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秀棗陽聚焦棗陽曾國古墓 再識曾國真實面孔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古瑟被清理出土

考古挖掘現場

省考古所近日發布最新考古成果,在棗陽市郭家廟墓地曹門灣墓區,發現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墓葬群,其中一號墓為早期曾侯墓。

經搶救性發掘,出土了我國最早的瑟和編鐘架等大型樂舞遺存,填補了西周至戰國早期500年間大型樂舞發展史空白,進一步證明曾國是周代禮樂文明的正統代表。

郭家廟墓地位於棗陽市吳店鎮東趙湖村一、二組,總長1500米,東西寬800米,分為郭家廟墓區和曹門灣墓區。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方勤介紹,截至目前,共發掘墓葬29座、車坑1座、馬坑兩座,共出土青銅器400餘件(套)、玉器近百件、陶器50餘件、漆木器30餘件等。

「此前一直認為曾國較弱,但在一號墓考古發掘中發現的大型車馬坑及大量兵器,改變了這一看法」,方勤稱,本次考古進一步證實,名不見經傳的「小國」曾國,實為春秋早期的大國。

曾國古墓主人或為曾侯乙祖輩

郭家廟古墓群發現一處小型銅禮器墓,有一槨一棺,儘管多數被盜擾,仍然出土了帶銘文銅器的鼎、盤,其中兩件為曾子鼎,說明墓主人是子爵,可以判定此處是曾國貴族墓葬群。

然而最大的一號大墓主人是誰,專家一直在尋找答案。

隨著考古發掘推進,這一疑惑並沒有更清晰的線索,長11米、寬7.8米的一號大墓,考古人員發現了7個盜洞,有3個已經抵達墓的底部。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方勤表示,郭家廟古墓群春秋早期是曾國的勢力範圍,後來楚國進攻曾國,便對曾國的貴族墓進行破壞,此後古墓群還遭遇多次盜竊,最近幾年也有盜墓痕跡,這對考古影響較大。

方勤介紹,一號墓主墓為斜坡單墓道的岩坑墓,東西向,該墓道、墓室長寬基本相等,其形制在春秋時期墓葬中較為特別,但是大件銅禮器被盜,增加了考古研究的難度。

一號大墓及附葬車坑、馬坑,充分說明該墓地級別較高,應是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曾國國君級別墓地,但君主是誰難有定論。

考古專家分析認為,郭家廟墓地範圍較大,1982年出土的 「曾侯 伯秉戈」,與此次發掘的墓地距離較近。

專家推測,本次發掘的一號墓墓主人疑似為曾侯 伯,是著名的曾侯乙的祖輩。

目前已知的曾侯有10來位,年代最早的為曾侯諫,最晚的為曾侯丙。

這座曾侯墓的發現,對進一步揭開「曾國之謎」有重要意義。

陪葬墓驚現曾國最大車馬坑

據了解,此次發現的一號大墓為斜坡單墓道的岩坑墓,東西向,長11米,寬7.8米,墓室長 11.3米,寬8.5米,深8米。

墓道、墓室長寬基本相等,其形制在春秋時期墓葬中較為特別。

雖然該墓葬曾經被盜,但槨室的木頭及棺木都保存的較好,特別是棺木上面彩繪的圖案和絲織品仍然可見,初步判斷可能是多重棺。

墓內大件銅禮器雖被盜,但仍出土大量的兵器、車馬器、玉器以及漆木器。

本次發現的一號車坑與一號馬坑屬於一號墓的陪葬坑,位於一號墓的西部,二者東西向並列。

其中一號車坑長32.7米,寬4米,葬車28輛(實體車25輛,以車轂、車軸代表意義的車輛3輛)。

由於車坑中的車子保存較差,僅有兩輛車大致可以復原。

車的排列方向是東西縱列式,這與楚國常見的橫列車陣不同,其中東面的車輛保存較好,有彩繪圖案,出土的銅質車器較多。

一號馬坑長9米、寬8米、深2米,葬馬49匹 (可能還有3匹被盜挖破壞)。

馬匹是被殺死後亂葬在坑中,馬頭骨多見兩個一組的現象,推測車坑中的馬車多為兩匹馬。

陪葬的車坑與馬坑顯示墓主人地位顯赫,據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黃文新介紹,這是迄今發現的春秋時期曾國規格最大的車馬坑。

本次發現的一號車坑與一號馬坑,對研究曾國馬車的結構以及陪葬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此外,湖北省博物館考古專家還介紹到: 「此次挖掘還發現了兩件曾子鼎,這進一步肯定了郭家廟墓地是曾國貴族墓葬的結論。

所發現的一號大墓及附葬車坑、馬坑,也充分說明該墓地的級別較高,應該是目前所見的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曾國的國君級別墓地。

