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劍千年毫無鏽蝕的原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965年,一支考古隊在挖掘春秋古墓時,意外發現了一把沾滿泥土的長劍,其劍身刻有八個古篆字。

專家學者們在對古篆進行研究後,發現是「越王勾踐,自作用劍」。

原來這是春秋時期越王勾踐的劍。

這把劍全長為55.6厘米,其中劍身長45.6厘米,劍寬5厘米。

劍身滿飾黑色菱形幾何暗花紋,劍格正面和反面還分別用藍色琉璃和綠松石鑲嵌成美麗的紋飾,劍柄以絲線纏縛,劍首向外形翻卷作圓箍,內鑄有極其精細的11道同心圓圈。

越王劍拔劍出鞘時,寒光耀目,而且毫無鏽蝕,依然鋒利無比,20多層的複印紙,劍從中間「唰」一聲一划全破。

一把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的古劍,居然毫無鏽蝕鋒利無比,這一發現立即轟動了全國甚至是世界。

人們無不好奇,越王劍千年不銹的原因是什麼?

研究者對其做過一次質子X螢光非真空分析,發現劍表面黑色花紋處含有0.5%的硫量、劍格表面含有0.9%~5.9%的硫量。

因此,有人認為越王劍千年不銹的原因是因為劍身經過硫化處理。

那麼越王劍的表面是否採用過硫化處理的工藝?有些研究者給出了否定答案。

首先,硫化銅是一種結構並不緻密的物質,在用劍時,人的手指會經常摸到劍格,從而很快就將該處的硫化銅抹去,既如此,還有必要進行硫化處理?其次,越王劍出土時不是絕對的沒有生鏽,只是其鏽蝕的程度十分輕微,人們難以看出。

其出土後一直放在囊盒中妥善保管,但是現在該劍的表面已不如出土時明亮。

與它同時期的吳王夫差矛,在出土時其青銅表面已布滿了綠色的銹層。

說明越王劍千年不銹,與它自身因素應該不是很大。

最後,春秋戰國時期統治者們的墓葬中都會有大量的陪葬品,情況十分複雜。

那些屍體、絲綢衣物、食物等腐爛後都會產生相當多的硫化物,或許這才是越王勾踐劍上硫的來源,並不是特別的硫化處理技術。

目前,學術界所認可的越王劍千年不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第一,通過現代科學技術測試,人們發現越王勾踐劍的含銅量約為80%-83%、含錫量約為16%~17%,另外還有少量的鉛和鐵,可能是原料中含的雜質。

作為青銅劍的主要成分銅,是一種不活潑的金屬,在日常條件下一般不容易發生鏽蝕,這是越王勾踐劍不銹的自身因素。

第二,越王劍埋葬的墓葬深埋在數米的地下,一槨棺,層層相套,槨室四周用一種質地細密的白色黏土、考古學界稱之為白膏泥的填塞,其下部採用的還是經過人工淘洗過的白膏泥,緻密性更好。

加上墓坑上部經過夯實的填土等原因,使該墓的墓室幾乎成了一個密閉的空間,這麼多的密封層基本上隔絕了墓室與外界之間的空氣交換。

還有該劍出土時插在木質劍鞘內,與空氣接觸、氧化的可能性更小了。

所以這就是越王劍千年不銹的外部環境因素。

第三,該墓處在荊州附近的漳河二乾渠上,地下水位較高,該墓的墓室曾經長期被地下水浸泡,地下水酸鹼性不大,基本上為中性。

在地下水浸泡下,墓室內空氣的含量更少。

所以這是越王勾踐劍不銹的又一外因。

越王劍穿越了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不但沒有鏽蝕而且依然鋒利無比,無疑是我國青銅短兵器中罕見的珍品。

「感謝您閱讀我們的原創文章,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請為我們點讚!若對本文有不同的觀點或建議請寫在評論里和大家一起討論,小編真誠地歡迎您關注我們,從而進行更加深入地探討,我們將為您推送更多優質的內容!」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越王勾踐的劍為什麼歷經千年而不朽?

越王勾踐因「臥薪嘗膽」名垂千古,成為激勵無數人奮進的楷模,關於越王勾踐的一些野史趣聞也常被人們津津樂道。1965年在湖北武漢出土的越王勾踐劍歷經2400餘年,仍然紋飾清晰精美,此劍被世人譽為「天...

越王勾踐劍千年不銹的原因是什麼?

1965年冬天,在湖北省荊州市附近的望山楚墓群中,出土了一把鋒利無比的寶劍。專家通過對劍身八個鳥篆銘文的解讀,證明此劍就是傳說中的越王勾踐劍。讓人驚奇的是,這把青銅寶劍穿越了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

勾踐青銅劍

1965年冬天,在湖北省江陵望山一號楚墓中出土了一件國寶級的青銅劍,銅劍的主人就是因「臥薪嘗膽」的故事而家喻戶曉的春秋五霸之一――越王勾踐。青銅製造,春秋時期,1965年湖北省江陵縣望山1號墓出...

越王勾踐劍的不銹之謎

中國古代的青銅器,主要為銅與錫的兩元合金,成書於戰國時期的《周禮·考工記》中就有「四分其金(銅),而錫居一,謂之戈戟之齊;三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大刃之齊」的記載。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劍的合金組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