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挖掘明定陵,當打開地宮大門時,竟發現門框上「尖刀」密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人們仍然清楚得記得1956年5月19日這個日子,因為明定陵的發掘工作就在這一天。
萬曆皇帝和他的兩位皇后合葬在這裡。
以往對陵寢的發掘通常都是比較」被動」的:盜墓賊不動,考古不碰。
但是國家在發掘定陵的時候,決定採取「主動」姿態對待這個帝王陵寢。
所以考古工作者避免不了產生疑問:萬曆會不會在自己的陵寢里設置機關,會不會像小說中說的暗門遍布其中。
因為史料中記載不少的帝王都具有「防盜」功能,暗箭、干砂、飛刀等等都是他們選取的「防盜」方式。
在這次發掘中,決定打開金剛牆之前,考古工作人員由於難以確定是否會飛出暗器,最終選擇了「抓鬮」。
「中獎」的工作人員戰戰兢兢撬開了第一塊磚,當這塊四十八斤的慢慢動起來的時候,居然有一股黑氣從裡面冒了出來,工作人員趕忙捂住了鼻子和嘴。
這股黑氣是陵墓中器物腐朽產生的,通常濕臭而且有毒。
直到這股黑氣散盡,大家才敢再次動作。
突破了金剛牆,專家們開始商量如何來「搞定」地宮巨大的石門。
第一不能像盜墓賊一樣用炸藥,第二必須保持地宮門的完整性。
經過多方查找資料,工作人員認為擋在石門後面的一個叫做「自來石」的石條是關鍵,解決了它打開地宮們肯定不成問題。
他們仿照文獻資料上的樣子用鐵筋製作了一把鑰匙成功移開了石條。
在打開地宮門的時候,大家仍然擔心暗器的事情,所以推開石門之後工作人員馬上躲了起來。
等了足夠久的時間之後,大家放心了沒有嗖嗖亂飛的毒箭,也沒有傳說中的毒氣,舉起手電大家放心的進入了墓室。
棺床上擺著萬曆和皇后的棺材,體量巨大製作精美。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工作人員大喊有刀!所有人一身冷汗,拿著手電朝著「刀」的方向照去,果然在墓室的門框上寒光可見,但是霧氣昭昭又有點看不清楚。
大家說千萬不要亂動,如果碰到了機關,刀必然會落下。
有個經驗豐富的工作人員試著走近,經過仔細查看,告訴大家不用擔心,因為這些東西只是像「刀」的鐘乳石,滲入墓葬的地下水久而久之形成了鐘乳石,尖尖的十分像刀。
隨即進一步的考古工作被逐步展開,工作過程十分順利,出土的文物也震驚當年。
皇帝龍袍和常服,工藝十分繁複製作精美。
在眾多文物中有一件皇后的百子衣,織造的織線品類極多,甚至還有孔雀的羽毛,圖案繡制的針法更是集當時之大成。
萬曆皇帝的一頂金絲冠,每根金絲都像頭髮絲一樣,十分見功夫。
兩條蟠龍纏在上面相對吐珠。
就是這樣一個金絲帽子,沒有任何接頭的痕跡。
然而定陵的發掘也留下了不少的遺憾。
由於打開陵墓後,氧氣進入,很多華美的絲織品一時間都化成了灰,很多衣物在裝裱展覽的時候被粗暴的對待造成了難以彌補的破壞。
隨著人們對皇帝陵寢的日益重視,最終國家決定不再主動開發,以免破壞其中的珍寶以及極富研究價值的文物。
根據老人回憶定陵盜墓第一個進入地宮如今回憶起來仍然心驚膽戰
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顯皇帝朱翊鈞(年號萬曆)的陵墓。這裡還葬有他的兩個皇后(孝端、孝靖)。定陵坐落在大峪山下,位於長陵西南方,建於1584~1590年(萬曆十二年至萬曆十八年)。1966年,...
郭沫若再次提議挖掘秦皇陵,惹得領導憤怒,定下了這一重要的規矩
盜墓,是淵源古遠的犯罪行為。新石器時代的考古資料已經可以看到有意識的墓葬破壞現象的遺存。在春秋時期"禮壞樂崩"的社會變化之後,厚葬之風興起,於是盜墓行為益為盛行。
國家為何要禁止挖掘帝陵?看看郭沫若挖掘明定陵的嚴重後果吧
眾所周知,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皇帝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正因如此,掌握著全天下的財富的皇帝就希望自己死了之後也能擁有和活著的時候同樣的生活。於是,在他們死後,無數金銀細軟、...
明定陵事件——萬千珍寶毀於一旦,考古史上的一場浩劫
1955年10月4日,由郭沫若、沈雁冰、吳晗、鄧拓、范文瀾、張蘇等幾位在中國文學界頗有地位的人發起了對於明朝十三陵的考古活動,但另專家們意想不到的是,他們的這次考古卻被後人稱之為「最失敗的考古活動」。
專家發掘明定陵,打開地宮石門,發現門框上竟密布「尖刀」!
明定陵是明朝萬曆皇帝的陵墓。在考古專家們費勁千辛萬苦,打開墓門的一刻,他們竟在墓門上面的門框上,發現懸掛著十幾把尖溜溜的利刃——皇帝的陵墓中藏有「殺人」的機關暗器,這個事兒不大可能吧?小編是個寫...
北京有座明代古墓,棺蓋打開後洗刷墓主百年污點,發掘者結局悽慘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各位朋友晚上好!子淵在之前為大家介紹過許多奇特的古代陵墓,一些讀者對陵墓的發掘工作充滿好奇,並想知道在其過程中是否有不吉利的事情發生。今天咱們就來聊聊與定陵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