墓地發掘出的古戰車車隊

最悠久禮器雙龍玉璜

紋飾精美的雙龍玉璜也現身郭家廟墓地曹門灣墓區一號墓葬。

考古專家稱,玉璜是中國古代歷史最悠久的禮器,本次出土雙龍玉璜玉質上等、雕紋精細如髮絲,證明墓主人身份尤為顯赫。

當日下午,考古隊員小心翼翼地清理墓中古件。

「這兒發現一塊玉飾。

」一塊裹滿泥土的玉器在清理中輪廓初現。

考古領隊方勤甄別發現,這是一塊古老的雙龍玉璜。

據了解,在中國古代,玉璜與玉琮、玉璧、玉圭、玉璋、玉琥,被《周禮》一書稱為是「六器禮天地四方」的玉禮器。

記者看到,雙龍玉似梯形,雖經過2700多年的歲月洗禮,仍然潤滑白皙、雕紋細如髮絲。

方勤推斷,雙龍玉璜應為一塊和田玉,質地上等。

再加上雕紋精美且為龍形,可說明墓主人非常尊貴。

郭家廟墓地考古隊負責人胡剛說,目前尚不能確定這塊玉龍雙璜的製作年份,但至少是春秋早期以前的文物,比戰國要早上300年左右。

曾國古墓發現鴨形漆木器。

雙龍玉璜

曾國古墓發現鴨形漆木器

專家推測為樂器的架座

隨著考古工作推進,在郭家廟曹門灣墓區M1墓室,一件特殊的漆木器引起大家關注。

「墓室里竟然有一隻賣萌的鴨子,扁扁的嘴,大大的頭。

」考古人員們忍不住調侃這一萌物。

據介紹,這個鴨形漆木器最初在墓室東北臨壁處發現,通身呈現深紅色,從外形來看與鴨子極為相似,不過有專家認為也有可能是鳳、鴛鴦或其他鳥的形象。

湖北省考古研究所的專家介紹,這個鴨形漆木器長82cm,高45cm,寬36cm,頸部大部分垂鱗紋完好清晰,其餘部分的花紋需進一步清理修復之後辨認,目前這種鴨形漆木器共發現多個,數量尚不能完全確定,其他幾件體積較小,損毀較為嚴重。

這個鴨形漆木器在兩千多年前是做什麼用的?考古專家初步研究後認為,應該是一種樂器架座,如編鐘或編磬的架座。

省考古研究所專家介紹,該漆木器背部有一個方型的榫口,可能是一種鼓架,事實上古代動物形象常常被作為器物的底座,如戰國青銅曾侯乙建鼓底座,就由八對大龍和許多的小龍相互糾結盤繞而成,還有曾侯乙墓出土的一對彩漆梅花鹿,形態逼真,頭部可以360度自由旋轉,背部帶有榫口,應為鼓座或旗杆。

但是,無論外形還是所處時代,此次發現的曾國鴨形漆木器,都與此前發現有較大差異,這隻「大嘴鴨」的用途仍有待考證。

經過初步研究,專家認為此次發現的鴨形漆木器,可能並不是某一種具體的動物,而是擷取不同動物局部特徵後經過感性的加工,創作出來的藝術形象,如頭部的冠就與鴛鴦相似,至於這一形象的寓意,需要進一步研究和考證。

鴨形漆木器

刻有龍鳳紋的最古老編鐘架

記者下到一號大墓北部,看到分布著彩漆木雕大型編鐘架和編磬架。

專家介紹,這是迄今發現史上最早的一處大型樂舞遺蹟。

編鐘和編磬,是表演樂舞的主要樂器。

據介紹,編鐘架長4.65米,兩端是圓雕的龍首,通體是彩飾的龍鳳紋。

底座大小兩對四件,腐蝕很嚴重,其中較大者為圓雕鳳首,局部彩繪垂鱗紋,形象生動飽滿。

墓室西北角發現石質編磬,但都腐蝕嚴重。

沒有發現大型編鐘,推測已經被盜墓者盜走,但是發現4件青銅鈴鍾。

記者看到,鈴鐘上有鳳紋,小巧玲瓏,最大的巴掌大,最小的只有10厘米高。

青銅鈴鍾

考古發現填補古禮樂史一處空白

專家介紹,此次考古的一項重大發現,一號墓發現的春秋早期大型樂舞遺蹟,意義非凡。

據專家介紹,樂舞是先秦時期最重要的藝術表演形式,詩、樂、舞三位一體。

樂舞具有鮮明的儀式性,是先民歌頌英雄、表達情感的主要方式。

從周代開始,樂舞的表演成為禮樂制度的組成部分,成為貴族身份的重要表征。

隨州葉家山111號墓出土的西周早期5件套的編鐘,是迄今最早的大型成套編鐘,是禮樂制度濫觴期的代表。

著名的隨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的,包括曾侯乙編鐘在內的樂器群及其它音樂文物,則是周代禮樂制度極盛的標誌。

