩棺,層層相套,槨室四周用一種質地細密的白色黏土填塞,其下部採用的還是經過人工淘洗過的白膏泥,緻密性更好。

加上墓坑上部經過夯實的填土等原因,使該墓的墓室幾乎成了一個密閉的空間,基本上隔絕了墓室與外界之間的空氣交換。

現代科學告訴我們:在完全隔絕氧氣的條件下,即使在中性或微酸性的水中,鋼鐵都不會生鏽的。

這是越王勾踐劍不銹的原因之二。

春秋戰國時期統治者們的墓葬中一般都有大量的陪葬品,情況十分複雜。

屍體、絲綢衣物、食物等腐爛後都會產生相當多的硫化物,這就是越王勾踐劍上硫的來源,經過硫化處理的是難以生鏽的,這是越王勾踐劍不銹的原因之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越王勾踐劍,千年不銹的秘密

1965年冬天,在湖北省荊州市附近的望山楚墓群中,出土了一把鋒利無比的寶劍。在場文物工作者回憶,一名開採隊員一不留神就將手指割破,血流不止。有人再試其鋒芒,稍一用力,便將16層白紙劃破。此劍長5...

越王勾踐劍千年不銹之謎

1965 年,考古學家們在發掘湖北汀陵(今荊州市荊州區)的一座古楚墓時,發現了兩把珍貴的寶劍:其中一把便是傳說中的『』天下第一劍」 ― 越王勾踐劍。此劍通長」 . 7 厘米,寬 4 . 6 厘米...

勾踐青銅劍

1965年冬天,在湖北省江陵望山一號楚墓中出土了一件國寶級的青銅劍,銅劍的主人就是因「臥薪嘗膽」的故事而家喻戶曉的春秋五霸之一――越王勾踐。青銅製造,春秋時期,1965年湖北省江陵縣望山1號墓出...

「漲知識」越王勾踐劍為何千年不生鏽?

1965年冬天,在湖北省荊州市附近的望山楚墓群中,考古工作者在墓主人身體的左手邊,發現一柄裝在黑色漆木箱鞘內的名貴青銅劍,劍身一面近格處刻有兩行鳥篆銘文「越王勾踐,自作用劍」。專家通過對劍身八...

越王勾踐劍千年不銹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越王勾踐劍,青銅製造,春秋時期,1965年湖北省江陵縣望山1號墓出土,現藏湖北省博物館。越王勾踐劍讓人驚奇的是,這把青銅寶劍穿越了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但劍身絲毫不見銹斑。它千年不銹的原因是什麼呢?

越王劍千年毫無鏽蝕的原因

​1965年,一支考古隊在挖掘春秋古墓時,意外發現了一把沾滿泥土的長劍,其劍身刻有八個古篆字。專家學者們在對古篆進行研究後,發現是「越王勾踐,自作用劍」。原來這是春秋時期越王勾踐的劍。這把劍全長...

越王勾踐的劍為什麼歷經千年而不朽?

越王勾踐因「臥薪嘗膽」名垂千古,成為激勵無數人奮進的楷模,關於越王勾踐的一些野史趣聞也常被人們津津樂道。1965年在湖北武漢出土的越王勾踐劍歷經2400餘年,仍然紋飾清晰精美,此劍被世人譽為「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