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再次提議挖掘秦皇陵,惹得領導憤怒,定下了這一重要的規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盜墓,是淵源古遠的犯罪行為。

新石器時代的考古資料已經可以看到有意識的墓葬破壞現象的遺存。

在春秋時期"禮壞樂崩"的社會變化之後,厚葬之風興起,於是盜墓行為益為盛行。

中國現代意義上、由國家發起的、有組織、有針對性的「考古發掘」活動還不到一百年,以前那些發掘工作與其說是「發掘」,倒不如說是「盜墓實錄」。

因為其方法、手段等等完全是盜墓者的那一套。

今天小編就來說一說我國考古界人盡皆知的一個悲劇,那就是明十三陵的挖掘。

明定陵位於北京大峪山東麓,是明朝第13位皇帝宗朱翊鈞萬曆皇帝及其妻妾-孝端顯皇后、孝靖太后的合葬陵。

是目前十三陵中唯一被開發的地下宮殿。

定陵早在萬曆帝生前就開始營建,歷時6年才完成,耗銀800萬兩。

陵墓建成時萬曆皇帝只有28歲,直到1620年才正式啟用,整整閒置達30年之久。

1956年,郭沫若等考古學家向國家建議挖掘定陵,最開始遭到了很多學者反對,但郭沫若復等人一在堅持下,終於獲得了批准。

1956年5月,郭沫若等人正式挖掘定陵,起初工作進展非常順利,考古工作人員很快找到了陵墓的入口,墓中有各種古玩字畫、綾羅綢緞、奇珍異寶無數,但由於當時考古技術落後,沒有得很好的處理,空氣進入了這個封閉了近300年的陵墓,所有的綾羅綢緞,古文字畫等文物快速腐化,產生了相當大的損失,最後萬曆皇帝及兩位皇后的國寶級金絲楠木棺也被考古工作人員當成了垃圾扔掉,工作沒辦法繼續開展。

後來陵墓又遭到不法份子的破壞,萬曆皇帝及皇后等人屍骨元存。

大量文物的損失令眾人痛心,但此事過後沒多久郭沫若等人不吸取教訓,想再次挖掘乾陵和秦始皇陵,並說道雖然定陵挖掘損失了不少有價值的文物,但我們已經積累了不少經驗,日後再做挖掘定知道怎麼做了。

他的再次請求令領導們非常生氣,並堅定回絕了郭沫若等人,並禁止以後不能挖帝王陵。

所以到現在在古考界中以此做為最其本的決策。

試想如果不禁止,再次同意挖掘其它帝王陵墓將會是什麼樣的結局?

小編撰寫不易,喜歡小編的歡迎訂閱一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