此前出土的春秋編鐘均為小型。

此次在棗陽郭家廟曹門灣一號墓發現的春秋早期大型樂舞遺蹟,填補從西周早期到戰國早期近500年間大型樂舞發展史的空白,進一步證明了曾國是周代禮樂文明的正統代表。

另外還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考古還發現史上最早的麻製品。

20餘枚罕見玉質海貝

截至目前,郭家廟墓地曹門灣墓區一號墓已出土了20多枚玉質海貝。

考古專家胡剛博士說,通過仔細觀察,可發現這些小巧玲瓏的玉質海貝上還有精美的雕紋。

同時,在海貝中心線上多見小孔,推測可能是作為佩戴所用,目前發現20餘枚。

據介紹,玉質海貝從新石器時代開始,到夏、商、周三代,就作為珍寶出現在各地遺址、墓葬里。

海貝由於其形體較小,便於攜帶,所以在當時也常被當作等價的媒介物,穿系成「朋」用於商品的交換之中,因而具有貨幣的功能,以後又逐漸成為財富的象徵。

考古專家表示,一號墓中出土的玉質海貝製作水平較高,不僅充分表現出了春秋早期玉工的精湛製作水平,同時也彰顯出曾國國君的地位與財富。

年代最久遠的古瑟

棗陽市吳店鎮郭家廟曾國古墓群考古現場,一號大墓中的大型樂舞遺蹟在考工人員細心清理下,慢慢揭開面紗。

最大的一號墓已經見底,考古人員沿著梯子,下到8米深的墓底,將積水清乾淨,小心翼翼地清理每一件文物。

當日上午11時許,一塊木器露頭,考古專家頓時興奮起來,仔細甄別發現,它的一側有可以固定弦的芮,綜合其它構件,確定它居然是罕見的瑟。

記者看到,瑟的弦已經不見蹤影,木頭也腐爛成多塊,只有一個輪廓。

考古人員將一塊塊木頭取出,輕輕地放在木板上,經測量,這把瑟有1.3米長。

吊車將一個巨大的鐵框緩緩放進墓坑,幾個人慢慢將瑟抬上去,將這件寶物提升到地面上來。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器樂考古專家張翔介紹,瑟是中國古代的撥弦樂器。

此前,宜昌當陽趙崗4號墓也曾出土過瑟,是當時發現史上最早的,但此次出土的瑟比它還要早百餘年,比曾侯乙墓中的瑟早數百年,可以說是目前出土的我國最早的瑟。

弦樂器的製造、調試都很困難,說明當時曾國的音樂水準很高。

【編輯:阿丹】

提示:點讚是一種積極的閱讀態度,今天你贊了麼?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又見曾侯——揭開沉睡三千年的古曾國之謎

一座侯墓、一座古城,揭示出西周最早封國——曾國的準確位置。但是曾國的其他歷史信息有哪些?它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國家呢?中原國學講壇「文明向心——大道中原」系列講座第21講,帶您揭開沉睡千年的古曾國之謎。

多件曾國墓地文物將首次亮相省博

長江商報消息本報訊(記者 張萌 通訊員 孫夏 曾攀)昨日,「穆穆曾候——棗陽郭家廟曾國墓地特展」在湖北省博物館舉辦開幕式。該展從即日持續到3月22日。 目前,郭家廟墓地共理清墓葬141座,出土大...

郭家廟又有重大發現

本報訊【記者劉文生張亞婷】記者昨日獲悉,繼獲評「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後,棗陽郭家廟曾國墓地再出新發現!在30號墓中出土的一套春秋早期編鐘,為迄今所見能敲出「商」聲的最早編鐘,省考古隊稱:「這個...

我國迄今最早琴瑟組合出土

湖北棗陽郭家廟考古日前又有驚人發現:考古工作人員在清理一座春秋早期的曾國墓葬時,發現了較為完整的琴和瑟,這是我國目前所知最早的琴瑟組合,而琴則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琴。在以往的考古發掘中,瑟多琴...

郭家廟曾國墓地:填補歷史的缺環

字號:湖北日報訊 記者 海冰201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活動初評結果9日揭曉,本次入圍的25項考古發現來自18個省、市、自治區,其中我省有兩項,即棗陽郭家廟曾國墓地、隨州周家寨漢墓簡牘。其中,...

湖北省郭家廟墓現「琴瑟和鳴」

中國社會科學報武漢5月3日電(記者明海英)5月3日,記者從湖北省博物館獲悉,郭家廟墓地曹門灣墓區近日出土了琴、瑟。據悉,這是目前所知最早的「琴瑟和鳴」。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方勤介紹,此次郭家廟墓地出...

棗陽發現春秋早期大型樂舞遺存

光明網01-06 07:10顯示圖片本報訊(記者鐘磬如通訊員胡剛張翔黃文新連紅)記者昨天從湖北省考古研究所獲悉,正在發掘中的棗陽郭家廟墓地考古成果頗豐,墓葬群中發現了歷史上最早的編鐘木架以及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