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郭家廟墓現「琴瑟和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國社會科學報武漢5月3日電(記者明海英)5月3日,記者從湖北省博物館獲悉,郭家廟墓地曹門灣墓區近日出土了琴、瑟。

據悉,這是目前所知最早的「琴瑟和鳴」。

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方勤介紹,此次郭家廟墓地出土的琴、瑟均出自曹門灣墓區的86號墓。

琴長約92厘米,寬約35厘米,通體略似高髻人形,箱體整木斫成,髹黑漆,屬於「半箱琴」。

琴龍齦處有較深的過弦痕跡,首岳山嵌入琴體,旁有弦孔若干。

瑟長180厘米,寬34厘米,瑟枘是羽人的形象,弦孔和首岳亦很清楚。

方勤對記者說,這次考古的重要意義在於,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這說明當時已經有琴,春秋時期的文獻也有記載,但是考古從來沒有發現過。

曹門灣墓區琴的發現從實物上證明春秋時期確實有琴。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張翔說,到目前為止發現的先秦時期的瑟有將近60件,而琴屈指可數,只有曹門灣、曾侯乙墓、九連墩、郭店、五里碑等地發現的5件左右。

琴、瑟同出的機率極小。

琴瑟合奏從何時開始,是大家關心的問題。

張翔對記者說,早期的琴更多的具有禮用功能,瑟主要是樂用功能。

琴瑟和鳴是有前提的,需要有高強度的絲弦和穩定的掛弦系統支持,目前所知這些技術出現在戰國早期的曾侯乙時代,春秋早期琴瑟合奏的可能性不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又見曾侯——揭開沉睡三千年的古曾國之謎

一座侯墓、一座古城,揭示出西周最早封國——曾國的準確位置。但是曾國的其他歷史信息有哪些?它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國家呢?中原國學講壇「文明向心——大道中原」系列講座第21講,帶您揭開沉睡千年的古曾國之謎。

我國迄今最早琴瑟組合出土

湖北棗陽郭家廟考古日前又有驚人發現:考古工作人員在清理一座春秋早期的曾國墓葬時,發現了較為完整的琴和瑟,這是我國目前所知最早的琴瑟組合,而琴則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琴。在以往的考古發掘中,瑟多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