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編鐘的出土 明晰了早期宮調發展序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國社會科學網武漢10月25日電(記者 明海英)10月22日——24日,第十屆國際音樂考古大會在湖北省博物館舉行。

來自美國、德國、俄羅斯、韓國等17個國家和地區的100餘名學者與會,分別從新發現、音樂文物研究、聲學與聲景、音樂人類學、音樂圖像學、音樂文獻學、樂律學等方面深入研討「人類學視野下的音樂考古」。

早期的西方音樂考古研究對象主要是音樂圖像。

隨著中國的音樂考古發現層出不窮,海外同行對中國早期音樂文物,有著強烈的探知欲。

天津音樂學院副院長方建軍表示,不少出土樂器保存完好,有些用堅固材料製成的樂器依然能夠演奏和測音。

通過田野考察和音響測定,可以探究古代樂器的音高、音程、音階、音色和音律等。

因此,我們不僅能夠聽到古代樂器的真實音響,而且可以從古代樂器學角度來探索出土樂器的類型、年代序列,及其音樂生活、音樂歷史。

「近年來,湖北葉家山、郭家廟、文峰塔等曾國墓地中,曾國編鐘的不斷出土,使我們對古代音樂學的認識逐步清楚。

同時修正了我們過去的一些認識,諸如早期甬鍾組的組合的數量、甬鍾與鎛鍾成編的年代、側鼓音(第二基頻)標識的起始年代等。

」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方勤舉例說,葉家山M111出土曾侯犺鍾編鐘,一組共5件:鎛鍾1件、甬鍾4件,是迄今為止數量最多的西周早期的成套編鐘。

5件編鐘的音高可排列成一個六聲音列,並可構建E宮四聲徵調式音階。

其音列的連續性及跨越八度,是編鐘音列發展上的一個突破。

該編鐘里發現的右鼓部小片雲紋,更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雙音鍾側鼓音(第二基頻)標識符號。

郭家廟墓地出土了的大批兩周之際的音樂文物,包括世界上最早的齊特爾類樂器(琴、瑟)實例、以及宮調明確的早期編鈕鈡。

方勤表示,宮調發展序列,則從曾侯犺鍾編鐘的「周原四聲」到郭家廟M30編鈕鐘的「五正聲」,再到戰國早期曾侯乙編鐘的以十二律為基礎的「輔曾系統」,構成了一個從西周早期到戰國早期的發展系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國邀請海外學者參與編鐘音樂考古研究

中新社武漢10月22日電 (曹旭峰 連紅 宋夢)第十屆國際音樂考古大會22日在湖北省博物館編鐘館舉行。與會專家透露,新成立的「編鐘研究院」將邀請海外相關領域的學者加入,進行多角度的編鐘音樂考古研...

又見曾侯——揭開沉睡三千年的古曾國之謎

一座侯墓、一座古城,揭示出西周最早封國——曾國的準確位置。但是曾國的其他歷史信息有哪些?它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國家呢?中原國學講壇「文明向心——大道中原」系列講座第21講,帶您揭開沉睡千年的古曾國之謎。

湖北棗陽出土迄今最早「商」聲編鐘

棗陽郭家廟30號墓最新出土一套春秋早期編鐘,為迄今所見能敲出「商」聲的最早編鐘。至此,中國古代音樂從「五音不全」發展到「五音齊備」。昨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考古隊總領隊方勤說:「此前認為春秋...

郭家廟又有重大發現

本報訊【記者劉文生張亞婷】記者昨日獲悉,繼獲評「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後,棗陽郭家廟曾國墓地再出新發現!在30號墓中出土的一套春秋早期編鐘,為迄今所見能敲出「商」聲的最早編鐘,省考古隊稱:「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